在我國鐵路歷史上,蒸汽機車曾作為鐵路運輸的主力,奔馳在神州大地,昂首高歌,叱咤風云,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蒸汽機車在鄭州鐵路局經歷了百年風雨滄桑2002年3月1日,最后一臺建設型9077號蒸汽機車在寶豐機務段退役,鄭州鐵路局舉行隆重儀式,告別使用蒸汽機車的歷史,標志著我們的機車牽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現在鄭州鐵路局最后那臺8077號蒸汽機車,陳列在鄭州世紀歡樂園,每當看到它就會引起我回想心中的往事。
我是在鐵路邊長大的孩子。我出生時我們家住在鄭州二道街,與京廣鐵路僅有幾十米之隔,從小就聽慣了火車頭的汽笛聲,最喜歡看的是來來往往的火車。聽媽媽講,那時候只要一聽見火車叫,我就往鐵路道口跑,直到火車無影無蹤才離開。當然,那個時候火車也少,半天也過不了一趟車。

我與蒸汽機車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上學是在鐵路子弟小學,初中畢業又考上鐵路司機學校,學的是駕駛蒸汽機車,畢業分配到機務段干的就是開蒸汽機車。日久天長,風里雨里,我與蒸汽機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蒸汽機車上經受的磨練,讓我難以忘懷。這段經歷給了我力量、智慧、更鍛煉了我的毅力和品質!
8077號蒸汽機車是1987年大同機車了廠生產的,配屬鄭州鐵路局寶豐機務段。在它服役的十幾年里 乘務員換了一茬又一茬無論誰和它相處,每次干完活都把它擦得干干凈凈,銅鐵分明。機車乘務員個個愛車如家。在告別蒸汽機車儀式上,寶豐機務段的老司機喬清林站在8077號機車前,飽含深情地說“我從司爐到司機,與蒸汽機車相伴了30多年,越干越有勁。現在一說蒸汽機車全部下馬,說實話還真有點舍不得……”我非常理解喬師傅的心情 要離開自己朝夕相處的伙伴誰能不留戀呢?人都是有感情的。這一天,大家紛紛與最后一臺蒸汽機車拍照留影,讓這難忘的一瞬間定格在歷史的記憶里。
最后一臺蒸汽機車下崗讓我想起了許多。1825年,英國著名工程師史蒂芬孫設計并制造的第一臺商用蒸汽機車問世 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蒸汽機車在人類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中功不可沒,世界上一些國家專門把使用過的蒸汽機車收藏,以示對那個時代的紀念。我們也應把最后一臺蒸汽機車保存下來,讓它成為歷史的見證。鄭州鐵路局年年都有使用年限較長的機車退出運輸生產第一線,把這些機車集中存放供人們參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基于這種想法,我們把8077號蒸汽機車完好地保存在了寶豐機務段。
2003年5月中旬,我正在組織襄樊到安康間的列車增噸試驗,突然接到朋友楊小林的電話,讓我幫忙找一臺蒸汽機車參加電影拍攝。原來是電影導演馮小寧要拍一部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片《舉起手來》,需要有蒸汽機車配合。這讓我再次想起了8077號蒸汽機車。拍攝那天圍觀的人不少,都爭先恐后看新鮮。那年中央電視臺播放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仔細看了一遍,有蒸汽機車的參與,電影《舉起手來》很精彩。
鄭州與鐵路有著特殊的感情。早在100多年前清朝政府修建京漢鐵路,跨越黃河的鐵路大橋選址在鄭州北面的二十幾公里,于是京漢鐵路從鄭州穿越,之后修建的隴海鐵路又在鄭州交會鄭州成為鐵路交通樞紐。有了鐵路交通的便利條件,鄭州從一個小小的縣城發展成中原大都市,人們都說:“鄭州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修建火車頭公園要有鐵路部門的配合。鐵路局把退下來的火車頭存放在世紀歡樂園,讓這筆財富永久保存下來。隨后,8077號蒸汽機車和其他被淘汰的內燃,電力機車一同入駐鄭州世紀歡樂園,為人們游園增添了新的樂趣。
鄭州世紀歡樂園建成開放以來,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是擺放在顯著位置的那臺8077號蒸汽機車,更是讓游人駐足。火車頭時間越久遠越有價值。這些不同時期的火車頭,經過風雨滄桑的洗禮都留下深深的時代烙印,從它們身上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國鐵路發展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