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零售大鱷黃光裕在中國家電業呼風喚雨、領袖多年,但有個女子他卻三年沒擺平。這女子如此強硬,以致家電大亨們私下議論:這個女人太狠,走過的路都不長草。
而她的自我認識是——“我從來就沒有失誤過。我從不認錯,我永遠是對的。”
這就是董明珠,格力電器當家人。她在空調業被人稱為“鐵娘子”,僅僅17年,從一個普通的基層業務員成長為掌管25000人企業的總裁,她帶領格力空調連續12年穩坐中國空調業老大的位置。
就不按牌理出牌
1995年,董明珠說,自己這一年里就老了10歲。這一年,格力人迎來了這位新銷售經理,卻發現她是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個:原則為首,執行第一。
辦公室人員沒想到,董明珠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會首先燒到自己身上。上任伊始,董明珠規定:上班時間不許吃東西。一經發現,第一次罰五十,第二次罰一百。第三次走人。大家都以為只是說說而已。
一天。董明珠走進辦公室,發現8名員工正在吃東西,僅過了10秒鐘,下班鈴就響了。董明珠毫不客氣,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說,只要違反原則。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而董明珠對待經銷商的原則是:應該控制大經銷商而不是被大經銷商控制,所肯的經銷商都應該平等競爭,按照規模大小享受渠道待遇。
一天,有一個年銷售額達15億元的大經銷商來格力廠要求特殊待遇。語氣中透著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卻當即決定:把他開除出格力經銷網。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一個位子還沒有坐穩的銷售經理,一天之內,竟毫不猶豫地扔掉15億元的年銷售額?
這就是董明珠,只要違反原則,天王老子也要拉下馬。
經銷商一片驚呼:我們服了!許多空調廠往往縱容大經銷商,允許他們跨地區經營。這樣一來,本地小經銷商根本競爭不過。市場也被搞亂了。“董明珠的做法讓我們知道,在她眼中,小經銷商摘大規模,也有奔頭。”格力的渠道體系內一片贊譽聲。
在中國零售批發行業。拖欠貨款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董明珠說:“我就不信邪。”結果僅一年,問題就全部解決。
董明珠的做法很簡單,也很霸道:凡拖欠貨款的經銷商一律停止發貨。補足款后,先交錢再提貨。這下捅了馬蜂窩。在中國,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董明珠針鋒相對:“有我沒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補完款,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微微一笑說:“好啊。”結果補款一到賬,貨卻把住不發。董明珠說:“要貨?先拿錢來。”
對此。董明珠振振有詞:“就算別人全這樣,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已經撞了100次墻,董明珠還要撞第101次。欠款這堵破墻一定要倒。
說來也怪,令人不得不服的事實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沒有1分錢應收賬款,也沒有1分錢三角債。
營銷革命的女旗手
凡是部門經理,沒有一個不為自己部門和手下謀福利要權利的,偏偏董明珠“吃里扒外”。
在別的空調公司,營銷業務員按發展經銷額來發獎金,是油水最肥的崗位。董明珠卻認為,應該限制營銷業務員的權力——格力暢銷,是工人的功勞,是科研開發者的功勞,一個成熟的產品,單單營銷業務員拿這么大比例的獎金是不合理的。董明珠規定:凡格力的營銷業務員不許拿回扣,拿1分錢即開除。對營銷業務員考核不是以銷售額衡量,而是看與經銷商溝通的工作量,以及市場調研、價格監督的工作量。即使格力做到最大,也只有23名營銷業務員,每人負責一個省,只負責協調,不負責發展網絡。
董明珠把經銷商分為一級、二級,每個地區都只有有限的幾個一級經銷商,發展二級經銷商的責任則交給了一級經銷商,不同規模有不同的返利標準線。這樣可使一級經銷商傾向于努力擴網沖線。規則一經推出,格力經銷網迅速膨脹。
董明珠規定:一級經銷商負責監督二級經銷商,一旦二級經銷商質量或安裝出問題就立即停掉一級經銷商的供貨。
董明珠削減了營銷業務員,把節省下的高達億元的業務費,全部拿來貼補經銷商。就這樣,董明珠始終只以23名業務員。與競爭對手上千名業務員的隊伍抗衡。這也是董明珠“營銷革命”中,全國獨一無二的營銷方針。
在23名營銷人員中。被開除和主動辭職的就有過10個人,有人問“沒有物質刺激,怎么會好好干活”時,董明珠稱:“我們要靠制度來發展經銷網,而不是一兩個能干的營銷員。”
董明珠最討厭請客吃飯。她到了地區經銷商那兒。不僅不請別人吃飯,而且往往和經銷商們一邊吃著食堂的飯菜,一邊暢談市場。董明珠和朱江洪一樣,喜歡一個人出差。董明珠說:“道理很簡單,多帶一個人就多一個人的費用。”
滿腦子火花
開口要權是作部下的大忌,董明珠可不管。1995年格力銷售量迅速拉升,財務出現很多漏洞,董明珠又火了,噔噔噔跑到朱江洪那兒,一張嘴就要求:“把全部的對外財務歸我董明珠管。”一個小小的銷售部長伸手要財權,反了不成々出人意料的是。朱江洪聽完董明珠的理由,當場拍板同意——恐怕也只有朱江洪能理解這個女人。
有了財權,董明珠更加“囂張”了。
年輕的時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個鐘頭。到了現在。董明珠只要一有靈感,哪怕是半夜一兩點,董明珠都會跳起來,拿過本子記下來,甚至半夜打電話給朱江洪溝通。
許多營銷絕招就是這樣誕生的。
1995年,董明珠發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據經銷商淡季投入資金數量,給予相應利益返還。這樣把“錢-貨。關系變成“錢-利”關系。既解決了制造商淡季生產資金短缺的問題,又緩解了旺季供貨壓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達11億元,為1996年與春蘭總決戰作好了市場準備。
1995年,格力又發明“年終返利”,將7000萬元利潤還給經銷商。
1996年,空調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億元回款。在淡季價格戰中,各個品牌只得紛紛降價,甚至零售價低于批發價,批發價低于出廠價,大傷元氣。董明珠規定:格力1分錢也不許降。到了8月31日,格力卻宣布拿出1億元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樣在空調業最困難的1996年。格力銷售增長17%,第一次超過春蘭。
格力不僅把縮小營銷隊伍省下的錢補給了經銷商,1997年還拿出25億元返還經銷商。董明珠認為:只有賣格力的空調賺錢。渠道體系才能長治久安。她不僅將緊俏空調品種平均分配,避免大經銷商壟斷貨源、擾亂市場。還推出了空調機身份證,使每臺空調在營銷部備案。
一般來說,9月3月是空調銷售淡季、4月~8月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價格,淡季比旺季低2個萬分點。一般廠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從4月提前到3月。以獲得更大利潤。
1998年,董明珠卻突發奇想,在朱總支持下,宣布把淡季延長一個月,4月繼續實行3月淡季價。格力到手的錢不要。等其他廠回過神來,眾多大經銷商已紛紛劃款給格力搶買格力的產品。有廠家不禁長嘆:“董明珠也真狠。這么多年,我們從沒想到過這一招。”
女強人也感性
在商場上,董明珠被對手稱為霸道、自以為是、在營銷上“吃人不吐骨頭”。而在格力廠,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董姐”。“她呀,是個紙老虎。心里想幫你忙,嘴上卻不依不饒。”一位經銷商說。
董明珠愛穿漂亮衣服,卻幾乎沒有一件職業裝。“為什么要穿白領套裝?我喜歡自由自在的、好看的衣服。”
她最喜歡看書,從小就想過小說中人物的生活。“書里的人是人,我們也是人,為什么不能像書里那樣生活!”董明珠就是這么單純,她相信愛情、生命和自由。“我做的一切事,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想我們如果能像日本、韓國一樣,每個人都在崗位上忘我工作,認真去為一種民族的精神努力,國家就會富強。”
雖然人稱“鐵娘子”,但身為一個母親,她和任何一個普通母親一樣,談及孩子時會情不自禁真情流露。榮獲央視“2006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時,站在CCTV領獎臺上她沒有哭,可收到兒子一條“親愛的媽媽,恭喜你”的短信時,她卻淚如雨下。
(水云間摘自《現代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