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游
那一年。我剛剛大學畢業,在一家電視臺實習。
電視臺有個直播節目,叫《真情無限)。每期都會找來一些贊助商,讓他們上臺講講對感情生活的體會。那些企業家個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做了幾期節目,我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但凡成功人士,家里面必然有一個正在享福的妻子,而他們也樂意給妻子這種幸福。
這期,我們又請了一個當地比較有名氣的企業家來做節目。這位企業家的口才出了名的好。除了主持人給好既定的方向外,所有的回答都由他自己發揮。節目開始后,他果真侃侃而談。節目總監格外興奮,估計這期要出精品節目。
當主持人終于從他的家人談到他妻子時,企業家更加眉飛色舞,他打了一個比方——男人與女人,就像一輛開在路上的車子,你只有給它平坦的道路,它才可能更好地奔向遠方。所以,男人要做的就是鋪平道路。高出的部分要負責鏟平。低陷的部分要負責填補。女人嫁給了你,你就要給她平穩舒適的生活。這樣才對得起她對你的愛……企業家的話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掌聲。
節目接近尾聲,接下來是觀眾自由發言,其實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人和臺詞。但這次卻出了點兒意外,話筒本來要遞向一位事先“埋伏”好的觀眾,但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從階梯形場地滾了下去。等到場面恢復平靜后,發現話筒在一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手中。這個人我認識。是節目組的劇務,人很老實,平時話也不多。
眼看節目總監有些著急,主持人靈機一動。決定臨場發揮。對那位手拿話筒的劇務發問。“請問這位先生。您有什么感想呢?”原以為他好歹做過這么多期節目,耳濡目染也知道該在此時如何打圓場,但萬萬沒有想到。他沉思了一下說,“對于嘉賓的話,我不太贊同。”眼看現場有些失控,但因為是直播節目,主持人和節目總監都無能為力。
那位劇務接著說,我就講一個故事吧。
有這樣一對夫妻,在結婚之前。丈夫并不知道妻子有嚴重的抑郁癥。這種病人表現出來的癥狀不太一樣,但大部分會有輕生的念頭。發現之后,這位丈夫很苦惱,但是此時妻子已經生了孩子。產后,妻子的抑郁癥狀更加明顯,此時如果自己離開她的話,肯定會發生不可預料的事情。于是,他就按照別人教的方法一對她好,讓她感到生活的溫暖:不讓她出來做事,哪怕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心甘情愿。
然而事與愿違,隨著時間的推移,妻子病情反而加重了。終于有一天,丈夫下班回來,發現樓下圍了一群人,抬頭一看,妻子竟然坐在自家的窗臺上,看樣子想跳樓。雖然后來妻子被消防隊員救了下來,丈夫卻因驚嚇大病一場。令他意外的是。住院期間,妻子對他照顧有加,再沒犯過病。
那天,妻子給他削蘋果,他問,“咱們家里你最愛誰?”沒想到妻子回答,“最愛咱們在一起的生活。”這句話,讓他想了一夜,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病好之后,他對妻子說,“咱們的房子太小了,孩子也快該上學了,以后沒錢怎么行。你這兩天想想,怎么才能掙些錢。”過幾天,他又說,“單位要裁人。萬一我下崗了,可怎么生活啊?”妻子便寬他的心,然后幫他一起想辦法。他說的這些都是事實,只是一直壓在自己心里,不敢說出來。
從那以后,仿佛養成了一個習慣,他會不時地對妻子說些抱怨的話,妻子就跟隨他齊心協力改變現狀。就這樣,這么多年過去。兒子已經到外地上大學了,妻子的病再也沒犯過。
直到有一天。妻子突然暈倒了。是中風,幸好搶救及時,但妻子暫時喪失了行走能力,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慢慢恢復。于是他買來各式各樣的毛線,讓妻子織毛衣。說自己和兒子都不喜歡穿買的毛衣妻子很聽他的話,每天都做編織活。有一天,他幫妻子纏毛線。妻子突然笑著說“其實,這么多年你的努力,我都知道。你是讓我有事做。不至于再抑郁。”他笑了笑說,“其實愛情需要兩個人參與,你愛我才會愿意承擔與付出。我們對彼此也都是這樣。”
劇務講完的時候。已有些哽咽。他對那位企業家說,“生活的確有很多不平坦之處,就像道路一樣。開車時,那些高低不平的路往往更能讓人聚精會神,您認為,真正的愛情是單方向的給予還是雙方的共同參與呢?”聽到這里,那位企業家帶頭鼓起了掌。主持人、觀眾甚至節目總監,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他的話我一直記在心里。愛情其實是兩個人的事,兩人一起經歷風雨的過程也是感悟愛情的過程。在平淡或坎坷的生活中。無論男女,認真參與其中的時候。才會有責任感與安全感,才會真正享受到愛的甘甜。當你想與伴侶攜手,共度此生時真愛就在你身邊,永遠不離不棄。
(摘自《人生與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