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衍文
15歲的時候,每當有人對我說“你長得真像你媽媽”時,我總是這樣回答:“不,我不像她。她是大人,而我不是。”為什么要說一個十幾歲的少女長得像媽媽呢?接著我便跑去照鏡子,看看自己從上次照鏡子以來是否真的沒有改變。鏡中依然是我,放心了。
25歲的時候,每當有人對我說“你長得真像你媽媽”,我總是這樣回答:“不,我不像她。她老了,而我年輕。”我還是會馬上掏出小鏡子,看看自己的容顏是否一如從前。然后悄聲自語:“真不明白這些人都看見了什么,我絕對一點都不像媽媽。”
到35歲的時候,再聽到那樣的話,我不作任何反應。可我的心里在說:不,難道你沒有看到,媽媽的頭發已日漸稀疏,腹部已開始隆起,腳步也已開始緩慢。那絕對不是我,我可以1 5分鐘走完一公里,我的步伐比25歲時更矯健。我絕對不會像媽媽那樣。
我要慶祝50歲生日了,站在臥室的穿衣鏡前,偶然瞥見鏡中有個讓我震驚的人影,我久久凝視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鏡中的人,不正是媽媽嗎?“她”在鏡子里凝視著我。看著鏡中的自己,我沒有悲傷,也不再否認,這顯而易見的相像已經和我捉了幾十年的迷藏。我看到鏡中自己的影像和媽媽的形象融合疊加在一起,倒生出一種別樣的欣慰。
猛然間我發覺,我看到的不僅僅是我和媽媽表面上的相像,媽媽面對災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氣與力量。媽媽給我的心靈的教誨、還有她的任勞任怨……這一切,她都傳給了我,讓我得以榮耀家人,珍愛家庭。
今天,當我仔細端詳媽媽,我驚奇地發現,她長得多么像她的媽媽;而我,又是如此像她。每當再有人對我說“你長得真像你媽媽”時,一股愛的暖流就會在我心頭涌動。我微微一笑,驕傲地說:“謝謝,是這樣的。”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