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
理財產品市場綜述據理財產品中心統計,10月份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517款,月環比下降近11%,其中普通類產品發行495款,占本月產品總量的96%,月環比下降8%;結構類產品發行22款,占本月產品總量的4%,月環比下降50%。10月份共有358款產品到期,月同比增長近20%,本月所有到期產品均期限明確,平均委托期限為0.3年,到期年收益平均值為4.6%,期限和收益較上月均略有下降。
普通類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4.3個月,比上月(5.1個月)略有縮短,銀行提供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比上月(4.68%)下降近60基點,略高于下調后的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此外,本月東亞銀行發售一款信貸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結構類理財產品的數量大幅減少。
從資產分布來看,本月僅發行股票、利率和匯率類理財產品。從銀行分布來看,結構類理財產品全由外資銀行發行,中資銀行未發結構類產品。從期限分布來看,本月結構類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0.97年。從行業分布來看,股票類產品的行業分布集中在亞太區股票市場,尤其是香港股票市場,利率類產品大都掛鉤3個月美元Libor。
基本信息分布特點
下面分別從銀行、期限、幣種、資產四個方面逐一分析本月產品的基本信息特點。
銀行分布特點
上市股份制銀行依然是普通類產品的主要發行機構,但占比呈逐月下降趨勢,國有控股銀行位居第二,其次是城市商業銀行,二者占比均有所增加,外資銀行僅發行一款普通類理財產品。
本月結構類理財產品均由外資銀行發行,其中前三甲為渣打銀行、荷蘭銀行和匯豐銀行,占比分別為33%、2 4%和24%,其余依次為花旗銀行和恒生銀行。
期限分布特點
本月理財產品的期限跨度較上月出現了明顯變化,主要表現在:(1)短期產品發行量飆升,期限小于三月的產品較上月占比激增約14%,但期限在3到6個月的產品數量占比下降;(2)長期產品數量驟減,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產品數量占比下降1%;3)占比排序較上月無明顯變化。
幣種分布特點
幣種分布情況較上月無明顯變化,但人民幣產品數量下降和美元產品數量上升這一事實仍值得深思。澳元產品所占的比重較上月遞增70基點,這一現象同樣值得思考。按幣種分類發行量的前三甲為人民幣、美元和澳元。
資產分布特點
本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資產分布特點較上月有如下幾點變化:(1)雖然信用類產品的數量仍然最多,但較上月下降了12個百分點;(2)利率類產品占比飆升15個百分點;(3)結構類產品數量萎縮,但股票類產品絕對數量略有上漲,本月未發混合類產品;(4)按掛鉤資產分類發行量的前三名依次為信用、利率和股票。
投資價值分布特點
以下,我們從銀行、幣種和資產這三個方面介紹產品的投資價值分布特點。
銀行分類
本月按銀行分類的各類銀行產品投資價值遠低于上月,呈持續下降趨勢。具體而言,銀行分類星空圖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價值較上月略有提高,超額收益的增大足以彌補風險的提高;(2)中資銀行產品的超額收益處在同一水平上,但上市股份制銀行的風險較低,其次是國有控股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如按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理論來看,上市股份制的投資價值最高,因其在相同收益水平下的風險最低。
幣種分類
本月,按幣種分類的各類產品投資價值相對分散,但基本在一條主對角線上,投資價值的前三甲依次為澳元、歐元和英鎊,澳元產品的高投資價值緣于當前澳元基準利率的不斷下調。較上月而言,美元和港幣產品的投資價值略有降低。
資產分類
本月,利率、匯率和信用類產品的投資價值相當,股票類產品依然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代名詞。細微之處在于利率類產品的投資價值相對較高,原因在于在幾近相同的風險水平下,利率類產品的收益較高,理論依據同樣是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理論。較上月而言,本月股票和匯率產品的投資價值略有提高。
各類產品收益率
本月,除兩年期限以上結構類產品超額收益高于普通類產品外,其余期限跨度普通類產品的超額收益均不低于結構類產品的超額收益,期限跨度在一到兩年的結構類產品投資價值明顯低于普通類產品的投資價值。普通類產品的收益率曲線走勢平穩,其一年期左右產品的投資價值較低。無論結構類產品還是普通類產品,其超額收益都不低于上月。
到期收益分布特點
本節,從銀行、期限和幣種三個方面分別闡述本月到期產品的收益分布情況。
銀行分布特點
從到期數量來看,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到期收益產品數量依然最多,高達292只,其次是國有控股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有4款產品到期。從到期收益來看,外資銀行表現最好,其次是上市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表現最差的是國有控股銀行。到期產品數量和收益分布情況較上月無明顯變化。
期限分布特點
從發行數量上來看,緣于普通類產品的較大比重,大部分產品的期限跨度集中在一年以內,期限小于6個月的數量仍然最多,其次是期限在一年左右的產品數量較多。從到期收益來看,一年以上產品的到期收益最高,其次是期限小于一年(含一年)和半年期左右產品的收益較高。較上月而言,產品期限收益率曲線從上月的倒“V”型轉換為本月向上傾斜的“M”型,發生了一定變化。
幣種分布特點
從到期產品數量上來看,人民幣產品的數量依然位居榜首,其次是美元產品和港元產品。從到期收益來看,澳元產品表現最好,其次是歐元和美元產品。較上月而言,澳元產品替代美元產品躍居絕對收益的首位,而美元產品僅名列“探花”,人民幣產品表現最差,收益率曲線呈向上傾斜的“M”型。
總結
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加深和國內利率不斷調整的雙重壓力下,理財產品市場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具體表現有: 緣于國慶長假的影響,雖然產品絕對數量明顯下降,但日歷日平均量不降反增,平均日增3款產品,這表明理財產品市場并未出現所謂的“拐點”; 普通類人民幣產品數量占比明顯下降,預期收益不斷降低,東亞銀行發行一款普通類銀行理財產品;結構類產品數量明顯萎縮,緣于境外衍生品市場的崩盤和產品自身負面消息的不斷披露,但股票類產品發行量有所回升且創新不斷; 外資銀行、一年期以上和澳元產品的到期收益較高,人民幣產品到期收益較低,原因之一在于央行調整利率而導致的產品提前終止; 產品公開信息的透明度問題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