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權
新課程標準建立了以全體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目標,其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引領著課堂教學的理念和行為都應隨之發生變化。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景創設,可以催生學生積極探索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對化學學科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師生創設的情景中自主地學習,主動地參與,積極地探索,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都得到培養和發展。那么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教學情景的創設應滿足的要求
1創設的情景要結合教學目標
化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和任務,就是通過各種主客觀條件和手段,讓學生獲得化學基本知識,掌握化學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的目的是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所以創設的情景應該是緊扣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而不能偏離了方向。在一堂課中情景的創設也不是多多益善,而應該保持一個度。如果為創設情景而沖淡了教學要達到的目標,那會得不償失的。還有創設的教學情景不應該太難,要吻合學生知識結構中的“最近發展區”。
2創設的情景要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化學教學的使命和責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需要逐步培養發展提高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景要有利于學生培養和發展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有利于學生逐步養成勤于思考。善于學習,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逐步養成堅忍不拔和克服困難的科學品質。
3創設的情景要符合學生實際
不同的學生學習的現狀和學習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感悟不一樣,教師創設的教學情景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要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要設計好合適的“路徑”和“臺階”,力求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所以教師創設的情景一定要精心選擇和設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適合于學生,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才能促進學生在自然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主動參與,積極實踐、探索,體會化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化學的價值。
二、在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過程的情景創設途徑
1通過化學史來創設情景
化學史是世界自然科學的瑰寶,它不僅忠實地記錄了化學科學的孕育、產生、發展過程和演變規律,而且以不可替代的獨特方式積累了自然科學的發現和研究方法。在教學中,利用典型的化學史創設情景,學生既學習了前人的觀點,研究思路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又增強了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學家的崇敬之情。例如,在講原子結構時,教師可以先講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史: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就指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19世紀初道爾頓提出了原子學說和他的原子模型;1897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結構模型;1911年盧瑟福根據a粒子散射現象,提出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1913年,波爾研究氫原子光譜,提出了新的更合理的原子結構模型。通過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史,可以讓學生感悟到科學的發展不僅得益于科學實驗技術的進步,更得益于長期不懈的探索和思想的解放。
2通過實驗來創設情景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化學實驗這一有效教學手段來創設情景,既能達到對疑難問題的解決,又符合新課程探究性學習的要求;還可以通過實驗的教學去體會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喜愛除了來自實驗千變萬化的現象,還有學生對于未知世界強烈的好奇心。在實驗中學生親自操作,受外來的約束和壓力比較小,那種學習的主動性是在其他任何時候都無法比擬的。如果是演示實驗,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對所學知識的相互探討,驗證原理,發現實驗中的新的問題,然后對物質的反應和操作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科學素養、求實的探索精神,并利用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3運用新聞、生活來創設情景
人們生活在信息社會,新聞因為其快速、真實、準確、客觀地將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進行及時報道,成為人們了解事實真相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在這些新聞中有許多都是和化學有關的,如煤礦瓦斯爆炸,化工廠重大事故,硫酸毀容事件等等。這些涉及化學知識的新聞是創設情景絕佳的素材。教師利用新聞熱點設計教學情景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具有時效性和創設性,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價值,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對教材抽象內容的理解和深化,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另外,在生活中學生身邊很多事也與化學有關,如家用洗滌劑,食品與健康,飲用水的質量,修正液的使用,酒和酒香,家庭裝潢中的甲醛,人體中的血糖等等。例如,在講酯的性質時,教師開始上課時就可以給學生介紹廚師常用黃酒和食醋混合做烹調,陳酒為什么有一股令人陶醉的香味,這些生活中到處都有的現象能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心,學生覺得“有意思”,使課堂教學迅即轉入了愉快、輕松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利用問題來創設情景
化學課堂教學過程應該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轉變成強烈的求知欲,進而引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動力。例如,在醛的性質教學中,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熱水瓶內壁的銀鏡提出問題,引導思考,然后通過乙醛的銀鏡反應實驗后,分析反應的實質并寫出反應方程式,接著提問若用甲醛進行反應,反應方程式怎么寫。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可很快寫出生成甲酸銨的方程式,這時追問:“一定是這一反應嗎?”學生感到愕然,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甲醛的分子結構及產物可能的結構,學生立即進行討論與反思,積極發言,進行探索,最后明白氧化產物應為HOCOOH,這又是什么物質呢?當有學生突然喊出是碳酸時,大家恍然大悟。所以用好的高質量的設疑創設情景,不僅在導入新課時有突出的作用,而且在課中、課后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當然,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是學生跳一跳就夠得著的,不能過高超過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否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利用問題創設情景時,不但要考慮問什么,同時要考慮怎樣問,要有層次,要指明方向,不能使學生不知所云,一團迷霧。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優化了課堂教學,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學生在參與中不僅獲得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這樣的學生完全能適應各種挑戰。總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創新,才能創設出各種適合教學的化學科學情景,讓情景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從而使學生在情景中獲得體驗,喚起情感,激活思維,更有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