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根蘭
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創造人的活動。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中學是奠定一個人各種素質基礎的階段,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源泉。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既有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引領學生養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和獨立批判的思維方式。
培養創新能力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是根本要求。要尊重個性,個性是人的主觀能動反映機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最富有個性的人最具有創新能力。只有使每個學生獲得人應有的地位與尊嚴,成為有自己思想、觀念和心靈自由的人,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有可能得到實施。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發揮。
一、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
化學教學是具有天生的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利條件的。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將創新能力培養細化為創新品質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三個層次進行。雖然有層次之分,但不能分割應用,應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融會其中,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例如,在高中化學《硝酸》一節的教學中,筆者進行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嘗試。
(1)培養創新品質。筆者在引言中講了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玻爾在二戰期間,面臨德軍馬上要占領祖國,被迫離開時,為表示自己一定要回來的決心,他把諾貝爾獎獎章留下,溶解在王水里。戰后,他返回祖國,從溶液里提取出金,重新鑄成獎章。這樣有機地利用愛國與玻爾創新思維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培養學生展開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
(2)培養創新思維。在講解硝酸的性質時,筆者設問:濃硫酸能氧化Cu和C等,硝酸是否也可以?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推測產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得出Cu與硝酸在常溫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表明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培養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預測力,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3)培養創新能力。在掌握知識后,還要善于綜合開拓運用。筆者布置學生課后利用各種檢索方法,研究硝酸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利弊,讓學生寫小論文。通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掌握了獲取、處理、生成信息的能力,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新收集的信息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新觀念。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實施培養創新能力目標的思考
在過去10年的化學教學中,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工作方面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進一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形成合力。
(1)營造培養創新能力的氛圍。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寬松的育人環境。法國哲人盧梭曾說過:“只有環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頓變成科學家,把荷馬變成詩人,把拉斐爾變成畫家。”要通過改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獲得創新應具有的自由性。如前蘇聯心理學家卡普捷列夫所說:“自由性之所以重要,不是因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為它符合創造性的自我發展,離開自由性,就不能獲得發展。”教師應注意挖掘化學學習材料中的創新因素,設計情景交融、新穎多變的課堂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和興趣,讓其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和創造中。
(2)善于利用課程體系和內容。當代知識發展具有綜合性、融合性的特點。優化課程宏觀與微觀結構,合理構建學生的素質結構,為培養創新能力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增強課程內容的時代感,引導學生善學習、敢想像、有創見。同時,還要突出方法論的內容,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要允許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和學習興趣,采用啟發式、引導式、探索式和研討式為主的方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引導學生“會學”、“創造性學”,樹立起批判意識,增強思想的靈活性和深刻性,突破思維定勢的局限,為提高創造力奠定基礎。在當今信息時代,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網絡中心等設施,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現有的知識,更要對知識進行探索;不僅要掌握問題的現成答案,更要尋找獨創性的解決辦法。
(4)注重實驗教學環節的創新能力訓練。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驗中,學生的感覺器官高度緊張,通過對感應對象的發現和掌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運用學過的知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施展才華,發展創新能力。開發和引進新的內容,增強綜合性實踐和設計性實驗,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結果和分析現象的能力,進而提高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