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成
關鍵詞推拿學科現狀思索對策
近一段時間,關于中醫的話題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揚言要取締者之,奮起辯駁者有之。這樣也好,真理越辨越明,我作為中醫界的一位人士,認為當前中醫界更應該認清現實,靜坐深思,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以療效為根本,重新贏得社會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與其坐而論道,不如付諸行動,我從事中醫推拿專業已二十余年,茲就國內推拿的現狀談一點自己的憂慮和思考,以期拋磚引玉,就正于高明之士。
目前國內流行的推拿流派是上海一指禪推拿流派和少林內功流派,前者是以俞大方主編的《推拿學》為教材,重點手法是一指禪推法、滾法和振法,強調功力的積累。后者則強調全身經絡氣息的貫通,重點手法是點穴、推法,以疏通經絡為目的,流行了保健按摩界。這兩種派流固然有獨特之處,但也有幾大致命缺陷,一是診斷不明確;二是手法目的性不強;三是治療時間長,每次治療時間短則半小時,多則1小時;四是見效慢,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現在推拿界的疾病譜已轉向頸椎病、腰椎病、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及老年性骨質疏松、膝關節骨刺,對這些筋骨疾患采取一指禪流派和少林內功流派手法,一定不如意,為了加強療效,有的醫生配合牽引,放松肌肉,調整關節,也療效有限,本人以前也是采有上述手法,深感迷茫和困惑。一度對中醫推拿失去信心。只是有幸于2000年在北京市朝陽區羅有明中醫骨傷科醫院進修一年,受恩師羅金殿教授指教,認識學習,掌握了一些中醫正骨推拿的精髓,方始登堂入室,在臨床上對一些常見筋骨類疾患,有得心應手之感,診斷上,羅先生強調手法診斷,摸準骨錯縫筋出槽的具體部位,治療中強調手法穩準輕快,用巧力、杠桿力、勿使蠻力、治療時間短,每次10分鐘左右,多數病人當場見效,遠期治療也相當可觀,并具不用暴力手法,安全程度高,以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例,羅先生強調手法診斷,摸準是哪一節棘突偏歪,是偏向前后,還是左右,腰椎生理曲度有無改變,然后針對性采用定點旋轉復位手法、側扳手法或肘壓復位手法,再配合病人休息、熱敷,效果十分明顯,有很高的痊愈率,對比于現在社會上風行的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牽引,三維牽引,微創手術,小針刀手術,膠原酶溶解術,直至手術摘除,這些在治療費用,病人接受程度,遠期療效方面,它的優越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我個人認為,在中醫推拿方面,我們對傳統的繼承不夠,盲目的使用西醫的理論來解釋筋骨疾患,忽略了“骨錯縫,筋出槽”這一重要的傳統理論,如何糾正其弊端,使中醫推拿走向一個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是當前每一個中醫推拿界人士,中醫界人士及關心中醫界的人士所應該思考的。
找到了問題所在,那么如何施展妙手,使中醫推拿事業起死回生呢?我個人認為可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重新樹立正骨推拿流派的中堅地位,推拿醫生是治病的,而不是等同于美容界的休閑按摩,欲治病必須以正骨推拿為主,才能以切實的療效贏得人們的信任,周恩來總理生前曾指示“一定要把羅有明的手法學到手”,此言猶在耳,斯人已長逝,追憶總理遺囑,我們是該有所行動了。
(2)進一步用現代醫學知識充實中醫推拿理論,中醫正骨推拿重要的理論是骨錯縫,筋出槽,“骨正則筋柔”,運用現代的解剖知識,來探尋各個關節、肌肉、韌帶及椎體一椎間盤的聯系,使之融會貫通,使推拿治療更具針對性、可操作性。
(3)大力培養推拿臨床人才,推拿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極費體力,因此推拿醫生不但要有深厚的中醫藥知識,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如果有武術、氣功的基礎就更好了,因此培養人才應從身體素質、個人興趣及中醫綜合知識來全面考慮。此事可由中醫藥管理局牽頭。在全國范圍內辦幾期全面的(含正骨)推拿培訓班,培養后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