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研人員作為創新活動的實施主體,通過智力貢獻,獲得智力勞動補償,再參與社會生產活動。完善科研人員智力補償機制,提高創新智力收益,對于激發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從智力補償的階梯式體系入手,對于智力補償機制進行了初步探析,希望從結構體系安排上將智力補償予以不同層面地厘清,以便科學、合理提高保障水平。
關鍵詞科研 智力 補償 機制
經濟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各類價值體系都在發展過程中進行著重建、調整與確認。知識經濟中最大的資源就是智力資源,知識經濟時代的智力資源在價值表現形式上,在社會生產中發生作用的特性上都明顯區別于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自然資源,以及以簡單勞動為主要形式的勞動力資源。不同的資源形式,需要建立不同的資源價值體系。價值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限于筆者的研究范圍,本文主要對科研人員智力創新活動的價值貢獻補償機制進行初步的探討。
科研人才是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和科技戰略組織的核心要素,建設創新型國家,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國家綜合國力的越升,離不開廣大科研人員的艱苦勞動和創造性實踐??蒲腥藛T的智力創新活動構成了社會智力資源的主體內容??蒲腥藛T智力創新活動大體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研究開發活動,也就是國際上的RD活動;第二類就是以市場為服務主體的技術創新活動;第三類就是科研條件工作和科普工作。第二類以市場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活動,可以更好地依據市場價值規律中的智力供求來尋求一種價格表現,第三類在工作形式和工作量上可以比照一般事業活動進行確定,第一類研發活動屬于智力創新活動的典型類型,也是智力創新活動的主體內容。
按照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生產要素在社會生產中的消耗需要進行合理補償,包括生產資料和活勞動的補償,其中對勞動者支付的報酬屬于活勞動補償。勞動分為一般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勞動價值是以一般簡單勞動來進行評定,復雜勞動的勞動價值需換算成一般簡單勞動方可計算。創新活動屬典型的復雜勞動,對智力勞動如何進行價值評定并進行補償,建立什么樣的評價補償機制需要在理論上進行相關研究。
創新活動具有強的外溢性和不確定性。外溢性強,存在較強的正外部性,成本難以通過收益獲得直接補償;不確定性,研發活動的不去確定性,既包括研發過程研究路徑、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的不確定性,也包括研究成果的不確定性,從經濟學上看,生產活動的不確定性,也就意味著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非相關性?;诖耍梢缘贸鲞@樣的結論,區別與那些可通過市場價值規律,按照產品市場價格機制就來考量勞動價值的復雜勞動,單項研發活動在成本與收益的非線形相關。而從整個社會角度來說,智力投資的收益最高,國家必須基于戰略投資的思考來支持創新活動。因此,對創新者的智力貢獻就不能用簡單的套用市場價值規律來考量。無法科學度量智力價值勞動價值,對其勞動消耗就難以做到準確的補償。
換一個角度,既然量化智力價值很難,也就意味著沒有完全的必要性。按照熊彼特技術創新理論,創新的結果與路徑并不唯一,創新的績效在于創新過程,過程中創新能力的提高?;谶@樣的思考,我們在創新能力發展的補償機制上需重點明確幾個問題。一是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分配導向,激勵與保障并重;二是智力創新的評價。科研活動的不確定性,不可比性,也就造成在難以建立一個智力創新的評價體系??蒲姓撐?、研究成果是科研活動績效的一部分,在狹義成果之外的創新活動也是具有績效的,如何給予保障;三是保障的程度。低層次的保障是生存的問題,高層次的保障是發展能力的問題,創新能力的保障機制應區別于研發人員的生存保障。
因此我們認為:對智力創新活動的價值量化可能并不重要,關鍵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補償體系與補償機制。
一、階梯式的價值補償體系
階梯式的價值補償體系,思想源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需求層次理論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依次是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那么我們提出的創新智力補償體系包括四個層面,依次是保障層面、補償層面、獎勵層面和回報層面。
1.保障層面。保障層面作為第一層面,主要基于生存保障,是對創新活動開展的基本保障,包括對于創新機構日常運行與創新團隊人員的基本供養性質的保障,可以對應于馬斯洛的生理需求,都是最基本層面的。
2.補償層面。補償層面作為第二層面,是帶用針對性的價值補償,應指在原有保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活動需要對其智力貢獻進行補貼式補償。第一層面與第二層面都屬于保障性質的補償,第一層面屬起點式補償,第二層面屬過程式補償。
3.獎勵層面。獎勵層面作為第三層面,主要是對研發活動取得顯著成果,或預判將出現成果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或激勵。
4.回報層面?;貓髮儆谧罡邔用?,也就是價值回報層面。這個層面應以智力在市場中的經濟價值給付物質報酬,也可以稱為價值實現,給予回報,實現了智力自身的自我實現。
二、智力創新活動的保障機制
針對上述階梯式的智力創新補償體系,構建一個科學、合理、效能的補償機制,應該是創新型國家政府科技制度設計中的重點工作。筆者結合目前我國的科研經費投入情況,提出智力創新活動的體系性補償模式。
1.加大科研機構的正常運行保障
在這里需明確幾個問題,一是無論國立科研機構還是企業所屬科研機構,都應提供長期穩定投入。只有持續穩定的經費投入,才能為科研人員創造一個潛心鉆研,不甘辛勞的工作環境。二是不以業績考核來評價正常的科研活動。科研活動是一種培育性、創新性活動,區別于工業生產活動,不具有開工即生產的產出特點。即使在研究方向、研究目標導向不明確的情況下,也需要遵照科研規律,開展一些自主探索與研究,維持科研運行。科研成果的產生是需要一個溫度、濕度和陽光相對適宜的環境,提供科研機構穩定的運行保障就是創造這樣一個適宜的環境。
2.基本保障與激勵補償并重
在穩定保障基礎之上,針對特定目標、特定任務而開展的研發活動要給予必要的補償。從財務理論上,這是基于固定成本之上的變動成本補償,包括專用研發設備的購置,科學考察等專項活動補貼,也包括研發人員智力活動的補償。
通行做法是對科研項目開展給予相應的經費保障??蒲许椖拷涃M支出基本上也是基于對科研機構開展科研活動的變動成本進行補償,一般包括對設備購置,以及因開展專業性會議、科考等活動進行補貼,也包括科研人員智力活動補償。這類智力活動補償應在科研人員基本保障之外給予津貼式補償。
3.充分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
對科研任務開展取得顯著成果,達到一定學術水平的科研人員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目的是更多更好得激勵創新、引導創新、培養良好學術氛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中第十五條明確“對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p>
4.成果價值回報
成果直接具有市場交易價值,成果擁有者可通過交換科研成果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行使收益權,獲得市場相應的物質回報。包括成果技術入股,期權激勵以及技術轉讓收益等。政府應更多的創造政策條件,包括技術成果認定、知識產權的評估定價,以及引導市場加大對科研成果的轉化,量化科研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價值貢獻,盡可能的體現智力價值。
作者簡介邢超,內蒙古自治區人,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系,目前就讀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為財政理論與政策,主要研究內容財政科技投入的制度設計,以及創新制度中的技術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