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泥石流對水電站開發建設無論從規劃選址、設計以及施工都會造成很大的的危害,本文采用灰色系統理論中的關聯度分析法,建立泥石流活動性的分析評價方法,對庫區內的泥石流的活動性從其主要影響因素方面進行關聯分析,區分活動性的大小,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較吻合。
關鍵詞:水電站;泥石流;活動性;灰色關聯度;評價
1前言
坪頭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昭覺、雷波三縣交界處的美姑河上,距西昌市173km,距美姑縣城86km,距美姑河匯入金沙江的匯入口10km。
庫區泥石流發育,分布面積廣、發生頻率高,發育有泥石流溝31條;發育密度1.67條/km。區內泥石流流域分布面積約220km2。庫區的左岸分布有泥石流溝15條,右岸分布泥石流溝16條,其中位于右岸的四果依打支庫分布有泥石流溝6條,其空間分布特征見圖-1。
2庫區泥石流形成條件分析
水電站工程庫區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三大條件是具有豐富的松散固體物質、陡峻的溝谷和充沛的降雨;按各因素的歸屬和泥石流發育過程的作用特征,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
2.1 地形條件
庫區位于云貴高原與川西南山地過渡帶,東北部與四川盆地毗連,地勢西高東低,呈北東向傾斜。山脈走向與構造線展布方向一致,呈南北向和北東向延伸。區內地勢陡峻,高低懸殊。庫區地形相對高差較大,構成了該地區泥石流形成的動力條件。統計表明,泥石流分布密集區的坡度大于30°的山坡占坡地總面積的75% 。泥石流溝谷平均山坡坡度大于30°的溝道占總數的50% 以上。坡體的固體物質容易匯集于溝道內, 風化的松散碎屑物易于積累,在25~45°的斜坡的松散殘積物的內摩擦角大致與山坡坡度相同,多處于極限平衡狀態,極易形成泥石流。
2.2 松散固體物質條件
巖性、構造、重力地貌作用等地質條件組合,決定著參與泥石流活動的松散固體物質的構成和積累。本工程即挾持于斷裂束之峨邊-金陽斷裂與甘洛-竹核斷裂所切割的斷塊之間,斷塊邊界斷裂活動性較強。庫區出露大面積有利于泥石流松散固體物質形成的\"軟弱\"地層,特別是庫區兩岸及溝道坡面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廣泛分布,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而集中的松散固體物質。
2.3 水源條件
庫區泥石流形成的動力條件是降雨,本區內發生的泥石流幾乎全為降水而引發,引發泥石流的絕大部分為暴雨。庫區地處川西高原氣候區,地形復雜,又受多種天氣系統影響。庫區的降水條件對泥石流的形成十分有利。第一,降水豐沛。庫區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814.3毫米;第二,降水集中。庫區在5-9月份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第三,多暴雨。庫區的多為歷時短,強度大的局地性暴雨大雨;按照該泥石流發生對臨界雨量的數值,庫區已具備泥石流發生對雨量的基本要求。
2.4 人類活動
由于區內人口增加,導致耕地擴大、森林采伐等的速度大增,從而改變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使環境質量普遍下降,由此泥石流災害得以發生發展。山區耕作粗放和為滿足農村能源需要的濫砍濫伐,是造成泥石流災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在暴雨中產生暴漲暴落的強大溝谷徑流,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水動力條件。
3 庫區泥石流類型和分布特征
3.1 庫區泥石流主要類型
庫區泥石流調查和研究的重點主要是溝谷型泥石流,它不但影響庫容,有的還可能對水電工程和施工造成影響。這類溝谷常沿斷裂和巖層軟弱面發育,堆積區為扇形或帶形,堆積物磨圓度稍好,棱角不明顯,可以劃分為清水區、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泥石流匯水面積大于1.0km2,溝床比降130-350‰不等,溝岸坡度250-400,松散固體物質補給方式復雜,活動性十分懸殊。
3.2 庫區泥石流分布特征
庫區發育有泥石流溝31條,泥石流流域分布面積約220km2,發育密度1.67條/km。庫區的左岸分布有泥石流溝15條,右岸分布有泥石流溝16條,其中位于右岸的四果依打支庫分布有泥石流溝6條,其空間分布特征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