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確定與控制的方法及應用進行了系統分析,主要介紹了工程量清單計價與量價分離法
關鍵詞:工程量清單;計價量價;工程造價
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也貫穿于造價工作的各個環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把技術與經濟有機結合,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果評價,正確處理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兩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力求在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經濟合理,在經濟合理基礎上的技術先進,把控制工程項目投資觀念滲透到工程的各階段之中。
工程量清單計價與量價分離法確定工程造價是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確定與控制的主要方法。
1工程量清單計價與量價分離法
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投標人依據招標人按統一項目設置,統一計量規則和計量單位按規定格式提供的項目實物工程量清單,結合工程實際,市場實際和企業實際,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后,提出的包括成本、利潤和稅金在內的綜合單價,由此形成工程價格。這種計價方式和計價過程體現了企業對工程價格的自主性,有利于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在工程招投標中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國際上較為通行的做法。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操作過程。就我國目前實踐而言,工程量清單計價作為一種市場價格的形成機制,其使用主要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工程量清單的操作過程可從招標、投標、評標三個階段闡述。
工程招標階段。招標單位在工程方案、初步設計或部分施工圖設計完成后,即可委托標底編制單位(或招標代理單位)按照統一的工程量清單計算規則,以單位工程為對象,計算并列出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清單(應附有有關的施工內容說明),作為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發放給各投標單位。工程量清單應按照施工項目招標設計圖紙、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預算定額、現行的設計規范、施工規范、安全操作、質量評定標準、現行的設計圖集等技術資料、招標文件要求和規定進行編制,其工程量清單的粗細程度、準確程度取決于工程的設計深度及編制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經驗,對工程量清單中每一個子目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要求應表述準確與完整,做到不多算、不少算、不留缺口,盡可能減少暫定項目。在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中,項目編號、項目名稱、計量單位和工程數量等項由招標單位根據全國統一的工程量清單項目設置規則和計量規則填寫。
投標階段。投標單位接到招標文件后,首先要對招標文件進行透徹的分析研究,仔細理解圖紙,使用招標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單編制投標報價。報價為工程量清單項目計價總和,綜合單價就由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組成。直接費指: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夜間施工費、二次搬運費、生產工具用具使用費、檢驗試驗費、工程定位復測點交、文明施工費、技術措施費、提前竣工增加費、優良工程增加費等施工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間接費指施工企業為施工準備、組織施工生產和經營管理所發生的各種費用,如:企業管理費、財務費、按規定支付造價管理部門的定額測定費及有權部門規定支付的上級管理費;稅金按國家規定應計入工程造價的營業稅、城市維護稅及教育附加稅;利潤根據施工企業實際情況計入獲利期望值;社會勞動統籌基金按照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等有關規定列入。
評標階段。在整個評標中價格是關鍵,也是競爭的核心。招標價格的競爭是實質性的競爭,而對于工期、質量只是做符合性評定,施工組織設計、企業信譽雖然也作為評價因素,但所占比重不大,只是在價格接近時起到作用,取消以標底為基礎的上、下限額,企業自主報價。《招標投標法》規定: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報價競爭,在實行企業自主報價后,難免會遇到低于成本報價的情況,那么如何界定?
本人認為,標底仍是招標人控制投資、進度和保證工程質量的一項主要措施,標底的編制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科學合理,對抑制目前建筑市場中盲目壓價行為有重要作用,必須以造價管理部門頒發的消耗量定額編制行業成本為標底(不對外公開)。但在開標時可以向評標委員會公開并只作參考,標底是招標工程的預期價格,是招標人對招標工程所有物自我測算和控制,判斷投標報價合理性的依據。預測價格反映社會必要的勞動價值,是社會平均成本,是基準價,投標人的報價是“個別成本”,故投標低于標底時不應一概作為廢標,而應對低于成本的報價進行分析。
2量價分離法確定工程造價
用上述方法確定的建筑安裝工程造價大于實際需要的工程造價,但這不能說用上述方法確定建筑安裝工程造價就是錯誤的。有必要對這種確定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的方法進行改進,以能真實反映實際所需的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為了做到這一點,在確定建筑安裝工程造價時可采用“控制量”、“指導價”及“競爭費”,實行“量”、“價”分離的辦法處理。
2.1控制量
“控制量”一方面指控制在建筑安裝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各種資源(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量。這種“量”應該能真正反映工程施工過程的消耗量,應該按社會平均水平確定,也就是反映絕大多數施工企業在完成建筑安裝工程中所必須消耗的量。超過這個量,施工企業就要虧本;低于這個量,完成的建筑安裝工程質量就不可能達到要求。這個量即現行定額中的資源消耗指標,應在定額子目中加以體現。如材料消耗指標,它理應包括材料凈耗量與損耗量兩部分。材料的凈耗量指在施工過程中建筑安裝工程項目的實際凈用量,即消耗在建筑安裝工程項目內的材料用量;損耗量是指在施工過程中材料的必要損耗,它包括工藝損耗;和管理損耗兩個部分。控制量就應該控制材料的損耗量。現行定額中對材料損耗量的考慮偏大。
2.2指導價
“指導價”就是指各種資源的價格,即人工工資單價、材料預算價格、機械臺班費。這個價應該體現市場經濟的特點,不能固定在某一個價格上。這樣,在確定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的過程中,造價工程師可以根據價格指數、指導價格以及建筑安裝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工程項目的資源價格。不同的建筑安裝工程項目,不同的建設地點和建設時間,資源的價格應該是不同的。這個價格不是定額中能體現的,也不是在定額中能夠確定的,它是一個市場價格。
2.3量價分離
“量”、“價”分離指將資源的消耗數量與資源的價格分開。資源的消耗數量由定額確定,資源的價格由建筑市場確定,不再和資源的消耗量一樣由定額確定,定額中不再有體現資源價格的內容。按現行的做法,定額中既有資源的消耗量,又有資源的價格。定額中的資源價格,我們稱為定額價,這個價格是按定額編制時期實際情況確定的,以后再根據實際情況公布不同時期的資源料)或費用調整(人工、機械)。其中價差不作為計取費用的基礎,費用調整作為計取各項費用的基礎,無論是定額價還是調整價,它都是一種指令性價格,在全省或全市統一采用對人工費調整系數,各省統一一個標準;對材料調整價格,市、縣各自統一一個價格。
參考文獻
[1] 程鴻群,姬曉輝,陸菊春,工程造價管理,第一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
[2] 王樹國,建筑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問題及對策,中國建設信息,2005年,第七期,43- 44
[3] 戚安邦,孫賢偉,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理論與方法,第一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