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高職學生存在著三個心理問題敏感期和六個主要心理問題。學校應高度重視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機構,培訓人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咨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幫助學生快樂成長。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我國高職教育迅速發展,目前,全國共有獨立設置的普通高等職業學校近千所,占全日制高等學校數量的一半以上,招生數量達到二百余萬人,占全日制高等學校招生數量的百分之五十,在校生五百萬,占高等學校在校生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上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高校改革的深化,社會競爭程度日益加劇,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高職學生因其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其學習壓力更大;其學歷層次不高,就業困難較大;由于各種形式專升本的實施,對落選學生的心理沖擊頻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高職學生是心理問題的多發\"地段\",然而,由于高職院校大多建校時間不長,學校忙于生存和發展,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專業人員缺乏,機構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近幾年來,學生因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礙而被迫休學、退學甚至不惜傷害自己和他人的事件呈上升趨勢。因此,加強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1高職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
根據多年心理健康教育情況分析,高職學生存在著三個心理問題敏感期和六個主要心理問題。
三個心理敏感期:一是新生入校的心理斷奶期。新世紀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上大學以前,大多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獨立生活鍛煉;進入大學后,面對陌生的環境,學習、交友、生活等各方面都要在遠離父母的情況下獨立處理,心理上的矛盾沖突較多。主要有: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新鮮感與懷舊感的矛盾,強烈的交往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二是升本后的調適期。目前,各省都在試行\"2+2\"或\"3+2\"的專升本直通模式,這對于部分文化基礎好、家庭經濟相對富裕的同學來說,是一個繼續深造的好機會。然而,專升本指標只占同級人數的20%左右,而80%的學生只能望\"本\"興嘆。特別是在大二下學期專升本人選擬定后,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又失去了一次進軍本科院校的機會,因而心理十分脆弱,有的甚至悲觀失望。三是畢業前的擇業期。高職畢業生,是高等職業技術專門人才,在市場上是受歡迎的。但由于機構改革,企業改制,部分企業、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再加上畢業生自身專業上的結構性矛盾等原因,使部分畢業生就業有一定困難。擇業期,沒有找到工作單位的畢業生為找單位苦惱,找到單位的畢業生為挑單位發愁。深入進行敏感時期的心理問題的調查研究,及時進行敏感期的心理健康輔導,對于幫助高職學生快樂成長,維護學校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六個主要心理問題:一是感情問題引起心理激蕩;二是人際關系不和諧引起心理困惑;三是學習競爭引起心理焦慮;四是專升本引起新的心理沖突;五是貧困問題引起心理自卑;六是擇業壓力引起心理彷徨。
2 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對策
2.1高度重視,創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條件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系到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的根本利益,關系到學院的穩定與發展,要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教育部教社政廳[2003]2號文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其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建設;三是要妥善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要的辦公經費,專業設備、場地設施、教師從事心理教育及心理咨詢的勞酬等問題。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2.2專兼結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人員不足,必須走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道路。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可由1~2名心理咨詢師作為專職人員,通過專職人員對政治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使其具備及時處理和解決學生一般心理問題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協助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發現和疏導。
同時,學院心理咨詢中心,除專職人員外,聘請熱心為廣大學生服務的心理教師、心理醫師在中心兼職,專兼結合,并通過派出培訓、案例督導、主辦研討論、交流會等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2.3 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承受力,減少挫折感,給學生成長營造溫馨的家園。
面向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把立足點放在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上。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校園網站、黑板報、主題班會,咨詢接待、入學教育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新環境適應、交往、成才、情感、擇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大家了解什么是心理問題,知道有了心理問題應該怎么辦,如何進行自我調適。
針對高職學生特點,定期開展心理講座。如在新生入校的斷奶期,舉辦適應大學生活的專題講座,在專升本期間舉辦辯證認知專題講座;在學生畢業前夕舉辦擇業心理輔導講座,在復習考試前夕,舉辦自我減壓方法講座等。通過講座,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度過心理敏感期。
2.4 抓住重點,關注校園弱勢群眾
學生中的貧困生群眾、單親家庭子女群體以及身體有殘疾的學生群體,他們不僅是經濟上的弱勢群體等,也是心理上的弱勢群體。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在他們身上反映比較突出。因此,關注校園弱勢群體的心理健康,抓住重點,做好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除了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實行獎、助、減免、貸等經濟上的扶貧外,還必須大力進行心理上的扶貧:一是要教育貧困學生辯證認識貧困問題,窮則思變,戰勝困難的經驗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二是相信國家、學校、老師會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三是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勤工儉學活動,自救自助;四是增強自信,因為貧困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而是各種社會經濟原因造成的,從而克服自卑心理。
2.5 開展心理咨詢,幫助學生快樂成長
心理咨詢是咨詢師幫助求助者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的過程。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成長中的問題,如情感、交友、學習考試焦慮,專升本問題、貧困生的自卑問題、擇業問題等。要通過宣傳教育,消除當前普遍存在的對心理咨詢的四個誤區:一是咨詢對象都是有心理疾病的誤區;二是把思想工作等同于心理咨詢的誤區;三是心理咨詢包治百病的誤區;四是心理咨詢立竿見影、一勞永逸的誤區。樹立大學生健康新概念,培養有心理問題找咨詢師的新風尚。
通過心理咨詢師真誠、熱情的工作,幫助求助者,緩解心理壓力,調節情緒,規劃生涯,快樂成長。進行心理測試,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新生入校期間要普遍進行心理測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家庭主要成員及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個人簡歷、心理健康狀況、SCL-90心理測量結果,心理咨詢與輔導記錄等,為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礎資料。
2.6 完善網絡,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工作
高職院校規模較大,僅靠幾個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遠遠不夠的。需建立院、系、班組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明確職責,相互配合。特別要抓好基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問題消化在基層。在班級、寢室建立心理健康信息員制度,發現心理異常的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并向學院反映。建立系級心理咨詢室,以系為單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的系統教育。
培訓學生骨干,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的工作。學生骨干是學院聯系學生的紐帶和橋梁,他們和學生學習、生活在一起,對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最具體、最快捷。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對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效性、針對性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的作用,一是解決他們的活動場地、經費問題;二是通過培訓,提高他們業務素質;三是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四是要定期進行總結評比,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