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文章從課程設計教學的具體作法及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
1課程設計的意義與作用
《機械設計基礎》是機電設備安裝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課程設計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也是培養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步驟。通過課程設計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機械零件、機械傳動裝置或簡單機械設計的全過程,并進行有關計算,繪圖,運用資料、手冊、標準、規范等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學生將來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奠定基礎。
2課程設計教學的具體作法
2.1提前發放課程設計指導書。在課程教學伊始,就將任務書下發到每一位同學。使學生對本課程設計有一個初步了解, 做到心中有數, 同時有利于在今后的學習中有充裕的時間考慮各種設計問題, 及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進行某些創新設計。這樣任務書就可以把所學知識串起來, 使學生循序漸進, 感受到本課程各部分內容的有機聯系, 從而更自覺的投人到學習和設計中去。
2.2將學生合理編組。在課程設計前, 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 將各層次學生合理搭配, 三到四人編成一組, 每組課題題型相似。
2.3講解課程設計的內容和步驟。介紹課程設計的目的、任務、要求和設計步驟; 重點介紹機械傳動裝置總體設計方案的選擇,運動參數和動力參數的計算及傳動元件設計的具體內容。
2.4在選題上難易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題型難易不同,優秀生做雙級直齒輪減速器及帶傳動的機械傳動裝置設計;中等生做單級直齒輪減速器及帶傳動的機械傳動裝置設計;較差的學生安排單級齒輪傳動裝置設計。
2.5每一階段開始前集中授課,指出本階段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方法及分析問題的思路, 讓學生心中有底。
2.6制定切實可行的進度計劃,加強檢查和督促,嚴格要求。根據進度計劃隨時檢查、督促每個學生,發現問題, 及時指正, 不致于以后的設計由于一步出錯而需大量返工。要規定學生在基本完成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后, 必須交指導教師審查并把存在問題改正后才能進行設計草圖繪制,草圖完成后經教師審查后才能繪制正規圖。以保證設計質量及培養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作風。
3課程設計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正確處理參考已有資料與創新的關系。設計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勞動,任何設計都不可能脫離前人長期積累的資料而憑空想象出來。熟識和利用已有資料,可避免許多重復工作, 也是加快設計進度、提高設計質量的重要保證。善于掌握和使用各種資料也是設計工作能力的重要體現。然而任何新的設計任務總是有其特定的設計要求和具體工作條件,因此,必須具體分析、創造性地進行設計, 而不能盲目地機械抄襲資料。
3.2正確對待理論計算與結構、工藝要求。任何機械零件的尺寸都不能完全由理論計算確定,而要綜合考慮結構和其它各方面的要求才能決定。合理運用經驗數據和公式來確定某些零件的尺寸,并通過邊計算、邊繪圖、邊修改,使計算和結構設計交替進行來逐步完成,軸的設計就是典型的例證。
3.3標準和規范的采用。設計時應盡量采用標準和規范,這樣有利于零件的互換性和加工工藝性,減輕設計工作量,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如設計中用到的滾動軸承、聯軸器、鍵、螺栓、螺母等均要選標準件。此外,為了制造、安裝和測量方便,一些非標準件的尺寸也要盡量取標準系列,如齒輪的模數系列和軸的直徑系列等。
4課程設計教學取得的效果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以上做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1 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 激發了求知欲。課程設計綜合應用了《機械制圖》、《工程力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及《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的知識。學生在設計中要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認識到了加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4.2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主動完成的,老師只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學生通過參閱教材、設計指導書及其它資料來完成任務。
4.3提高了學生的繪圖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曉榮.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書.北京:電力出版社.
[2]湯長清.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探討.教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