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化學課程改革正處于實施之中,新課程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其培養成能用化學知識指導實踐活動的主體。本文介紹了自主學習的特征,并重點對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實施主體性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化學課程改革;自主學習;主體性教學;策略
1自主學習的特征
主動性。主動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和本質,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在學習中體現出來的內在思想和外在行為上的獨立與自主。因此,在自主學習中,學生能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在學習活動中能自我計劃,自我選擇,自我監控。
有效性。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做到“會學”。衡量學生是否自主能動地學習,不僅要看學生是不是在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要看他們是不是富有成效地學習。
全程性。全程參與學習過程是自主學習的特征之一。“自主”貫穿于學習活動始終,從學習目標的明確到學習重點的明晰,從學習方法的選擇到學習形式的決定,從學習過程的推進到學習反饋的進行,學生均在參與。
2 初中化學課堂自主學習中實施主體性教學策略分析
2.1 精選教學內容
由于化學學科具有自身特殊的學科特點,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教材中的具體內容,挖掘出適合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素材,這是決定自主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如元素、分子、原子、單質、化合物等就不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要選擇那些宏觀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且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例如:自然資源水的質量、淡水資源的短缺、水污染等方面的內容;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及金屬回收的重要性;了解食鹽、純堿、小蘇打、碳酸鈣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調查或收集有關酸雨在生態環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資料:列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有機物,認識有機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總之,所選的教學內容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基本能夠掌握和了解的通俗內容,且資料來源比較豐富。
2.2 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以前,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布置學生自學內容并寫自讀筆記;教師將學生的自讀筆記收集上來,把學生在自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歸納整理成討論提綱;上課時,學生帶著自學中遇到的問題來到課堂,通過分組討論、課上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無論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采用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將傳統的教師講授變為學生的小組討論、交流。為避免兩極分化、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課上分發揮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討論分組采用異質同組-把不同學習質量、水平的學生編入一組,討論時互相幫助,促進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斷進取。
2.3 激活學生的內部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和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富有教學機智、充滿教學智慧的人,教師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習習慣,然后才是學科知識、學習能力:教師要用自己教學智慧的積淀和教學藝術的折射,引發學生的內部需要,激發學生的內部活力,促進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提升品質,張揚個性。
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自主學習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情緒自然、心境放松的場所。而這是以和諧的課堂氣氛、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前提的。因此,課堂學習要給學生創設自由平等的學習空間和心靈的交際空間,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
引發學生的精神生活。自主學習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放飛心靈的天地,教師的重要任務,就在于為學生創造一個放飛心靈的園地,把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發展、情感的升華、個性的張揚,盡可能地融于精神活動之中,激發精神生活,引導身心參與,既要考慮學生的共性,又要考慮他們的個性,要讓每個學生成為課堂中鮮活的生命個體。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展示才智、進行創造體驗,享受學習快樂的天地,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引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興趣。
2.4 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外部條件
教師要盡力創設具有接納性、支持性和寬容性的課堂氛圍,創設富有開放性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化學學科教學內容,大多數實際上來源于生活,把教材內容本來的樣子呈現在學生面前,就能使教學內容動態化、情境化,就能在課堂里為學生創造出學習和探索的時空,通過情境的創設,使課程與教學由一系列事件來整合貫通,并不斷產生張力,這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要的外部條件之一。
2.5 轉變教師角色,實行有效控制和問題管理
轉變教師角色。教師要從“臺上”走到“臺下”,從“臺前”走到“臺后”,給學生創設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和正確有效地引導途徑,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分享對方的思想、經驗與知識,交流彼此的感情、體驗和觀念。
實行有效控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做到放開、放膽而不放任,自主、自由而不自流呢?教師要把握“自主與自流”、“放開”與“放任”的界限,有效地實施自主學習中的調控,以避免出現“一放就亂”,的現象。因此,自主學習必須加強目標控制,引導學生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學習探究。面對活潑的氣氛,開放的場面,面對學生不盡的興奮,忘情的歡呼,教師始終要以冷靜的頭腦駕馭課堂,縱覽全局,細心分析。一旦發現問題,不妨采取“提示”“調整”等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學習目標的達成,保證自主學習的效率。
實行問題管理
鼓勵提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這樣一種氛圍:學生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疑就怎么問。為此,教師要以親切的微笑、溫和的語氣、和善的目光使學生消除疑慮;以激勵的語言、明白的手勢、適時的點頭使學生放開膽子;以及時的表揚、隨機的贊嘆、靈活的競賽使學生亮開嗓子;以情境的創設、優生的引路、差生的亮相使學生堅定信心,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以平和的心境、穩定的心態提出自己的問題,表示自己的異議,敘述心中的疑惑。還要打開學生提問的話匣子,要求全體參與,全程參與,全員提問,不斷設問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質疑問題、不斷探究的過程。
要靈活處理。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提出的問題受到重視并得到回應,但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處理眾多問題是有困難的。教師須對眾多問題全面把握,迅速權衡,確定哪些問題由學生獨立探究,哪些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哪些問題需教師適當提示。另外,學生提出的問題折射了他們先前存在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教師要追問和反思學生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從中挖掘出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停留在學生原始的個人興趣與愛好水平上,而要引領他們走向更廣闊的認知世界,并使這些興趣與心愿發展為穩定的心理傾向,最終變成美好人格的一部分。
結束語
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具有主體性教育教學思想和恰當的引導策略,而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主動認知策略,養成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學生創新精神和主動探究意識較為薄弱的前提下,必須從每節課、每一個環節抓起,循序漸進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瀚,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探索與實踐,科教文匯,2006
[2] 張天寶,《主體性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3] 畢華林,《化學新課程理念與實施》,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