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丙烯酸國內外生產概括、工藝生產方法及市場分析等。
關鍵詞:丙烯酸;生產概況;應用;市場
丙烯酸是無色,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分子式為CH2=CH-COOH。由于其所具有的高聚合性能,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紡織、皮革、造紙、建材以及包裝材料等眾多部門。
1 丙烯酸生產概況
1.1 國外生產概況
就世界范圍而言,丙烯酸的生產歷程經歷了這幾個階段:a,氯乙醇法 b,氰乙醇法 c,高壓Reppe法 d,烯酮法 e,丙烯腈水解法 f,丙烯直接氧化法。在本世紀70年代以前上述前6種方法并存,自70年代初日本觸媒公司和美國UCC公司采用丙烯氧化生產裝置以來,該法在10年間已占有主導地位。丙烯氧化法生產丙烯酸占世界丙烯酸總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77.3%上升至1985年的85%。
丙烯酸產品的65%用于生產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2-乙基乙酯(2EHA)4種主要酯類單體,以及占酯類總量3%~5%的多品種特種丙烯酸酯單體。丙烯酸直接酯化制備丙烯酸酯,在生產上,這一類丙烯酸稱為酯化級丙烯酸,其產量為1300~1400kt/a,而特種丙烯酸酯類單體產量為100kt/a。此外,尚有直接供聚合用的丙烯酸,稱為聚合級丙烯酸,主要用于制造不同聚合度的水溶性聚合物。
由于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環境法規的日趨嚴格,丙烯酸酯應用領域的水性化、低有機溶劑揮發量限定和光或輻射固化技術正日臻完善,特種丙烯酸酯在配方中所占的比例雖然不大,但其多品種的需求及其重要性卻十分突出。表1為1992年世界主要國家丙烯酸及其酯類用途分配。
1.2 國內生產概況
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4年,國內丙烯酸及酯生產主要為北京東方化工廠、吉林石化分公司電石廠和上海高橋石化3家企業壟斷。2005年由于老企業的脫瓶頸改造和揚子-巴斯夫有限公司、江蘇裕廊化工有限公司的加盟,使我國丙烯酸產能猛增240kt/a,總產能達到419kt/a(其中高純丙烯酸產能33kt/a),丙烯酸酯產能678kt/a。2005年我國丙烯酸產量達到372kt,丙烯酸酯產量達到526kt。2006年我國新增丙烯酸產能440kt/a,丙烯酸總產能達到859kt/a;新增丙烯酸酯485kt/a,丙烯酸酯總產能達到1163kt/a。2007年山東正和、蘭州石化丙烯酸及酯裝置將投產,屆時國內萬噸級以上丙烯酸及酯企業由原來3家發展到12家,產能將增長4倍。國內丙烯酸及酯市場已形成了由國企、民企、外企共同參與的競爭格局,丙烯酸生產巨頭相繼問世,行業競爭明顯加劇,整個行業不可避免的進入景氣低谷期。國內還有很多企業考慮擴建、新建丙烯酸項目,預計2010年我國丙烯酸產能將達到1074kt/a,丙烯酸酯產能將達到1428kt/a,屆時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酸生產國。
2國內外生產技術概述
世界上丙烯酸的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將近70年,方法如前所述共有六種。
前五種方法中,除了高壓Reppe法直接制造丙烯酸之外,其余都是制取丙烯酸低級酯,若要得到高級醇酯,還需要通過丙烯酸甲酯的酯交換反應。因此80年代以后,上述方法只有德國BASF的高壓Reppe法和美國RohmHass公司的改良Reppe法的生產裝置,以及各國因地制宜、規模較小的丙烯腈水解法的生產裝置尚保留。至90年代初,上述公司的生產裝置改造成丙烯直接氧化法已基本完成。下面重點介紹目前占主導地位的丙烯直接氧化法。
丙烯直接氧化法又可分為一步法和兩步法。下面著重介紹兩步法。
第一步是前系統,即將原料丙烯、水蒸氣、空氣(主要是空氣中的氧氣)按一定配比通過反應器催化劑床層,在一定溫度下進行氣相氧化。首先,丙烯在反應器一段催化劑床層內氧化生成丙烯醛(ACR),然后,丙烯醛通過換熱器降溫,進入第二段反應器催化劑床層進一步氧化生成丙烯酸。反應原理如下:
(1)CH2=CHCH3 +O2→ CH2= CHCHO +H2O
(2)2CH2= CHCHO + O2→ 2CH2= CHCOOH
此技術路線的生產工藝過程簡單,反應的關鍵是氧化反應的催化劑技術。
主要工藝條件:
原料:丙烯、空氣(氧氣)、催化劑
反應混合物摩爾比:丙烯:氧氣:水蒸氣=6.5:10:11.7
反應溫度
第一步氧化310-340攝氏度
第二步氧化275-310攝氏度
生成的丙烯酸通過吸收塔用水吸收成丙烯酸(49wt% 74wt%)水溶液(不同生產裝置丙烯酸的濃度不同),再通過氣提塔除去在第二段未反應的丙烯醛和副產物,除去副產物的丙烯酸水溶液,送人后系統進行精制。
第二步驟,主要是把丙烯酸水溶泣精制,生產出酯化級丙烯酸和聚臺級丙烯酸(或高純丙烯酸)。首先,丙烯酸水溶液通過共沸塔,除去水得到粗制丙烯酸,然后粗制丙烯酸經脫輕組分塔和脫重組份塔得到酯化級丙烯酸(CAA),酯化級丙烯酸再次精制得到聚合級丙烯酸(PAA)或高純丙烯酸(HPAA)。
工藝流程特點:反應需要的水蒸氣由吸收塔頂的循環空氣供給。這樣可以降低反應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提高丙烯百分率,從而提高反應轉化率,減少丙烯損失和空氣污染。
3 市場分析
2005年我國丙烯酸的消費量約46.3萬t,丙烯酸消費量中75%用于生產通用丙烯酸酯,其余用于生產高吸水性樹脂(SAP)、特種丙烯酸酯、丙烯酸樹脂和洗滌劑助洗劑、絮凝劑、阻垢分散劑等。在丙烯酸下游產品中,增長最快的是通用型丙烯酸酯,其次是高吸水性樹脂。
我國丙烯酸酯最大的下游用戶是涂料。據統計,2005年我國建筑涂料產量為180萬t,消費丙烯酸酯30萬t,占丙烯酸酯總消費量的45%。重視產品質量,并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成為我國涂料工業的必由之路,這也就必將造成中高檔涂料的需求量增加,從而推動丙烯酸行業加快發展。除涂料外,膠粘劑、化纖、塑料加工等領域對丙烯酸酯的需求量也將持續增長,且增速較快。因此,從長遠看,我國丙烯酸及酯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企業應慎重選擇投資機會在國內丙烯酸反傾銷之后,境外企業以先進的技術和靈活的機制參與中國的市場競爭,產生了明顯的\"鯰魚效應\"。促進了原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帶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進程,有效地提高了我國丙烯酸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近幾年丙烯酸市場已步入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薄利時代,投資風險日益增大,涉足丙烯酸產業要謹慎、新建裝置應充分考慮市場競爭力的問題。今后我國東北、華東、西北地區丙烯酸及酯將供大于求,而華南、華北將供不應求,特別是華南地區是丙烯酸下游產業集中的地區,市場缺口較大,但當地沒有丙烯酸酯生產裝置。因此投資丙烯酸項目應因地制宜選擇投資地點,規劃中的項目應慎重選擇投資時機、充分論證,以免盲目建設。
結論
目前全球丙烯酸消費量逐年持續增長,隨著市場不斷擴大,生產裝置必然向著單系列能力大型化、自動化、節能化、集約化生產的方向發展。
鑒于國內的現狀,丙烯酸產業未來發展應通過產業整合,并加快下游產業發展以擴大需求,采用先進技術,用循環經濟理念改造丙烯酸產業,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國內丙烯酸企業應完善自己的行業組織,加強行業管理和規劃,采取有效的行業管理來控制丙烯酸的盲目建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參考文獻
[1]彭定耀. 石油化工,17,660~670(1988).
[2]陶子斌. 丙烯酸生產與應用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3]馬場將夫等.化學經濟,2,38,74~8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