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在體育選項課的教學中,既要遵循體育課的規律和特點,又要能培養和發展武術人才。本人通過查閱本人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和教學實踐的經驗,形成了武術選項課教學的初步認識。
關鍵詞:武術;教學
武術又稱“國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動作為主要鍛煉內容,兼有功法運動,套路運動,格斗運動三種運動形式的體育項目,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在武術的學習過程中會受到中華精神的熏陶,培養自己“自強不息”的精神,逐步養成不屈服于惡劣的環境和竟者對手,見惡不畏、見強不懼、勇于拼搏、奪取勝利的優良品質。作為一個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有義務將中國的武術發揚光大,將它推向世界,使的中國武術后繼有人,最終走向世界。
1 現高中段的武術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由于師資匱乏或師資水平太低,調動不起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武術在校園幾乎難于立足。
學習手段陳舊,缺乏興趣培養。
目前高中武術教學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師沒有積極尋找激發學生練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教學中自始至終都采用學習、復習、再學習的單一方法循環重復,形式枯燥。由于單一的被強迫性練習,導致了學生的強烈反感,形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極少講述生動的武術攻防解析和實戰練習,對單個動作或基本動作的練習也缺乏趣味性、娛悅性。
學時短,容量大,教學內容累積灌輸。
如此,教學和復習時間都比較緊張,學生在沒有消化完所學知識的情況下又開始接受新的教學內容,喪失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埋沒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缺少基本動作、組合動作練習方式,直接學習套路。
學生未能掌握武術基礎知識和基本動作,在此情況下學習套路不僅費時,也費力,往往要在教套路的過程中繁瑣地對學生強調身型、步型、手型、手法等。另外,學生對套路中的動作規律缺乏認識,對手、眼、身法、步法及器械的使用方法、身械配合等技術缺少協調性的訓練,如此就直接進入套路教學不但花費時間多,掌握技動作慢,而且教學效果也受到影響。時間長久,會給學生留下武術是花拳繡腿的感覺,學會后沒有防身價值。
2 教學內容的選擇
2.1 教學內容由易到難
同其他學科相同,武術選項教學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選項教學之初,應從基本功練習抓起,由于多數學生沒有武術基礎,同時基本功練習相對枯燥無味,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變換多種方式進行練習 ,避免減少學生的興趣。如散打腿法練習中,先由低腿法到高腿法練習,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腿部韌帶不好,高腿動作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會促使學生主動的加強基本功練習。套路練習應先由初級拳或組合拳開始到稍有難度的拳種,待基本功扎實后就可以練習器械。無論怎么練習,套路都不能冗長,各拳種交替練習。
2.2 選擇合適的教材,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興趣轉換比較快,男生喜歡激烈的運動,女生偏向于柔緩類運動。因此,套路教學中要選擇短小精悍的套路或組合動作,或者某個套路的精華部分進行教學,男生在基本功扎實的情況下可以學習散打棍術,女生練習太極拳劍術養生類比較好,練習內容既要全面又要能使學生真正的掌握一定的技能。
2.3 鍛煉的可持續性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武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其鍛煉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教師首先要保證所教動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二要在武術專業理論上明確較難動作的要領和練習方法,學生學滿課時后繼續練習武術指明方向,為終身鍛煉打下基礎,保持武術練習的可持續性。“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經常練拳習武,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特別是武術內容豐富,不受季節、場地、年齡的限制,學會幾套拳術,可以成為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的健身手段,作為終身體育的一種方法。
3 教學的實施
3.1 遵循體育課的規律和特點
武術選項課教學首先是體育課,不能盲目的把他變成一節訓練課,他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設計都要圍繞學生進行。
3.1.1 武術課可有武術之外的內容,如游戲、小型競賽等小型活動。
3.1.2 要通過優化的教學設計趣味性強,將練習游戲化、趣味化,以增強學生的興趣。
傳統武術教學教師以單純的武術動作傳習為主要教學方式,較多采用單一的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的方法;強調動作的整齊劃一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因而學生基本處于被動練習之中,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得到的結果是學生剛開始學習武術的興趣高漲,隨著學習時間的增長,學生越學越沒勁,最后開始討厭上武術課。
授課時本人傾向于探究性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能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自由創想、自由實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中強調了合作、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把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主要學習方式貫徹在日常武術教學中努力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意意識和個性得到發展。探究性學習使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3.2 體現攻防特點
首先要使他們懂得武術的涵義。加深套路中攻防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樂趣,這是奠定學生能否上好武術課和終生喜歡武術的重要前提。學生對攻防格斗動作非常感興趣,都希望學一兩招“實用技術”。面對這種情況,除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外,在課上可適當搭配一些攻防格斗的對打練習。搭配的動作最好與所學習套路內容相近,甚至相同,或者把套路動作編成對練習動作,一攻一守進行練習,學生可以創新用法,求同存異.這樣,不僅使學生過了一把“打癮”,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理解了動作的攻防涵義,在對打練習中要做到攻防合理,方法準確,動作協調,意識逼真,強調點到為止,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3.3 提高學生的專項技能
在武術的傳統訓練理論中,既要強調外練又要強調內修,要想提高專項技能,必須做到六個突出:突出武術套路或拳種的風格,如通臂拳的冷彈脆快、猴拳的輕盈靈活;突出武術的技擊特點強調攻防部位\\方法和力度;突出武術形神兼備的特點,強調內三合和外三合;突出武術的節奏特點,強調“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等十二型的要求;突出武術的眼神配合的特點手眼身法步、協調統一、突出武術的“八法”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終有所成。
總之,根據學生特點,精心選擇選項課的內容,多研究武術課的教學教法,突破武術課容易呆板的瓶徑,求新求活,激發學生的極大熱情,繼承中國的傳統武術.。
參考文獻
[1]《武術》第三版.蔡仲林,周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