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公共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為例,分析了在公共課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組織課堂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并且探討了如何發揮學生在教學中充當\"小老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公共計算機;課堂教學;教無定法;教學改革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或者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個口號在教學領域已經成為了教師們的口頭禪。所謂“教學有法”是指教學有一定的模式,無論用何種方法教學都不能也離不開這個模式。而“教無定法”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至于是怎樣的方法那就沒個定論了。但是無論是模式還是方法都貴在得法。
無論是教學有法,還是教無定法,得法才是最重要。對于我們公共課教學,面對的是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為此,同一門課對于不同班級的授課情況應該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與措施。當前我院的公共計算機教學經過改革,每個學生是40個課時,全部在機房里采用多媒體授課,以實踐課教學為主。三年的教學實踐以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為此我想以公共計算機教學為例,從授課班級學生特點方面出發,談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1 把握第一堂課,了解班級學生基本情況。
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把握好“第一堂課”,我想也就離成功不遠。第一堂課不僅讓我們認識一批新學生同時也讓學生認識了你,因此“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心理學家魯欽斯研究認為,要想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應該特別慎重,即留給別人好的第一印象。我們要想能夠成功地完成一學期的教學任務,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同時也要試著努力去挖掘班級學生中好的印象。為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去迎接新的學生,注意觀察班級學生的狀況,這些狀況可以包括:班級男女生的比例、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坐座位的方式以及課堂紀律等。當我們走進教室后可以試著這樣去問學生:你們是某某班嗎。這么一問,一來可以避免走錯教室,二來可以先讓學生感覺你是一位隨和的老師。另外,第一堂課我們可以大致掌握學生對這門課的了解情況。比如,我們通常在第一次課給學生安排打字練習,查看學生打字的速度和姿勢,我們就基本上就能掌握他對計算機的熟悉程度。我們教研室的老師常常在上完第一堂課回來后會發出這樣子的感慨:哎,這個班學生的打字速度太慢了,真是苦惱啊。的確,如果一個班級中大部分學生的打字速度都很慢,那么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學期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了。
2 關注班級中的“特殊群體”。
學生是我們教學工作的主體,經過對第一堂課的認識后,我們在今后的上課中會對整個班級學生的情況慢慢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以下三類學生:不能忽視玩游戲的學生、不能忽視性格內向的學生、不能忽視省外的學生。
不能忽視玩游戲的學生。我們計算機的老師都知道,上課學生玩游戲是一件苦惱的事,于是會想方設法禁止。但是對這些玩游戲的學生我們又很“放心”,因為會玩游戲就表示他對計算機比較熟悉,而且這類學生腦子通常比較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很強,在班級之中比較活躍。所以可以利用這些學生展開我們的教學,他們能夠成為我們教學中的得力助手。只要他們先掌握了知識,就可以讓他們成為學生中的“小老師”,其他學生遇到問題可以請教他們。例如通過幾個星期的教學,可以讓幾個會玩游戲的且操作較好的學生當班級中的小老師。這樣一來,他們感覺自己有身上任務,聽課也特別認真,雖然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余會偷偷玩游戲,但對其他學生解答時非常認真,而且都能仿效我講課的方式給其他學生講解,的確很勝任。所以今后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去挖掘學生中的“小老師”。
不能忽視性格內向的學生。我們的教學效果以等級考試的通過率為標準,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往往能順利通過考級,主要原因是他們善于質疑、善于提問、心理素質較好。我們這個課主要是在機房里以實踐課為主,由于學生基礎水平和掌握知識能力上的差異,就會出現先進生和后進生。我們發現在后進生中,如果是性格較內向的,通過考級就比較難。他們即便不會操作或是聽不懂也不會主動去問周圍的同學,更不會問老師。為此,我們一定要去發現這類學生,主動走到他們身邊去幫助他們,態度要和藹,不能讓他們自生自滅,另外再通過經常與他們在一起的同學溝通,了解情況,讓其他同學主動去幫助他們進步。
不能忽視省外的學生。現在學校每年都會招一些省外的學生,這些學生一般比較安份守已,他們上課很認真聽講,也會勤于提問,但掌握知識的能力卻較低。主要是由于基礎比較差,接觸電腦不多。對于這類學生,我們要鼓勵他們多來機房練習。記得曾帶過的一個班級,有幾個省外的學生,他們學習積極性很高,卻告訴我從未接觸過電腦,我聽后很驚訝。于是告訴他們只要沒課就可以來機房練習,一學期下來,從一分鐘只能打5、6個字,到最后等級考試拿了優秀,他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所以,對于省外的勤奮生,我們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3 尋找班級中的“和諧”點。
現在都提倡和諧社會、和諧教育,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要去發現班級學生中的“和諧”,以此使整個班級學生共同進步。教學經驗中,我發現以下兩種和諧可以讓后進生得到幫助:
男女生比例的和諧。俗話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異性相吸”,我認為男女比例是1:1的班級是一個和諧的班級,這樣的班級就比較容易管理,學生很活躍,很少出現性格孤僻的學生,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他們會主動尋求其他學生的幫助,而其中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男生比較喜歡去問女生,女生則常常會去請教男生,對我們的教學有極大的幫助。
學生群體中的和諧。畢竟我們的授課對象是各個專業,大部分班級的男女生比例都不平衡,為此我們要去尋找新的和諧點。班級中的后進生,有些可能是不愿意主動請教老師或周圍同學,我們可以觀察經常與他在一起的學生,從學生群體中去尋找其中是否有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去指導后進生。這種群體中的和諧能夠為我們的教學帶來方便。
4 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授之以漁”。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經常會聽到學生問:“老師,這個怎么做?”,“老師,這個在哪里設置?”而且有的學生不止一次問同一個問題或同一個類型的問題,有的學生則剛剛做完,接下來的同一個操作就不會。比如,在Excel教學中會經常遇到這樣子的問題,剛剛教完學生如何在Excel中設置“最適合的行高”,并且強調這些是對于單元格格式的設置,為此是在“格式”菜單中進行操作,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也仿效教師操作了一遍,感覺都已經掌握了。可反過來,再讓學生設置“最適合的列寬”,他們就不知道去哪里設置了。這些問題都說明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愛動腦筋,學得比較“死”,舉一反三的能力太差,這也是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共同點。在計算機中,很多操作都是相似的,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去猜測,積極拿起手中的“老鼠”多點點多碰碰,不要害怕會弄錯。即便他們做錯了,我們也不能去責備;同時,當他們真的通過努力完成一個操作后,要適當地給予表揚,這樣一來能夠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二來能使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深刻。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授之以漁”,才能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我們公共計算機教學與其他的基礎課程不同,我們側重于實踐課教學,在教學的整個環節中都是學生操作實踐。我們講完了,學生就練,可他們的基礎不一樣,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所講內容,因此,在我們教學過程中,學生中的“小老師”十分重要。在教學改革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可循,不能無法。教學過程又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學生生源的差別、學生智力、反應能力、應變能力的差別等等,決定了我們不能僅用一個萬古不變的模式去套用。同一門課程對不同班級學生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也要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去尋找課堂教學中的“小老師”,因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占主導地位和關鍵俢,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能成就我們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方法科學手冊》 袁運開等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
[2]《課堂教學過程操作策略全書》,馮克誠等主編,國際文化出版社,1996年.
[3]《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如何“授之以漁”》 相方莉 職業教育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