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閘述縣級供電企業如何提高配網系統的供電可靠性。
關鍵詞:配網;提高;供電可靠性
1 引言
供電可靠性是電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體現了供電系統對用戶的供電能力,反映了電力工業對國民經濟電能需求的滿足程度,是供電系統在規劃、設計、基建、施工、設備選型、生產運行、供電服務等方面的質量和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供電的中斷,不但會引起工農業生產的經濟損失,而且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安定,市場經濟決定了電力企業必須向電力用戶提供優質、可靠的電力,先進的供電可靠性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企業效益、深化企業優質服務、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的需要。供電可靠率指標已成為供電企業對外承諾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成為企業達標創一流的必達指標。配網系統作為縣級供電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份,隨著經濟的發展負荷密集程度進一步加大、電力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為滿足電網發展的需求,配網供電可靠性管理在供電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何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成為縣級供電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配網系統現狀
配電系統與主網系統相比而言,大多網架為放射性布置,結構相當薄弱,配網雖進行了大規模電網改造,但由于110kV、35kV變電站布點等原因,10kV配網不少線路存在著線路長、供電面廣、“T”接多的特點,特別是農網線路,線路接線也基本上是單電源樹狀結構,沒有聯絡開關,某一電源點發生事故時,均會造成大面積停電,而且線路開關數量少,線路保護設備簡陋,一般只設RW型跌落式熔斷器,往往線路一處故障會引起整條線路停電。同時低壓配電系統建設技術標準也較低,線路布局不合理,也會影響到供電可靠性。另外,由于縣級供電企業在事故處理方面,檢修機動能力不強,這些都給提高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造成了不少的困難。
3 提高配電系統可靠性的幾點建議
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3.1 提高可靠性專責的業績素質
一些基層可靠性專責人員只做數據的收集和上報工作,數據不校核、不分析、不反饋,對工作提不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為此要加強培訓,提高可靠性專責和業務素質,從而確保可靠性數據采集、校核和報送渠道的暢通。
3.2 完善停電管理制度和運作流程
對歷年可靠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可知,計劃停電所占的停電所占的停電比例最大。因此,需從嚴格控制計劃停電入手,科學、優化安排各類停電計劃,做到精細化管理。在編制各類停電計劃時,以大修和改造工程停電需要為主,用戶工程停電需要為輔的原則制定每月停電計劃。同時,嚴格控制非計劃停電,對停電時間嚴格控制,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線路柱上開關及電纜分支箱開關的作用盡量縮小停電范圍。做到“一線停電多處干活、一家申請多家工作”,有效地提高供電可靠性。
3.3 優化檢修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認真做好施工組織工作,嚴格按照已審批的停電計劃安排施工,盡量避免計劃外停電和超時施工。在實施檢修停電前,各施工單位應預先熟悉現場,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對檢修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想與演練。對能在送電情況下進行的各項檢測、修理工作,可放在停電施工前進行。合理安排檢修、施工力量,在較大工程施工需要停電時,集中各部門力量進行緊湊的聯合作業,以縮短停電的無郊時間,減少施工或檢修對供電可靠性時間類指標的影響。
3.4 加強設備的運行管理,減少故障停電
加強線路設備運行管理工作。做好線路設備的運行巡視工作,建立詳細巡視記錄,對查出的缺陷,按輕重緩急安排逐步消除。對設備易發熱的部位編號建檔,落實管理責任,并根據季節性特點做好設備易發事故的預防工作,做好配網線路設備的運行巡視和維護工作,嚴格執行設備缺陷管理制度,改進設備的監測手段,根據季節性特點做好設備易發事故的預防工作。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逐步開展帶電作業技術,充分發揮其作用,減少停電次數。逐步推廣狀態檢修技術和以可靠性為中心的檢修技術的應用。
3.5 充分發揮聯絡斷路器的作用,有效實施故障隔離,盡快恢復非故障區城供電
針對目前10kV樹狀結構線路,應考慮事故情況下相鄰10kV線路互為備用的運行方式。如果在相鄰的兩條線路某一處或兩處裝設聯絡斷路器,當線路出現故障時,在確保電網安全及轉供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分段開關對已發生故障的線路段實施故障隔離,并在隔離后恢復非故障段的線路供電,縮小停電范圍,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用電需求。
3.6 推行帶電作業新舉措,提高社會綜合效益。
在配電網檢修工作中處理節點發熱、更換絕緣子、設備清掃、線夾“T”接搭火等工作,停電占有很大比例。通過帶電作業器材,人員培訓,在上述類型工作中開展帶電作業,將會明顯減少線路停電時間和次數。
3.7 加快配網自動化系統的建設步伐
要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除了堅強的網架結構,穩定可靠的配電設備,還需要先進實用的自動化系統的支持。配電自動化是電網發展、管理和運行維護現代代的必然選擇,是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手段。實施配網自動化,重點加強饋線自動化,能正確判斷故障位置,自動隔離故障,自動恢復非故障區段的供電,把故障停電時間縮短到最小程度,提高供電可靠性。通過建設配電自動化系統,可使配電設備的運行管理從根本上去除目前人工管理方式帶來的盲目、無序、混亂現象,達到規范和統一,使設備運行狀況一目了然,用戶利益得以保證。
3.8 拓展可靠性指標考核范圍,將低壓用戶納入體系
探索建立創新的可靠性指標考核管理辦法,改變目前可靠性指標僅按區域運行單位進行考核的粗放型考核方式,研究將可靠性指標分解考核到各相關部門的辦法,真正讓可靠性管理成為各級電網運行單位的管理重點和工作核心,逐步提高的供電可靠性管理水平。
3.9 推進可靠性全員化
推進可靠性管理與安全管理一樣真正做到全員化,使得所有有關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另外,班組直接對進行設備運行維護,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讓一線班組有效貫徹管理意圖。一方面整理了配電部門的有關文件,另一方面讓配網各環節人員周知,不斷提高人員素質。首先,確立了逆推法來進行控制,即導出各運行部門的生產控制指標,分解到每條線路。按照分解的指標,實施停電工作計劃。讓所有成員,對供電可靠率指標看得見,摸得清。將可靠性管理工作,從以前的單純數據統計,實現向實質性管理控制的轉化。繼續高度重視計劃停電工作的控制與管理,發布了《配網計劃停電管理辦法》,精心安排計劃停電,要求各運行部門在停電申請里注明停電工作會影響的時戶數。單次停電影響超過300時戶的,要由主管生產領導審批停電計劃。將一切可以配合停電的任務同時安排,計劃停電的控制達到了“吝嗇”的程度。同時大力加強基礎管理,摸清了全局可以互供的用戶和自備發電機用戶,及時通知他們在線路停電時不受影響,減少線路停電影響的時戶數。
3.10 完善管理制度,加強考評獎罰
制定供電可靠性管理制度,對用戶供電可靠性統計的管理機構、職責分工、評價指標、目標和指標分解作出明確的規定。
執行停電審批制度。從上到下將可靠性指標層層分解,把全年可靠性指標分解到各運行班組、各班組長。按允許的停電時戶數申請停電,減少停電工作的盲目性。
可靠性指標月度分析預測制度。由可靠性專責人負責召開每月的可靠性月度預測分析會,對配網可靠性因素進行分類分析,普遍性的問題要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結合本月工作安排,對本月可靠性管理制定目標。
對提高供電可靠性有貢獻的實行獎勵,對于重復停電、檢修質量差、延誤施工工期、延誤送電時間、完不成考核指標的進行處罰。
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公司農電工作部.農網供電可靠性教材.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國家電網公司.用戶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冊.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3]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學習與輔導.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
[4]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電力可靠性管理中心.電力可靠性技術與管理培訓教材.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5]電力可靠性基本名詞術語 DL/T861-2004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