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窗邊的小豆豆》是在數年前,經同事的推薦好奇地借回家一讀。沒想到這一借,不僅自己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連女兒和先生,也都是“一書在手,讀完為快”。再讀《窗邊的小豆豆》是在本月初,幼兒園人手一本,我便得以細細地再次閱讀、再次品味,再次為作者清新樸實的文筆所吸引,為文章生動有趣的情節所陶醉,為小林先生“以孩子為本”的教育理念所折服,思緒不斷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游走,感觸良多!
贊:巴學園——為之向往的教育天堂
在巴學園,小豆豆是快樂的,高橋君是快樂的,老師是快樂的,小林校長是快樂的。大樹是校門,電車是教室,學生很少,甚至沒有自己的校歌,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座位;可以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可以吃“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的盒飯:可以有時間去校門外散步;可以在游泳池里光著身子游泳:可以在學校留宿等待電車圖書室的來臨……
在巴學園,有最童真的歡笑,有最真誠的友誼,有最豐富的體驗,有最輕松的學習,有最了無痕跡的尊重,有最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巴學園學習過的學生,即使是調皮至極以至別的學校勒令退學的小豆豆,也成了亞洲惟一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世界上最有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即使是身患殘疾的高橋君,也在安藤電氣公司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位……所以說,巴學園,真的是孩子、家長、老師都向往的教育天堂。
嘆:巴學園——暫且難圓的教育夢想
雖然向女兒推薦了這本書,但事后一直有些緊張。緊張的是,如果女兒問我:“媽媽,真的有巴學園這樣的學校嗎?”“你們為什么不能像小林校長那樣來教育我們呢?”那時的我,該何言以對?
巴學園,孩子們心中向往的天堂,但現實教育中,哪有這樣的樂土?哪有這樣的樂園?如今,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家長不約而同把“一切為了孩子”、“愛孩子”之類的話語高高掛起,于是乎,在愛的名義下,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今天考試,明天競賽;周六興趣班,周日補習班……孩子們的童真被剝奪、歡樂被搶走、個性被扼殺。
但能怨校長嗎?如果有哪一位校長也像小林校長那樣,讓孩子們大部分時間玩,自由選擇學習,扮鬼的游戲,光著身子游泳,那恐怕會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的家長少之又少,導致的后果就是不僅學校會因為招不到學生而關門,校長也會因為行為怪誕而被撤職。那能怨家長嗎?有誰愿意自己的孩子這么辛苦,但成績、分數、名牌大學、令人羨慕的工作,一環連著一環,不敢讓自己的孩子輕松啊。其實,書中也談到,這所與眾不同的學校,之所以能存在,有一點原因是小林先生不喜歡宣傳,學校規模又小,沒有引起人的注意。這所學校在當時的日本也屬一個另類。
而巴學園,目前也還只是一個難圓的教育夢想。
愿:巴學園——終能實現的教育樂園
也許,對現實的教育來講,巴學園是個夢幻中的樂園,是個夢想中的學校。巴學園的教育理念可能是超前的,超越時代的。但我們都不應該因此而放棄追求那種教育理念和夢想,有一位同事對我說:“看了《窗邊的小豆豆》,我覺得要改變對女兒的教育方法,她愛玩泥巴,捉螞蟻,就讓她玩吧,說不定將來就是一個生物學家呢。”我聽了很高興,這就是一種觀念的轉變。而我呢,也覺得不管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教師,都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一些教育行為,不奢望能成為如小林先生般偉大的教育家,但還是要向小林先生學習,讓孩子的個性在成長中逐漸體現出來,再加以適當的引導,試著讓孩子快樂的成長,自由的成長。
盡管巴學園的理想還遙不可及,但做總比什么都不做強。如果我們每個老師、每個家長都做一點的話,巴學園就會離我們近一點……所以,不管夢有多遠,不管路有多長,讓我們堅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巴學園”這一教育樂園終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