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本刊編輯部 執行 伍韻
需要家長配合我們做些什么?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時,在這之前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親人身邊,對家已經有了深深的依戀,剛開始去幼兒園時都會存在焦慮、抵觸的情緒。而每當家長聽到孩子的哭聲,總是感到手足無措,既不能過分遷就,也不能置之不理。因此,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后能否巧妙地做好過渡工作,就顯的格外重要。
那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結合實際情況給家長一些建議,幫助他
們做好孩子入園前后的準備、過渡工作。在這里我們依照孩子入園時間
的前后順序分別介紹一些家長和教師應該注意的方面,以供參考。
入園前
幼兒入園前的準備工作,更多的是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但對孩子剛入園時能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孩子從一出生就在父母親人身邊長大,從沒有離開過家庭,所以對進幼兒園總是有些害怕,此時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接觸一些關于幼兒園的事物,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個好印象。具體可以做以下幾點:
★在孩子入園前,多給他講幼兒園的生活趣事,經常帶孩子到日后準備去的幼兒園進行參觀,看看小朋友做游戲、開展活動的場所,讓他熟悉那里的環境,另外幫助孩子認識一些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讓他們自己交流關于幼兒園的趣事,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最好能在社區中幫孩子結識同班級的伙伴,只要認識一兩個就可以。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班級里熟悉的伙伴會減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讓孩子容易適應群體生活。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還要為孩子做好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方面的準備。家長要讓孩子練習自己上廁所,自己穿鞋、脫鞋,學會洗手等: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獨立吃飯,不要擔心孩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要教給孩子一些具體技能: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用勺子盛飯,放到嘴里:教孩子咀嚼的方法,學會細嚼慢咽,吃完一口,再吃一口,速度要適當等。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要適當改變讓家里的作息時間,盡量接近幼兒園的生活作息規律。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積極態度,為孩子準備好干凈整齊的衣物、文具,讓孩子對上幼兒園有一種自豪感、美感。
初入園
家庭生活和幼兒同生活不論在作息時間,還是行為方式上都有很大區別,這對孩子融入幼兒園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對他們而言孩子剛入園使原有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心理安全感的突然缺失,都會使他們或多或少抗拒幼兒園的生活,會讓孩子會感到處處受限制受約束。為此家長可以做以下幾點:
★ 家長給孩子挑選去幼兒園穿著的衣服時,要盡量選擇寬松一些,便于脫和穿的,尤其是大小便容易脫的褲子。
★ 孩子剛到幼兒園不免會哭鬧,家長在此時也要克服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緒,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家長必須堅持天天送孩子去幼兒園,并且送到班里立刻轉身就走,也不要在教室外面張望。一般幾天,最多一周,基本就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此時,教師也要多和家長溝通,安撫家長的情緒和擔心。
★ 要求家長每天要與孩子交流,關于幼兒園發生的事情,一方面了解孩子的在園生活,另一方面幫助孩子回憶幼兒園中的有趣的事情。
★ 讓家長要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和孩子一起玩時,不能一味謙讓,這樣做一方面使規則深入孩子的心理,另一方面,使孩子更能適應幼兒園的活動方式。
入園后
入園前我們幫助孩子接觸幼兒園的生活,初入園時我們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當孩子入園已經有一段時間后,我們不但要幫助孩子鞏固之前養成的好習慣,更要幫助孩子喜歡幼兒園的生活。但是,孩子即使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依然還會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會陸續出現,影響著孩子的心理。例如,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孩子和別人的交流障礙,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等,這都是需要教師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給予他們適時的幫助。對此我們提以下幾點建議:
★幼兒園老師和家長之間要勤溝通,讓老師多了解孩子的個性,有的放矢地關心孩子,使孩子逐漸與幼兒園老師建立起互敬互愛的感情;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情況,讓家庭教養和幼兒園的教育步調一致,相互支持。
★告訴家長應該配合幼兒園老師,幫助自己的孩子與全班的小朋友和睦相處,建立友誼,例如,當孩子之間有矛盾時,教師除了向家長反映問題,還應該幫助家長積極地探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而家長也應該從促進孩子之間友誼的立場出發,不應過分偏袒和斤斤計較。
★讓家長知道幼兒園生活是一種集體生活,有別于家庭中孩子的活動方式,因此家長在教育的細節上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和意義。例如,家長可以常給孩子講一些關于集體的故事,在孩子玩游戲時可以啟發他們多與別人合作……
★教師要和家長定期溝通關于幼兒園班級活動的安排,除了讓家長更好的配合幼兒園以外,還可以使家長有意識地在生活中鍛煉、完善孩子某些技能,以使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樹立自己的信心和參與的動力。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家長的反應,安排一些專門鍛煉孩子某項技能的活動。例如,老師在和家長的溝通中了解到班上孩子普遍有不自己疊衣服的現象,老師就可以在班級中組織一個疊衣服的比賽,來鼓勵孩子。
午睡的訣竅
A午餐 午睡前做有益于消化的適當運動,避免劇烈運動。
午餐后由于剛結束進食,此時入睡有礙于孩子消化吸收事物中的營養,適當的輕微運動不僅有助于孩子身體消化事物吸收午餐中的營養,還可以為孩子帶來一些疲憊感,幫助其較快入睡。那么我們選擇怎樣的活動才是適宜的呢?
散步
這是教師們經常安排的餐后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天氣適宜的時候可以在幼兒園中的操場、花園中開展,借此老師還可以組織小朋友觀察大自然討論植物、昆蟲、小動物等等,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而且還是一堂自然形成的教育活動。
自由選擇安靜的活動
對于剛入園的幼兒而言,他們吃飯時餐具的使用熟練程度是不一樣的,會出現很多情況,有的孩子剛吃到一半,其他的孩子卻已經吃完了。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散步活動就不太適宜,但是又不能讓已經吃完飯的孩子在一旁著急地等待,此時我們教師可以為已經吃完飯的孩子安排一些安靜的活動,例如,看書、串珠等,既不影響正在進餐的孩子,還可以通過活動讓孩子的大腦皮層由興奮狀態轉入到抑制狀態。
B營造良好的睡眠氛圍
經過教師在睡前組織的安靜活動,此時孩子大腦皮層的活動已逐漸進入抑制狀態,營造一個良好的、有序的午睡氛圍會促使孩子更快入睡,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怎樣做呢?
營造安靜的睡眠氛圍
在結束睡前活動踏進午睡室前,要讓孩子輕輕地走路,小聲地說話,不要追逐打鬧……例如,我們可以告訴幼兒走路要像小貓,輕輕地走路沒聲音……
此外,我們教師也可以在午睡室里播放一些安靜舒緩的古典音樂,制造出安靜的午睡氣氛。
培養良好的睡前習慣
午睡前要交給孩子如何正確地脫衣服、疊衣服的辦法。例如,脫完鞋子再脫褲子,疊衣服時要袖子找袖子,扣眼找扣眼等等,最后將疊好的衣物放到自己的床腳,將自己的小鞋并好放到自己的小床旁。對于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要求孩子睡前養成獨立脫衣服、疊衣服的習慣。
另外,我們老師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睡眠姿勢、正確地蓋被子的好習慣。例如,為了使幼兒養成正確蓋被子的習慣,我們利用兒歌進行教育:“掀開一扇小門,輕輕慢慢鉆進,再把小門關緊,快快閉上眼睛。”
三歲起,每半年查次視力
孩子三歲以后,就要每半年檢查一次視力。3~6歲是兒童視功能發育的敏感期,也是視力保健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兒童弱視的治療,最好在3歲前開始,視力提高的機會更多。兒童視力在6歲時基本發育正常。對學齡前兒童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可早期發現和預防近視眼和其它眼病。讓寶寶進行視力檢查,讓他們從小知道愛護眼睛。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各種影響視力的因素,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