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你為什么喜歡星巴客?
在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喜歡星巴客的時候,這樣被提問有一種被驚醒的恍惚,爾后思考發現,我真的喜歡星巴客,和喜歡7-11、麥當勞、肯德基、如家、錦江之星、速8一樣。
原因很簡單,單獨出差的時候挑選這些全球連鎖或者全國連鎖的店,不會令孤身的你感到太陌生和減少對不熟悉地方的恐懼。相同的裝修風格、口味、氣質、文化,在任何地方,你感受到的都是親切和熟悉。
人,總是害怕陌生和孤單的。
我也不例外。
最近聽聞星巴客股票大跌,美國本土總店更是關閉多家直營店以保持利潤水平,麥當勞后來者居上,大有取代星巴客的勢頭。
一個品牌的存活總是要經歷各種時代的變遷和競爭者的挑戰,真正留下來的未必是當時最強大的,但一定是最聰明、最眼明、最遠見和最靈活的。
星巴客之所以被全球所知曉,是因為咖啡文化在一個營銷高手的運作下傳播開來的過程。假如依然還是那幾個中學老師的店面,恐怕星巴客還只是躲藏在世界那個不為眾人知道的小眾聚會所在。
舒茨的偉大在于,他把這種文化變成了生產力,并且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成為不可或缺的,比如對我而言,沒有星巴客會怎樣?
會感到徹骨的孤單。
當然,如果沒有獨自出差則另當別論。
所以,從個人的偏好而言,我感謝舒茨的貢獻,并且真心誠意地喜歡星巴客。盡管,我已經從焦糖瑪奇朵轉變為最簡單的美式。
這種裝飾性滋味的放棄或許也是人生態度轉變的一種暗示。原真和本質逐漸成為年齡質感的需要,裝飾是年輕一代的選擇。那些真實的滋味成為最想品嘗的,在舌頭日益挑剔的威逼下,美式無奶無糖的黑苦成為奔波之后的完美享受。
盡管和麥當勞相比,星巴客提供的咖啡種類要多些,但和其他很多專業的小眾的、個性的咖啡店相比,它所提供的種類仍然是較少的。
那么,星巴客以較少獲得較大市場份額,麥當勞以更少獲得后來者居上的挑戰地位,是否說明當下人們對于咖啡文化的再定義和再認識呢?
在星巴客之前的一段時間,也有過在麥當勞喧鬧人聲中坐在窗口以無限時間發呆的經歷,那時,內地的麥當勞咖啡室是無限續杯的,4元錢的支付換來一個靈魂出游的下午確實是很劃算的一件事情,咖啡的馨香盡管不地道,盡管不精良,但也足夠圍圈一個自己的世界,發呆就是這樣生成的。
星巴客則是更為“奢侈”的一種享受,地域的轉換,公事和歸程之間可能存在的大塊時間在這里得以消化,舒暖的沙發,全國任何地方統一的顏色款式,質感明確的杯子,同樣的口味,這些元素使得星巴客在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成為心理上親人般的依托。
一個品牌,用它所特有的氣質裝飾它特有的口味、氣氛、環境,軟硬一致調和的品位。并因此從心理上滿足和吸引那些需要的人們。
或者時尚、或者文化、或者潮流、或者滋味、或者格調……
最后歸為“統一”,這統一于是行使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責任和作為。
這就是星巴客最基本的品牌“巫術”。
一個看似簡單,卻難以模仿的橋段。
因為,星巴客基因發源于最初的咖啡精神和咖啡文化以及這些愛好者對咖啡致命的喜好,任何一種成癮的或者可以因為被吸引而致命的東西都是值得仔細研究的。
星巴客正是這其中的一種。
所以,深入研究,你需要傾聽星巴客發生的那些故事,那些在星巴客中經歷了幸?;蛘咄纯嗟墓适?,那些成功的、失敗的、獲得的、遺棄的故事……
為你講述那些故事的人,他們的命運似乎也和這個品牌融合在一起了,這個品牌,這個綠色美人魚成為他生活的一個點、一個標志、一個符號、一個開關、一個可以啟動他快樂或者痛苦記憶的“魔法扣”。
故事在咖啡的香氛中展開和發展,結果并非最重要,關鍵是開始的時候的那些人和人在這個特定環境、特定氣味中進展的故事的過程,結果和星巴客沒有關系,只有開始和過程是和它相關的,這些故事的傳承最終成為這品牌巫術傳播的穿透利器,成為直插消費者心靈深處的利劍,即便是遠隔重洋或者足夠遙遠的歲月也難以拔除。
因為情感依托的那些環扣——口感、嗅覺、味道、空間、位置、擺放、舒適程度,那個位置的特殊含義和彼此相向的人……這些鏈接是誘惑和引誘情緒爆發的環扣,很有效。
簡單的最復雜。
就如同“便宜是世界上最貴的”一樣顛撲不破。
愛上星巴客在瞬間,叛逃星巴客卻要一生。
因為星巴客從來沒有背叛過你。
除非,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