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事件:《色戒》改編自張愛玲小說。依靠市場運作,以女演員和男演員兩場全裸體的ML場面為點,展開聲勢浩大的爆炒,從網絡到平面電視電臺,影響巨大。從銷售衡量這部電影成功了,但也有觀眾和學者質疑這種聲勢浩大的“一脫成名”“脫衣上位”表述“不倫戀”“畸形性愛”對年輕人和未成年人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對社會價值觀會產生什么影響?一場關于傳統道德被挑戰的辯論,經由湯唯性感的身體拉開。最終,湯唯被廣電總局封殺,所拍攝的廣告被國內數家電視臺集體撤下。湯唯被“封殺”代價慘重, 600萬元代言某化妝品因廣告被撤而損失。
聲色犬馬中,我們的想象力病了?!
瀏覽網頁上的各種信息和言論,真的會感到很沮喪,即使是門戶也有頗為觸目驚心的“情色暗示”性標題。中國人的想象力似乎被竊取了?一些百用不煩自鳴得意的“新聞恒定詞匯”也讓人倒胃口,比如一些事件的發生,統統被冠以“××門”。我不知道水門事件這個最初的原發“門”的名稱是不是有名稱持有者?要是來中國收取“門”的版權使用費,一定收益豐厚。
再看很多藝術展覽,更是看得人心冷齒寒。
和平年代,沒有戰爭,所以我們難以見到震撼的美。在當下,審美流向已經有所變化,審什么成了難以揣摩的東西,生活中的風花雪月已經不能調動“藝術家們”的靈感,于是那些“藝術家們”江郎才盡到只能把自己贅肉橫生或者干瘦如蝦的身子獻出去才成。似乎除了性的描繪,性器官真實展現這個世界絕望的不存在所謂的“美”了。
我們前衛的“女藝術家種子”,還沒發芽成真的藝術大樹呢,先把自己最隱秘的部位從各個角度拍照裝裱成“作品”的樣子拿去在藝術的店堂展覽,被問及為什么這樣做,小女生很勇敢很自信地說:“因為我感覺自己好美。”
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小女生這樣奇特的審美和自信來自哪里?她對于美的認識為何局限在人類花費了N多年時間才隱藏的器官上?是想象力過于豐富還是想象力貧乏到只剩下對自己身體隱秘器官進行探索的那點好奇心?
藝術和色情如同一對孿生姐妹,要怎么區分?所謂“藝術家們”的缺乏想象力匱乏到只剩女性的肉體作為噱頭吸引眼球的時候,想象力病了,即使有眾多光環籠罩,猶如千年夜器,即使打上貴族標簽也依然不能更改它承接雜物的用途。
當“藝術家”們的想象力都局限在人體器官和人繁育后代那點功能上,我們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色戒》女主演因此被封殺為她鳴冤叫屈者挺多,是挺冤的,你一個人為“藝術”獻身是你的自由,你不能因此倡導中國全體未成年人和女孩子都去獻身吧?這些天使般花骨朵們是祖國的未來,不是娛樂大眾隨時準備獻身的。
想象力本該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因為想象力的存在,人類對于未知的領域的探索,使得人類科學因此進步,每一個科技產品在成為現實產品之前都是一個想象力的結果,經過想象的人把這個想象通過計算、設計、制作、實驗、修改、再計算、再設計、再實驗……最終有汽車了,有飛機了,有鐘表了,有火車了,有計算機了……
想象力+創造力+設計能力+制作能力+制作場所=一個產業。那就是創意產業。創業產業是把科技變成現實,是能協助人類更好的生活,人類因此而進步。教科書上這樣解釋“創意產業”:“又叫創意工業、創造性產業、創意經濟等。指那些從個人的想象力,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它通常包括廣告、建筑藝術、工業設計,輕工紡織設計,藝術和古董市場、手工藝品、時尚設計、電影與錄像、交互式互動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業、軟件及計算機服務、電視和廣播等等。此外,還包括旅游、博物館和美術館、遺產和體育等。”
創意產業和社會價值觀,社會流行風尚密切相關。如同什么土壤適合種植什么植物一樣的道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為“人的本質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而變化,沒有抽象的、永恒不變的人的本質、本性”。
馬克思把人的發展過程概括為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歷史階段是人的依賴關系占統治地位的階段。第二個歷史階段是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這一歷史形態是同社會發展中的商品經濟形態相適應的。在這一階段中,人們擺脫了血緣關系、土地關系的依賴,而具有個體的相對獨立性,社會形成了普遍的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整體的能力的體系。第三個歷史階段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階段。

事物的兩面性讓我們審視市場經濟社會中物的依賴對社會總體價值觀念的影響。一方面,由于對“物”的追求,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的背景下,想象力的物化,創新、個人創造力、文化藝術和經濟生產的對接,以此推動科技進步,“創造性產業”的價值體現對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觀察中國市場情況,中國創意產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積極推動創意型行業的發展。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出版、藝術品及古董市場、音樂、建筑、廣告、數碼娛樂、電腦軟件開發、動畫制作、時裝及產品設計等行業莫不生機勃勃。
另一方面,網絡的低門檻、快速、通路發達成為輸送這些價值觀、信息的集散地。同時還不排除為了吸引注意力一些網絡故意制造的內容以增加流量獲取利潤來源。兇殺、暴力、變異、怪異、驚悚、血腥、色情這些原本非主流的內容因為利益追求的需要被推送到主流渠道。法律缺位,道德無力,傳染病一樣的病態審美讓空氣中彌散腐爛的氣息。審美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同高山滑坡,滾動的石頭帶動經過的石頭并產生共鳴引起更大范圍的山體滑坡,而整個社會的審美和價值觀在這樣的滑坡中被拖拉下來。顛覆中,私人的個體審美不再因為不具備普適性而被隱藏,因為個人情緒和心理需要即可公開,只需要套上一件“藝術”的外衣即可。
于是吃嬰兒、滴人油、殺雞噴濺鮮血、割人肉換豬皮等殘暴游戲被冠之以“行為藝術”的名稱堂皇登場。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和思想,人一出生到老,在潛意識和意識當中都伴隨著性,所以性對大眾尤其是年青男女有致命的誘惑力。”許多人對性產生依賴,性開放、性泛濫,對性的各種觀念越來越寬容。鬧市區,模特裸體促銷也在“人體藝術”的美名下鞭打大眾的眼睛。
畫家的想象力則顯得豐富和唯美些,可以把女性生殖部位嫁接在花朵上讓觀者驚訝,二者真是絕配。從此欣賞花朵的眼睛中多了一些想象的曖昧。一個把所有審美和欲望都堆積在肉體上的人群如何會有想象力的萌發?那些油膩的物質和欲念蒙蔽了原本基因中的浪漫和感性。犬馬聲色中,想象力病了。
想象力蘊涵多少財富
《創意》一書就中國創意能力分析道:與那些國際跨國企業依靠造型新穎、工藝精細的產品成功賺取的巨額利潤相比,中國的加工型企業拿到手的只是1%~2%的微薄利潤。比如現在行銷全歐洲的英國電信(UKTelecom)電話,它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60%,盡管是由中國企業負責生產的,但英國企業卻拿走了其中的大部分利潤,因為設計是英國人做的,中國的制造企業只能占很少的利潤份額。
2007年11 月11日,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主場活動在合作簽約的頻頻握手中落下帷幕。42家單位和企業分別就21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項目簽署合作協議,共計56.04億元人民幣。
2004年12月23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因為盜版導致美國企業在中國每年損失25億-38億美元。
華誼王中軍認為中國電視市場至少有100億人民幣的購買力。
湖南三辰影庫公司用“藍貓”文化品牌整合產業,開發出了橫跨圖書等十幾個行業的系列衍生產品6600多個品種。2002年,湖南三辰公司的版權收入為1.5億元,相關產業收入2.8億元。2003年至今,公司的版權收入為8000萬元,相關產業收入6.7億元,形成了一個年銷售收入達7.5億元的產業群。
2007年12月初,一則名為“恐懼斗室”的耐克廣告被全面禁播,理由是“涉嫌褻瀆民族風俗”。隨后,耐克向媒體發表了聲明,為這則廣告深表歉意。自1980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耐克在中國的年銷售總額已超過1億美元。耐克只有設計研發中心,沒有用于生產的工廠。
2008年1月19日“敦煌藝術大展”開展。吸引的參觀者人數突破了60萬人次,創下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歷次展覽參觀人數之最。
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明確指出,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10年來,英國整體經濟增長70%,而創意產業增長93%,軟件自2002年取代服裝成為最大的創意產業。2000年創意產業增加值已超過500億英鎊,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年增長率是其他產業的3倍,達到9%;提供崗位115萬個,占總就業人數的4.1%。2001年,根據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發表的《創意產業專題報告》,當年英國創意產業的產值約為1125億英鎊,占GDP的5%,已超過任何制造業對GDP的貢獻;2001年,創意產業占總增加值(GVA)的8.2%。2002年,英創意產業增加值達809億英鎊。創意產業成為英國第二大產業(僅次于金融服務業),創意產業行業內約有122000家公司在“部際商業注冊機構”注冊。到2002年6月,創意產業雇傭總人數為190萬,其后繼續增長,成為該國雇用就業人口的第一大產業。2003年,英國首相戰略小組指出,用就業和產出衡量,倫敦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金融業。一年中倫敦的境內外游客在藝術文化方面的花費超過了60億英鎊。在美國,創意經濟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內容。到2001年,美國的核心版權產業為國民經濟貢獻了5351億美元左右,約占國內總產值的5.24%。
三星公司由韓國國內無名之輩迅速躋身世界頂級品牌的訣竅之一就是靠優秀的設計。在過去4年的時間里,其設計人員翻了一番,達到近500人,并且其設計預算近年來也以20%-30%的速度攀升。“三星是利用設計提高品牌價值和擴大市場份額的典范。”美國伊利諾伊工學院設計學院一位專家說。
叫醒沉睡的耳朵
歷史的發展總是彎彎曲曲的前進。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物的依賴性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其實質是物質利益對人的社會生活的統治。達爾文時代的人們普遍認為生物進化只能服從“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市場經濟社會中物的依賴把人類帶進一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誤區的時候,有些人對現實世界中的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奉為真理。甚至告誡世人,市場經濟的倫理原則就是利己主義。
物質生活保證精神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時候,人們要先滿足最基本的生理——肉體的需要。而肉體需要被滿足之后,人們就會有更高級的需要,這樣就是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和實現,這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和實現所導致的快樂就是心理的需要了也就是精神需要。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網絡的帶動下,信息交流比以前也更為開放,發達國家的各種思潮和意識流也逐漸對我們產生了影響。這些原本沒有什么可怕,因為我們的民族就是一個有著強大接納能力的民族,我們回顧歷史上那些次異族的侵略和民族大融合,最終留下的都是漢族,兼容并蓄的文化包容性使得我們更加具有柔韌的強大和“野蠻”,這種野蠻表現在當下社會就是極端的個人隱私晾曬。
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物的依賴已超過精神依賴。物的追求讓精神退后了。特殊的信息化社會背景提供了便利的個人行為表述通道,一些人因此成名獲取利益,在物的依賴的推動和倡導下,一些人沖了上去試圖獲得不低于個人的收益。當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在一個高度嚴謹和封閉狀態下的時候,二者之間的沖突和交鋒是猛烈的,大部分維護著民族固有的傳統道德底線。而當物的依賴成為更多人所需要的時候,固守的一方從內部出現裂痕,有些人棄守,有些人從內部更深的瓦解。人性中的“趨利避害”基本特征勢必以維護和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為方向。社會整體價值觀念從根本上產生變化,在一輪一輪持續不斷的對峙中,社會道德底線一讓再讓。道的藩籬因為德的潰敗而崩塌。
中國人從來就不是缺乏想象力的民族,從歷史上看,我們的祖先要比西方人有想象力的多,也要敢于想象的多。西方的天使,都是有翅膀的,這充分說明西方人的理性,因為沒有翅膀的物種是不能飛翔的。可是我們傳說中的神仙和莫高窟的飛天,哪個有翅膀?這對比顯然是我們更感性,更有想象力,我們的祖先根本不會考慮是不是有翅膀才能飛的問題,而是想不想飛,有沒有能力飛的問題。
還有我們古代的那些詩歌詞賦,我們的《山海經》《上古神話》《封神演義》《西游記》莫不是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富有想象力的。從前因為儒家文化的熏染,重官仕,輕工技;重文,輕算,重思想,輕行動的歷史原因,我們的感性的想象無法在理性的行為下成為現實,因為理性根本在我們民族的基因中是被故意忽略的。近年來,兒童教育以應試為主,更加抹殺了想象力的萌芽。
所以,我們的想象力只到創意的階段,沒有到成為實際物體的階段。我們亙古而來的想象力就這樣被隱藏在一個未知的地方了。想象力要轉化為生產力也需要一些必要元素,在求快,求利益的大環境下,顯然這些元素也被抑制.這就形成一個怪圈,因為A,所以B,因為A衰減,所以B也隨著衰減,往復循環。
假如,我們可以把現在的理性結合我們基因中的那些感性,一切都會不同。至少從文化輸出上我們也可以從世界的海洋中取一瓢水灌溉我們夢想的花園。
囿于物欲肉欲的圍圈只能生出純生物本能的種群傳遞者。
而人不僅需要傳遞種群,還要傳遞文明。
我們只能期待,期待嗜欲的眼睛和手指能夠觸摸靈魂的顫抖;期待外來種族的殺戮能激起那些醉生夢死的戰士們的斗志;期待智慧者的聲音穿透迷茫者的耳膜叫醒他,重新建造道德的藩籬和理性的堡壘;期待暴風雨沖刷洗滌污穢的欲念養殖地。
季節總有輪回,進步也在持續,沒有永遠的陰霾,也沒有永遠的停止,春天會回來,就像冬天要離開,植根基因的東西,在溫度,空氣,要素,土壤,誘因適合的時候一定會萌發。
當蘋果 iphone 擔心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時候,中國企業也準備好追趕了。海爾給了我們希望,海爾在世界各地設立了48個設計中心,借助全球優秀創意人才的思想,整合世界范圍內的設計資源。從2002年,嵌入式酒柜和“小小神童”洗衣機日本G-Mark設計大獎至今,多項設計,多類產品在國際獲得獎項。
作為有著豐富想象力的民族,我們借助的卻是別人的力量,如果湯唯600萬的天價損失可以制止不良意識的繼續泛濫,可以叫醒昏睡在情色中難以自拔的“藝術家”的話,我們應該感謝她替我們“購買”了“希望”購買了“未來”。
現在,我們在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