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簽: 家電 供應 中標 海爾 補貼
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報道:歲末年初,財政部、商務部決定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山東、河南和四川三省開展家電下鄉試點工作,對農民購買試點家電產品,由中央和試點地區財政以直補方式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補貼,三省的農民在買到專為農村市場生產的限價家電產品后,可以直接到財政部門申領“家電下鄉”補貼?!凹译娤锣l”活動由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家電企業、流通企業共同啟動,補貼產品由中標企業按協議生產,共197 個型號,貼有“家電下鄉”標識。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3%予以補貼,補貼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中央財政負擔80%,地方財政負擔20%。
由此,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1. 補貼程序煩瑣,顧客寥寥。 整個程序是農民要拿購買產品的發票原件及復印件、身份證明原件及復印件、補貼類家電產品專用標識卡、購買人儲蓄存折以及管理部門需要的其他材料,到戶口所在地鄉鎮財政部門申報補貼。鄉級財政部門初核后,報縣財政部門,縣財政部門審核確認后,將補貼資金通過銀行發放到農民儲蓄賬戶上。市場報記者走訪中發現:“有的農民沒帶身份證,不能拿補貼卡,一算僅便宜100多塊,干脆就懶得跑第二次?!睋私?,為了規避補貼金發放的資金風險,中標產品設計了專門的產品標識卡,通過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產品的可追溯體系,從生產到銷售各環節全程動態跟蹤,每臺產品、每分錢的流向都有據可查。但煩瑣的程序讓農民不勝其煩。
2. 中標產品品種不全,時常斷貨。寧津縣西高村農民高萬勝想買一臺已中標型號的冰箱,但來了兩次,都發現這款冰箱還是斷貨。很多企業中標產品是舊年的品種,多為庫存,在第一波下鄉中銷售良好,庫存清理后,部分品種隨之斷貨。鮮有企業為中標專門設計和開發新品種維持供貨量和供貨頻率。
3.中國農村市場具有中國特殊性。深圳特區報報道:中國農村有8億多人口、2.1億多個家庭,農民現在是中國最大的消費群體。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預測,到2008年,全國三四級市場的家電容量將達到2300多億元。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姜風也表示,未來最成功的家電企業將是那些成功占領農村市場的企業。參加此次競標企業涵蓋了康佳、TCL、長虹、海爾、海信、創維等六家國內主流彩電品牌企業,以及康佳、海爾、美菱、科龍、新飛等九家一線冰箱品牌。
對中國農村市場難以真正輸入好的產品,主要原因是:
A.農村市場消費者居住環境與城市不同,距離遙遠,交通不便利,不好統計具體需求數字。
B.用電不如城市穩定,需要專門設計穩定電壓配件,各地電壓不同,沒有統一標準。供電不穩定,電器空閑時間高于城市。
C.道路設施落后,溝通聯系困難,物流配送成本大。
D.區域較城市寬泛,設置維修點數字無法統計,人員上門服務成本過大。(時間、路途、人員工資、效率等)
E.品牌持續效應難以持久,居住范圍而距離遙遠溝通交流難度大大,傳播宣傳無法達到人人知曉。
4.就品牌影響力而言:中國家電企業大都使用一個品牌貫穿企業生產的全部產品。農村和城市定位明顯不同,同一個品牌限價供應農村,品牌勢能從高傾瀉到低。據了解,“家電下鄉”產品性價比較高,對廠家而言,實際利潤遠低于在城市銷售的相同型號,但企業通過參與此項工程,在農村市場搶奪了更多眼球,庫存清理了,品牌的價值也隨之降低,農村市場影響力的擴大可能導致企業后續發展,未來高端產品高端市場上攻乏力增加。

5.為企業尋找“泄洪區”。清理庫存之后,后續配件的供給、維修、維護、服務能否連續進行?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再思考:
1.中國農村市場各地發展不均衡,社會公共設施不完善。道路交通應該先行發展,后續服務才可能開展的更好。
2.用電不規范,電壓有差,沒有統一標準,容易造成產品損耗頻次增加。應該予以規范化使用和統一標準。
3.農村市場區域廣泛,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網絡配置不完善。各廠家缺乏合作精神,假如廠家彼此協作共建銷售與維修網絡則會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率。
4.為農村市場設計專門品牌供應,和城市供應區分,保護企業品牌利益。
5.滿足農村市場消費者特殊要求,并保證配件和產品的長期供給。
6.簡化補貼程序,真正做到方便快捷,拉動企業銷售,拉動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