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的槍手在四處發布馮侖全國各地簽名售書的消息。
在王石博客看到無名網友發的這個消息,多少還是有點驚訝。對于馮侖的了解來自于他的新書和各種活動,以及真槍手、假粉絲的各種譽捧。
看到王石,一定想到萬科,因為王石的活動大都和萬科有著千絲萬縷或明或暗的關系,王石獲得的美譽和萬科難以剝離,因為王石身上具有的氣質和萬科是一致的,一致的結果是,王石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甚至影響萬科業主的生活方式,包括萬科小區組織的各種活動,都帶有王石氣質的烙印。盡管王石給其他企業或者品牌代言,但是這種噪音絲毫也不會影響萬科,不僅不會影響還會帶動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陽光、干練、大氣、氣質的成長。
而馮侖?
我仔細回憶他這個人的總體形象應該是什么,結果只是小鼻子小眼睛眼光清冷的商人形象,既沒有書生儒雅的華貴,也沒有山人隱士的風度,更沒有硬漢陽剛的氣概,那么,他到底是怎樣的人?
假如一個企業形象需要經由一個人來帶動和代表,那么這個人就是企業的“形象代言人”,比如很多品牌使用明星,就是希冀指望明星的星光帶動企業和品牌成為焦點產生購買獲得提升。
所謂“沾光原則”、“格調原則”、“價值原則”、“轟動原則”等等,好的明星代言對于需要迅速拉升的企業需要而言是事半而功倍的,壞的則是毀滅性的。
這里我們不必討論明星代言的細則和注意事項,我們說說企業塑造的領導者明星CEO。張朝陽成功了,潘石屹成功了,王石也是毫無疑問地成功了。但是將一個企業全部的新聞出口安放在一個明星企業家的身上是危險的,在企業發展之初這是最為便捷的企業信息傳播出口和通道,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則有些千鈞系于一發的驚險了。
原因還用仔細說明嗎?
翻查網絡,自會獲得答案。
馮侖是個名人,在曾經的一個階段和以上幾位的星度一致甚至還要略高,隨后的沉寂并非退隱而是潛心研究人生哲理的過程。
我們不否認馮侖是具有思想性的企業家,他的語言十分具有自己的特點,并且也常為人們所恭維,他好為人師喜歡講經說道,喜歡把復雜的事情用幽默的語言比喻和解讀,通常看似深如大海的道理經他一改就成了通俗易懂的段子小品,這是語言張力和思想張力的操控能力的表現,不能不說是水平。
他語出驚人的能力也超強,比如女青年帶動房價上漲的言論。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呢?
說相聲,你有郭德綱厲害嗎?
演小品,你有趙本山厲害嗎?
當主持,你和崔永元比誰更機智?
語出驚人,你比得過任志強嗎?
秀幽默,小潘可是高手,你愿意和他PK嗎?
談理論講專業,謝國忠、魏杰不比你專業嗎?
寫書?看看王石,人家一邊溜達一邊寫,什么都沒耽誤。
……
馮侖,如果試圖通過個人形象帶動企業品牌的傳播,無疑是失敗的,因為他的個人形象定位不夠精準,傳播方式散亂不集中。
模仿未必不成功,但是胡亂模仿一定不會成功。
馮侖試圖玩一個游戲,只是這個游戲已經被人玩得爛熟不再感到新鮮,除非他有更“驚悚”的方式可以引人注意,否則,對于企業認知的帶動和價值的提升是無意義的。
對于他個人而言,除了多賣幾本書獲得更多的版稅之外,似乎只能更加模糊得看不清嘴臉。
馮侖在不知不覺中被包裝成一個“全能四不像”,他企業的公關新聞部門應該反省,又或者這樣的模糊正是馮侖的班子所期待的?
實在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