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開報道稱:2008年9月3日,美國軟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以現金收購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交易總額不超過24億美元。該公司表示,控股匯源果汁近66%股份的3大股東已對該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諾。這三位股東分別是匯源果汁母公司中國匯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達能集團和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它們在匯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8.5%、21%和6.4%。
可口可樂公司表示,已經提出以每股12.2港元的價格收購匯源果汁,該報價是匯源果汁2日收盤價4.14港元的近3倍??煽诳蓸芬?79億港幣全面收購匯源果汁在港上市股份;朱新禮坐收74億港元,達能成第二大贏家,收得41億港元;“82.95%”網友反對匯源被可口可樂收購……
全球化,地球村,信息高速……互聯網時代讓商業成為一個展覽品,時刻置身于公眾視野,當網絡的燈光成為一束照射在某一處時候,等于擁有了“全球最多的網民”的關注。
被收購后,匯源果汁在上市一年半后即將退市。涉嫌壟斷與否,商務部會給出答案。和以往的每次收購一樣,這次收購的完成再次成為網絡中所謂“普羅大眾”爭論的焦點,“82.95%的網友反對匯源被可口可樂收購”就是證明。
所以,商業在工業時代可以玩的“貓膩”在互聯網時代故技重施帶來的不僅是利潤還有劈頭蓋臉的惡臭口水。
2
不是我不知道,是這世界變化快,太快!
當IT精英們感嘆日新月異的創新仍然不夠神速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思考,技術的進步固然值得欣慰,隨著技術的高歌猛進所帶來的種種變化之后的無規則和或局部或整體的混亂用什么去制衡呢?
比如民主,比如道德,比如傳統規則被順理成章理直氣壯地顛覆……
怎么制衡?
推動技術的人,作大“蛋糕”的人,收割利潤的人,控制資源的人……有誰真的關注技術創新對整個社會,文化,人文生態系統的改變導致的混亂?有誰能在這混亂中尋求出和諧的均衡?
回顧5年前的生活,對比之后的當下顯著變化足以令人震驚。我們一直趕路,根本無暇回顧,跨越式的進步固然創造了更多的消費、就業、財富、名利……但是,還有呢?似乎我們遺忘了什么?是否有什么重要的部分被我們故意忽略或者故意遺忘?
一枚雞蛋的蛋白是40克,體積是一兩酒杯那么多,攪拌之后還是40克,體積膨脹則需要用數倍于酒杯的湯碗裝。于是大家來分享這湯碗里的東西,每人一勺一匙;于是大家都心滿意足地說,哈,我們嘗到了“創新蛋白”的滋味,于是鼓盆而歌,舞兮蹈兮……
不僅是一個數個行業,很多行業都是如此。
所以,在期待創新和進步的同時,制衡砝碼的出現也需要期待并創新以伴隨進步導致的動態變化。沒有制衡的砝碼,進步可能是災難。
讓人驚恐的是,似乎,這災難距離我們已經不遠??冃Э己耍麧櫼?,相互競爭……每個行業中的每個分子都在尋找可以制服別人的棍子,每個分子都試圖讓自己的棍子更加強大和結實,擁有大棍子的分子可以驅逐間隔自己的領地,競爭的時代一切都只有可能不可能,沒有應該不應該。對超大棍子的追求使得迅猛進步的技術更為瘋狂地“進步”。
商業紛爭導致硝煙迭起,堪比戰爭的威力,同室操戈殺人于無形,商業的生態接近荒漠,于是社會的生態成為愚蒙,調動萬千資本的人似乎是神秘領域法力無窮的手改朝換代一樣的變化著蕓蕓眾生的來路歸途。
都是局中的棋子罷了,誰能跳出多遠呢?
創新不該是對市場無限制的強暴,不該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掠奪;進步也不是裸體狂奔。
通道便利,資信迅捷成為攻擊誹謗惡罵的幫兇,自相殘殺讓原本屬于我們自己的生存權利和機會成為別人囊中之物。殺了生金蛋的雞,下面又該殺什么呢?
3
從上世紀進入中國植根發芽到本世紀生長壯大,外資對于中國市場覬覦之心在陽光、土壤、溫度適合的瞬間進化成生態危機中的怪獸,收斂已久的“野心”迅速膨脹爆發出強大的攻拔能力:強生收購大寶,漢高在中國廣泛合資兼并,高盛收購雙匯和雨潤,一度甚囂塵上的徐工收購,再到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中國餐飲行業亦從2004年起成為新的熱點,外資頻繁注資……
中國擁有世界上區域經濟中最多人口的消費基數和市場容量,被資本關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各路人馬,各勢力外資逐鹿中國內地也體現出本土從市場到企業到經營全球化的進程日益提速,國內快速消費品市場已經進入到國際化競爭的階段,受到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影響,維維股份(600300,股吧)收出漲停。跌之不休的股市讓小本投資者掏干凈口袋,倒空了錢包,脖頸因為緊張激動怒暴的青筋,血液漲滿充斥的迷茫眼睛四處尋找,下一個是誰?誰是跨國強勢資本的目標?
4
56歲的朱新禮是中共黨員。1992年辭職下海創立山東淄博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1994年創立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仡檯R源果汁和董事長朱新禮與資本“博弈”的戰績,艱難獨特而曲折驚險。處處彰顯出朱新禮的精明和務實。
2001年,匯源集團已經領跑了果汁產業近5年,因為對單純依靠產業積累實現增長深覺吃力,匯源與德隆快速成立合資公司并出讓51%控股權給對方。兩年后,山雨欲來之際,他運籌帷幄,巧妙斡旋,最終得以從德隆系中脫身;朱新禮是少數在德隆身上占了“便宜”的人。而后以合資公司5%股權讓給臺灣統一,與統一的聯姻只是匯源集團進行資本運作的一個環節,在聯姻之前,朱新禮已經大刀闊斧對匯源集團進行了MBO改制。匯源果汁控股選擇在開曼注冊,根據開曼群島的公司法規定,授權資本制并不要求發起人全部繳足公司注冊資本,甚至只繳注冊資本總額中的一小部分,公司亦可成立,這樣便于公司迅速成立、降低公司設立成本,特別是在公司增資時,可隨時發行新股募集,無需變更章程,也不必履行增資審批程序。這意味著,統一出足了5%的注冊資本金,但匯源集團還沒有完全繳足注冊資本金。實際上,授權資本本身還不是公司的真正資本,只不過是公司預計的發展規模和政府允許公司發行的最高限額。與統一合作,匯源集團只是將果汁業務分離出來而已,目前匯源集團的果汁業務主要放在匯源食品。匯源集團介紹,果汁控股成立后擁有50多條生產線,其中包括14條世界最先進的進口PET無菌冷灌裝生產線。主要生產果蔬原汁、100%果汁、蔬菜汁、果蔬汁飲料、茶飲料等。果汁控股在2005年全年銷售收入達到26億元,利潤達到兩億元以上。工商資料顯示,匯源食品總資產29.17億元,總負債19.35億元,利潤4524萬元。如果匯源集團這次出資的主要資產全部裝入果汁控股,也不足以達到5.75億美元。朱新禮是通過授權資本,巧妙地將匯源果汁推向國際資本市場。
以下兩則是匯源果汁上市之初的新聞報道:
2007年2月8日《中國食品商務網》報道:內地果蔬汁生產商中國匯源果汁(1886)宣布,計劃在主板上市,詳情如下:招股總數:4億股,90%配售,10%公開發售;超額配股權6000萬股。發行價:4.8-6元;集資總額:19.2-24億元;集資凈額:18.076-22.54億元;集資用途:35%集資金額會用于興建廠房,35%用于擴充銷售及分銷網絡,15%用于償還債務,5%用于提升設備及10%用于一般營運資金;預測盈利:2007年度不少于2億元人民幣;預測市盈率:37.5-45.6倍;保薦人:瑞銀。招股日期:2月8-13日;上市日期:2月23日。
2007年2月26日《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匯源果汁(1886.H K)日前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其上市交易后股價一路飆升,上市當日收盤9.98港元,比招股價高出了66.3%,相當于2006財年77倍的預測市盈率,大大超出市場預料。據悉,匯源果汁自9港元開盤后,股價一路節節攀升,最高曾見10.06港元。全日成交3.19億股,價值30.48億港元。此前,匯源果汁擬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一出,就有證券分析師認為,內地果汁產品發展空間巨大,因此,這只股票對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其實,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之前,匯源果汁已經不能算是純粹“中國錢”控制的品牌。因為受制于資金鏈,匯源果汁已經向華平基金、達能等出售了部分股權,達能公司持股比例為23%,華平基金荷蘭銀行等持股比例為21%,以資金來源看,匯源果汁早就不是純粹的民族品牌。
5
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朱新禮給創業期的蒙牛集團牛根生算了這樣一筆賬:設備要租貸,經銷商要支持,產品進入超市后收回錢至少要等3個月的賬期,如此一來,要大規模啟動市場,蒙牛需要的彈性資金至少要在10億元到20億元左右。朱新禮感嘆,除了接受摩根斯坦利等三大外資股東的“魔鬼協議”之外,牛根生根本別無選擇——這似乎也說出朱新禮心中的憂慮。
盡管從公開數據來看,匯源果汁是目前中國純果汁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2007年,銷售額達26.56億元,同比增長28.6%;截至2007年底,匯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濃度果蔬汁銷售量分別占國內市場總額的42.6%和39.6%。2008年上半年,總產量54萬噸,同比增長11.11%。銷售渠道的真實情況是“匯源果汁在市場上打折很厲害,有些折扣價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全球經濟嚴寒對各行業的考驗是同樣嚴峻的。匯源果汁上市后,先暴紅再染綠,股價跌而不止,如同搭乘速降滑梯進入速降通道,上市發行價為6港元,最高達到11.76港元,而后下跌僅為4港幣左右,收購消息后,復牌反彈至10.10港元。
“雖然匯源的品牌影響力很大,市場占有率也非常高,但在資本運營方面仍未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否則該品牌也不會走出售這步。”果汁行業協會業內人士說。資本力量薄弱是民營企業毋庸置疑的短板,物料成本攀升、人力成本攀升、物流成本攀升的各項成本節節高漲前提下,良性渠道回款能力因為市場環境,消費信心指數疲軟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整體在經濟遇冷風雪交加的現實面前,中國民營企業品牌“缺吃少穿,衣不蔽體”,和擁有全球市場的跨國品牌“衣著光鮮,出手大方”相比,其劣勢尤其明顯。隨之而來的,企業效益持續下滑,市場整合營銷資源投入稀少,逐步陷入困境難以自拔,最終導致產品質量下滑,企業形象模糊,物流供應鏈效率低下……
民族企業處境艱難,融資困難由來已久,近年來,國內民營企業紛紛訴求海外上市正是基于擴張的要求帶來的資金壓力,一方面他們要直面跨國企業重型核武器級別的市場整合營銷資金投放,針鋒相對、大刀闊斧的市場刈殺,一方面要面對國內市場環境諸多限制。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稱:匯源果汁股權回報率及開工率較低、運營資本要求卻很高。匯源果汁的競爭對手康師傅控股和統一企業上半年的果汁銷售表現不佳,因此匯源也好不到哪兒去。
這不僅是民營企業發展遭遇的瓶頸,國內各大企業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只不過民營企業面對的更為突出。
此種情況下,為了生存逐步出售股本,而后喪失控制力和話語權的案例并不鮮見。對于處于發展瓶頸期的匯源果汁來說,可口可樂的收購讓他們看到品牌煥發光彩的希望。
6
公開資料顯示:外資對中國的食品飲料行業染指已久,目前該行業的上市公司中很多都可以看到外資的身影:高盛入股雙匯發展(000895)、嘉士伯入股蘭州黃河(000929)和西藏發展(000752)、紐卡斯爾參股重慶啤酒(600132)、帝亞吉歐牽手水井坊(600779)、百威介入青島啤酒(600600,股吧)、日本大冢入股維維股份,達能亞洲控股樂百氏、控股和娃哈哈合資的公司、并不斷增持股權成為光明乳業(600597,股吧)第三大股東,美國AB全面收購哈爾濱啤酒、并持股青島啤酒(600600)27%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丹麥嘉士伯100%收購大理啤酒、華獅啤酒,比利時英特布魯控股浙江開開70%股權,持股珠江啤酒24%,SAB持股華潤啤酒49%……
這豐富的現實案例顯示一個事實:中國的食品飲料行業對外資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誠如業內評論者所言,民營企業家面臨兩難選擇: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扛起民族工業的大旗反對外資收購,但他們求助于民族情緒與嚴厲的行政審批時,又陷入了自織的牢籠,使將來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化。最具反諷色彩的案例是宗慶后與達能之爭,最后宗慶后的離岸公司和家屬的國籍問題一一曝光。從國籍上與公司屬地上來看,已難說是純粹的民族企業。
強勢資本入侵之下,企業的核心人物在焦渴和飲鴆之間思忖的過程是企業生存發展和民族情節的博弈過程,牛根生的無奈并非特例,宗慶后、王佳芬、金志國要面對的未來也難以確定是不是無奈。
“匯源在中國是一個發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對可口可樂中國業務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笨煽诳蓸饭臼紫瘓绦泄偌翱偛媚绿┛嫡f。他表示,“可口可樂公司將會利用其跨國飲料公司的國際專業優勢,進一步發展匯源果汁品牌以配合中國消費者不斷轉變的需求。通過利用匯源在全國的生產設備,再加上可口可樂的分銷網絡和原材料采購能力,將帶來可觀的協同效應?!?/p>
這大概是朱新禮可以平和心態的理由,死于己手,不如出售獲利。
和以往外資收購中國品牌雪藏不同,可口可樂公司的碳酸飲料雖然全球業務運行良好,但是果蔬汁是其短板,匯源果汁在中國市場的高知名度和全球市場的知名度美譽度是精明的可口可樂難以放棄的,作為全球的飲料老大以溢價近2倍收購,其市盈率近25倍,也充分說明可口可樂對匯源果汁的重視,顯然匯源果汁的龍頭地位,成熟品牌、市場占有率、大而深的銷售渠道分布網絡以及果蔬汁行業發展的未來上升空間是其收購的決定因素。匯源果汁的品牌無疑是可口可樂整體戰略的重要補充,否則,也不會有這樣高溢價的一次全資收購。
7
用一個未必恰當的比喻來說明筆者對這場收購的理解吧。中國和美國都有一個偉大而著名的女人,她們代表這各自國度的雍容氣度和大國氣質。美國的女人叫自由女神,是法國人送給美國的生日禮物,佇立在美國西海岸,其聲望縱橫全美睥睨全球;中國的女人叫武則天,她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王朝歷史中建立了唯一的女王王朝,在陜西她的陵寢矗立著一塊默默無語的“無字石碑”,石碑矗立千余載,她期待后世人對她的作為給予評價。
如果說,這兩個偉大女性代表了兩個國家的文化和氣質,那么匯源果汁這發端于中國本土,伴隨中國經濟成長外嫁可口可樂成為自由女神頭頂發線的裝飾。匯源果汁因此在全球亮相的機會大大增加,似乎可以預期的是其銷售業績也將隨之增加和提高。匯源果汁原材料種植和產品生產仍然在中國,對于本土稅收,經濟,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的配置將仍然產生影響。
我們還要注意評論界的另外一個聲音:A股市場經過半年多的下跌,估值泡沫被大量擠去,這正是企業之間并購重組的最好時機。外資垂涎中國市場和品牌已久,那些已具備一定規模的中國企業正面臨著被他人和外資大并購的可能。
回望股市,各行業龍頭被各路勢力“鎮壓”“毆打”,一時間,中國本土A股市場優秀品牌灰頭土臉惶惶不可終日陷于四面楚歌危機重重的公關危機泥沼中,以房地產萬科為例,其形其狀可悲可憫可嘆可憐……
對外資來講,目前正是以低廉的成本收購被嚴重低估資產的中國優質品牌的最佳時機!
下一個,會是中國系的哪個行業?哪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