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村子距我老家十幾里路。
那一年的雪,是我記事以來,黑龍江最大的一場雪。鵝毛般的雪花整整飄了兩天兩夜,雪停了,房門已推不開,哥哥從窗子跳出去,在外面將雪鏟到一邊,才將門打開。學校操場全是齊腰積雪,老師用木鍬挖出兩三尺寬的一條路,讓我們能夠到達教室。穿行其間,我每每產生錯覺,以為這是戰爭片里的戰壕。
大于就是在這一天看見那只狍子的。他打開門,狍子就站在前面幾十米遠的雪地里。狍子是東北林區常見的一種小動物,類似小鹿,身體細小,善于跳躍。但積雪實在太厚,善于跳躍的狍子也只能一步一步艱難地挪。大于大喜,拔腳便追。狍子急了,加快了腳步,但畢竟個矮腿短,走得依然很慢。大于拾起兩根木棍,向狍子擲去,但都沒有打中。好在大于與狍子的距離只有不到二十米遠,大于相信很快就能捉到狍子。
困難比大于想象得大得多。越到山里,積雪越深,已經沒過襠部,狍子走不快,大于也走不快,一人一獸,始終沒能拉開距離,也沒能縮短距離。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時間越久,道路也越難走。大于感到累了,但又不甘心放棄。
天漸漸黑了,大于媳婦見大于還沒回來,開始尋找,好心的鄉親也前來幫忙。他們循著雪中的腳印走了十幾里路,才找到已經凍僵了的大于。據講,大于凍倒的地點,距離最前方的腳印只有兩百米遠,也就是說,大于在累得實在走不動的情況下,才想起回頭,但已經太晚了……
我一直在想大于追趕狍子時的心態,一頓唾手可得的野味,只十幾步遠就能抓到,這種近距離的誘惑是致命的。有時,誘惑太虛幻太遙遠了,人們反倒不太會去奢望。
大于追狍子這樣的故事,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斷上演。一位朋友幾次參加歌手大獎賽,每次都只差幾分進入前十名,總想著只要再努力一下下,就可以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就蹉跎了歲月,三十幾歲了仍一事無成。還有位朋友連續四年參加律考,也是每次差幾分,他索性辭了職,孤注一擲,但依然沒有考上……
唾手可得,只是可能得到;距離近,不是沒有距離。面對這樣的誘惑,在做出足夠的努力仍無法得到的情況下,我們要學會適時放棄。
(責編/張俊林)
E-mail:junli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