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重組題材蘊藏著極大的投資機會,能使一個績差或績平公司脫變成一個比較好的公司,從而拉動股價的暴漲。這造成投資者紛紛尋找下一只都市股份或滬東重機,尋找那些可能重組的股票。但投資重組預期股票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市面上小道消息滿天飛,重組預期往往是機會與陷阱并存。
一直以來市場熱衷炒作重組題材個股,可是介入重組題材股,雖然收益可能很高,但是風險也較大。而且極易被機構投資者所利用,許多所謂的重組概念股頻頻出現“過山車”的走勢。為此,監管部門一直在打擊以資產重組為名實施內幕交易的行為,而且力度不斷加大,防范與懲罰措施日益得到完善。因此,散戶投資者應增強辨別重組個股是非的能力。實際上,有不少重組題材是經不起推敲的。投資者應理性對待重組題材股,以免成為股價操縱者的“轎夫”。
風險之一:消息真假
由于央企整合具有相對明確的戰略方向,但在具體運作中面臨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整合力度的不可預見性,增加了投資上的難度。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重組題材股并不好把握,重組預期的消息滿天飛,投資者由于信息不對稱,不知道誰會真重組,誰僅僅是炒作,甚至很難想象一年里會有幾百只股票進行并購重組。如果沒有實質重組題材,股價被遠遠高估后,將來下跌難以避免。而且很多重組題材股,往往是連續漲停,根本不給人買入的機會,而當能夠買到的時候,往往就是風險來臨時。
因此,對于這種題材,投資者要仔細辨別。與其到處打聽消息,還不如多做功課,仔細研究公司的公告信息和財務報告,有些重組或資產注入事先可以分析判斷。比如,某些上市公司在股改時承諾將會注入資產,如南京水運雖然2007年3月6日才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收購大股東資產,但其實公司早就有過這種意向表達,年報中稱將“實現與控股股東資產和業務整合”作為中短期發展規劃目標。因此,這種投資機會,投資者可以通過研究上市公司的公告是可以事先預測把握的。
風險之二:重組失敗
近年來,資產重組成為證券市場永恒的題材,此間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通過借殼上市實現了公司的跨越式增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重組失敗的例子也時有耳聞。如2007年12月的魯銀投資、賽迪傳媒,均在復牌后出現跌停。可見。這種因不確定性較大,一些基本面不佳的重組概念股存在較大風險,切忌跟隨市場追捧盲目介入。
2007年9月11日,魯銀投資(600784)公告稱有重大事項商討,因存在不確定性,9月12日起停牌,強烈的重組預期促使當日該股漲停。但公司12月3日公告稱,鑒于該重大事項條件尚不成熟,申請股票復牌,并表示公司及控股股東保證在3個月內不再就非公開發行和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進行商議、討論。復牌后該股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雖然重組可以幫助上市公司在短時期內改善基本面,但是一旦計劃出現阻滯,經過市場過度追捧的概念股必因利好落空而大幅走低。因此,投資者對重組概念股存在的風險應予以重視,對于一些基本面不佳、實力不夠、投機性較強的相關個股,應盡量回避。
風險之三:透支預期
由于市場對資產重組魔方效應的過度追求,必然制造出大量的市場泡沫,成為市場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根源。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許多重組行為并未真正改善上市公司業績,大多數重組公司即使當年業績有顯著提高,但隨后便產生增長速度下降乃至負增長的趨勢。在相當普遍范圍內,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還不是正常的優化資源配置行為,而是以企業逃廢債務或市場炒作為目的的短期交易,真正立足產業整合和企業重構的實質性重組和戰略性重組并不多見。
也正因為如此,股市中的重組股行情必然大起大落。而市場中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狀況,更放大了重組股炒作的風險,使其演繹出一幕幕風險與收益緊緊相伴的生死時速。投資者可以通過年報、季報的公布,可以發現,不少前期漲幅驚人的重組股顯露出水落石出后的蒼白與尷尬。而且經過過度炒作后,重組股的風險不斷積聚,短線獲利回吐壓力日增,暴漲后的暴跌也是順理成章、勢在必行。
可見,這些個股的股價已經提前透支了對相關概念的預期,部分個股的估值性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因此,投資者對這類概念性炒作的個股還應謹防風險,區別對待。
因此,從投資策略的角度來看,投資者一是要明確哪類行業的央企具有最為明確的整合預期;二是要從安全邊際的角度來看待央企整合下的投資機會。為此,投資者在投資重組股時,一定要遵行幾個原則。
第一,基本面難有實質改善的問題股堅決不碰。證券市場中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一旦對某個板塊看好的時候,無論公司的具體情況如何,整個板塊都會受到資金的推動而上漲,而不少市場主力正是利用了大多數人這種從眾的心理對一些回天無力的個股進行瘋狂拉抬以達到派發的目的。而且一些股票可能長期停牌,還可能退市,這其中最容易遭受損失的還是缺少信息的中小投資者。所以,操作前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要了解清楚顯得十分重要。
第二,今年的長牛股可能較少,注重波段炒作。由于對操縱式重組的打擊,今后那種吸籌、洗盤、拉升、出重組消息、出貨模式將會日趨減小,因為這種模式面臨監管以及不能順利出貨的巨大風險。而大資金將更多地采取波段式的操作,以賺取價差為主。由于不少長牛股“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無法兌現帳面利潤的示范效應,今后按原有手法操作長牛股也將大為減少,長牛股很難再次出現在重組股中。而且重組一般不會改變公司的主營業務,業績的改善也會比較溫和、緩慢,因而這類個股在二級市場上一般只隨著消息而炒作一波,很難再有第二波出現。因此,投資者也應該快進快出,防止接最后一棒。
第三,重組后的前景是決定后市股價上漲高度的關鍵。投資者最好回避民企,選擇那些大股東為國企背景的股票,因為這些股票退市,就意味著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國企的退市風險較小。
小貼士:重組股ST板塊的分析方法
基本面支持條件:
1、三季度必須盈利,
2、每股收益最好在0.05元以上,如果是0.1元以上則穩定性更好,
3、必須是主營業務利潤為正數(證監會要求),
4、凈資產為面值之上(已經重大重組完成個股,可考慮為正數即可),
5、在12月份預計全年盈利。
技術面支持條件:
1、股價必須出現低估狀態,低于同行業個股價格在30%以上,如果出現50%以上,如大盤不是明顯下降趨勢,則可考慮分批吸納。(如果有軟件,需要把行業板塊平均股價與該股價進行比較,可直接刷選價值凸現股),
2、下降趨勢必須盤出,走出周線下降通道,
3、巨量在低位放出,顯示有資金關照局面,
4、市場出現轉暖特征,并形成板塊聯動后,ST板塊部分個股出現抬頭跡象,
5、由于比價偏低,市場進一步超賣后拒絕創出新低,
6、賣出時機選擇在年報公布日或ST摘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