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指血液中紅細胞及血色素含量減少,病人表現為面部、耳廓、口唇黏膜、眼結膜蒼白。引起貧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體內缺乏制造血液的原料鐵,導致血細胞生成降低,引起缺鐵性貧血;(2)造血器官的功能發生了故障,不能產生足夠的血細胞,如再生障礙性貧血;(3)機體持續少量的失血,如胃腸道腫瘤、痔、潰瘍病等,久之則引起失血性貧血;(4)血細胞破壞加速,導致溶血性貧血。此外,還有一種特殊原因引起的貧血,即缺銅引起的貧血,常被人們忽視。
因為血紅蛋白的分子結構里有鐵,所以缺鐵會導致紅細胞成熟障礙,紅細胞數量減少,臨床表現為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患者大多為嬰幼兒、體弱的老年人或多病的中年人。為什么缺銅也會造成貧血呢?這是因為沒有銅,鐵就不能和血紅素中的其他成分結合,來制造血紅蛋白。銅是人體內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能促進鐵的吸收利用,促進紅細胞的成熟和釋放。銅與鐵相互依賴,密不可分。銅為許多酶的組成成分,直接參與造血過程。缺銅時由于銅藍蛋白減少,血紅蛋白合成受阻,導致鐵的吸收和利用減少,從而加重貧血。缺銅性貧血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容易疲勞、生長發育緩慢、肝脾腫大、慢性腹瀉等。這種貧血單純補鐵無效,必須同時補充銅劑。
缺銅性貧血主要是由于飲食偏好所引起,治療的關鍵是補充足夠量的銅元素。銅在人體內不能貯存,必須每天從外界攝取,方能奏效。因此,應注意科學調理飲食,合理搭配主副食,適當多食些合鐵、銅較豐富的食物,如肝、腎、心等動物內臟,牡蠣和魚蝦等水產物,蕎麥、紅薯等粗糧,核桃、葵花子和花生等堅果類,以及豆制品、蘑菇和黑木耳,等。喜食甜食者要特別警惕,多食含糖量高的食品能導致缺銅,因糖代謝過程中需消耗一定量的銅。對貧血患兒,家長應嚴格限制其進食過量的糖果、餅干等高糖食品。病情嚴重者可在醫師指導下,口服硫酸銅片劑,每天3~5毫克,若超過10毫克則對人體有害。國外用銅強化牛奶和奶粉來預防缺銅性貧血,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