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于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許多人都容易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郁癥。輕者經常表現為憂郁、孤獨、苦悶、疲乏、思維遲鈍、失眠、食欲下降等,重者會反復出現自責、內疚感、情緒低落;有的反復想死,甚至有自殺行為。
抑郁癥病情嚴重時,大多數醫生和患者傾向于藥物治療。其實,單純藥物治療抑郁癥的療效非常有限,而且還可能產生副作用。近年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采用運動、娛樂、環境轉移等非藥物療法,往往能收到更好效果。尤其是運動或多參加勞動,被認為是治療抑郁癥的“良方”。
哪種運動方式對抑郁癥效果好呢?最近,國外一項研究表明:戶外散步對抑郁癥患者脆弱的神經系統有著神奇的功效。患者只要經常多散步,就能起到緩解抑郁癥癥狀的作用。為了證明這一點,研究人員比較了在公園步行30分鐘和在室內購物中心步行30分鐘的兩組抑郁癥患者。結果表明,在公園步行的受試者中,有71%表示心情感到舒暢許多,有90%表示覺得擁有更多自信了;而室內步行的受試者中,只有45%表示心情變得更好,22%表示覺得更郁悶,50%的人更加緊張,44%的人自信心下降。就是說,同樣是散步,只有戶外散步才能達到緩解抑郁的效果。
戶外散步能給人一種輕松、自在的感覺,這對克服憂郁癥者的孤獨感很有益。但散步也講究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方能達到預期效果。一般說來,患者開始時可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爭在20分鐘內走完;以后逐漸加大距離,能達到每天3000米左右最好。散步早晚進行均可,但以“晨走”效果更佳。因為清晨散步會加快“喚起”新陳代謝功能,有效緩解抑郁癥狀。如果患者無心腦血管疾病,步行速度應保持中、快速為好。也可根據自身體力調節行走速度。患者長期(至少1個月以上)堅持每天一次戶外散步,將會收到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