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從2003年秋季開始,全面使用語文版初中課標教材,現已進入第二輪。為了用好課標教材,落實課程目標,幾年來,我們在教學中逐步摸索出“以背導讀、以說促寫、精講博覽、練用結合”的十六字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文言詩文教讀,注重以背導讀
以背導讀就是在教學中重視對經典范文全文或重點精彩段落的背誦,并通過熟讀背誦來促進對詩文的研讀理解。在教學中,我們首先加強了課前熟讀背誦,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正音掃障,做好范讀。其次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讓學生從整體感悟到深刻理解,進而品評賞析。同時教給學生翻譯文言詩文的方法和技巧,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質疑釋疑。第三,開展好朗誦比賽活動,完成好課后練習,讓學生有更新、更深的感受。
2.以說促寫,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作文水平
以說促寫訓練主要是針對農村學生普通話水平和口語交際能力較差的現實,鍛煉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促進學生書面寫作水平的提高。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見聞感受和思想觀點能外化為有條理、流暢、準確的口頭語言,那他也基本能用文字表達出來。學生由獲取信息到口頭表達的過程至少包含著兩方面的訓練:一是對信息進行篩選,對思維進行整理,對內容進行成段成章的梳理;二是揣摩用語和遣詞造句。這種訓練為書面行文提供了可能,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這也是語文版教材每個單元都安排口語交際與寫作訓練的目的。對這一內容,我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上好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與寫作課。其次,每天課前用3~5分鐘進行說話朗誦訓練,內容可配合單元訓練。第三,上好“說文評文課”。
3.課內教學重精講,課外閱讀求博覽
語文版教材的選文文質兼美,富于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在對這些范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單元編排特點和文章題材、體裁的不同設計、組織教學,搞好精講。特別是非傳統篇目,資料較少,學生自學難度大,更加注重引導和點撥。其一,在學生自主預習閱讀的基礎上,對課文的背景、寫作目的、重點難點和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精要的講解、分析和點撥,包括激情有趣的導入、精彩片段的賞析、深難語句的點撥、主旨要點的概括等。其二,注重講好單元課。每個單元學完后,我們都要上一堂單元課,對本單元所有的課文擬設問題,并組織一次討論,搞好單元學習小結,歸納講解一些相關文體、文學知識,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對本單元課文有一個全面整體的把握。其三,對具體某篇課文的學習,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這里的精講不是傳統的“滿堂灌”,而是組織和深化教學的“串導詞”,每個精彩的講述片段,都是知識的小浪花,是為了更好地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版教材的課內選文與課外閱讀聯系緊密,這也是我們做好課外博覽的有利條件。我們密切配合課內教學,科學安排好學生的課外閱讀,組織好讀書小組,開好讀書匯報交流會。
4.練用結合,開展綜合性學習
我們所說的練用結合也就是加強語文能力的各種練習,讓學生完成好識字寫字、詞匯積累、背誦默寫等各種基礎習題,這是鞏固語文基礎、運用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們注重加強語文基礎練習,尤其是加強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做到有針對性。精心設計和選用好課后習題,合理安排抄寫、背誦、閱讀、片段寫作、聽說等訓練,指導學生做好課后“說明”“理解”“品味”“體會”“討論”等類型的習題,尤其是開放性題目,多作遷移訓練。另一方面,配合單元安排,搞好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或自行設計補充一些語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知識、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