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是《詩經》里面膾炙人口的一篇作品,中學和大學教材都選到過它,關于這首詩的主題,《毛詩序》說是:“《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蚰死Ф曰?,喪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泆也?!敝祆洹对娂瘋鳌氛f是:“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边@兩種說法,后人普遍給予否定,認為有大男子主義思想在作祟,是不對的。對這首詩,今天人們普遍得出這樣一個共識:“詩歌敘述了女主人公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寫出了悔恨交加的痛苦心情和對負心男子的決絕態度,是一首著名的棄婦詩?!薄?〕
是不是這樣的呢?讀詩,很重要的一點是還原當時的背景,設身處地想作者之所想,這樣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領會詩意。這首詩是借一個女子口吻寫成的,從女子角度出發,再三閱讀的話,筆者以為《氓》的主題有三層:一是表現女子對以往愛情的美好追憶;二是對負心男子的怨恨;三是自我寬慰和解脫。
這樣說對嗎?對“氓”這樣負心男子的愛情談得上有美好追憶嗎?錢鐘書談到本詩結構巧妙時這樣說道:“此篇層次分明,工于敘事?!訜o良媒’而‘愆期’,‘不見復關’而‘泣涕’,皆具無往不復、無垂不縮之致。然文字之妙有波瀾,讀之只覺是人事之應有曲折。”〔2〕確如此言,本篇敘事整飭有致,層次清晰,多有曲折:一二兩段敘述了女子和“氓”相戀、結合的過程,三四兩段敘述了“氓”的變心,五六兩段敘述了女子被遣返回家后的感嘆。一二段寫“氓”和女子的相戀與結合,“氓”來看她、送“氓”渡河、思念不斷、終成一對,詩歌敘述細致,惟妙惟肖,這里看得出女子和“氓”的結合完全是心甘情愿,并且也是十分美好的。另外從詩歌語言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女主人公等待“氓”的情景是“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寫得很是動情。同時詩的最后回憶二人兩小無猜的情景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同樣很美。再就是詩中的“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幾句翻譯過來就是:“哎呀你這姑娘啊,千萬別把男人迷。男人若把姑娘迷,要想擺脫還容易;姑娘若把男人迷,要想擺脫脫不離?!薄?〕這里也透露出女子很長一段時間是沉迷在和“氓”的愛情當中的。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女子對過去愛情是有美好追憶的。
同時詩中體現了女主人公對“氓”的感情是怨恨,而不是“悲憤”?!对娊洝芬淮笾髦际潜憩F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溫柔敦厚之情,《氓》也不例外,它通篇四字,兩段相連,兩句相對,音韻和諧,形式優美。詩歌形式的婉轉從容,也不允許表達激烈極端的感情。詩中女主人公對“氓”的譴責是這樣幾句:“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這幾句也不能說是激烈的言辭,所以感情的悲憤是談不上的,確切說該是怨恨。
至于女主人公的自我解脫,則很容易理解,即詩中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違背了當初的誓言,咱們分手就分手吧,沒什么的。同時詩中最后一段的“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也給出某種暗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我同你白頭偕老的話,那么這一輩子只會讓我心中怨恨。為什么女子要這樣說呢?因為“氓”是個三心二意負心薄幸的家伙,不值得把終身托付給他,女主人公本身也不愿意和這樣的人過上一輩子,所以她的寬慰和解脫也是順理成章的。
〔1〕《新編大學語文》,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9頁。
〔2〕錢鐘書《管錐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93頁。
〔3〕黃典誠《詩經通譯新詮》,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