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武松打虎》用繁筆細敘武松在景陽岡下豪飲十五大碗勁酒。這“十五碗”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才能。
一、“十五碗”引出故事發(fā)生的由頭
梁山好漢與酒是分不開的,離開酒來刻畫梁山好漢就會蒼白無力。凜凜一漢子坐在條凳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應(yīng)是當日武松出現(xiàn)在景陽岡下茅店中的形象。
小說開頭就寫道:“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谷縣地面”,“當日晌午時分。走得肚中饑渴”。這幾句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話。卻為他后來的飽餐暢飲墊上了一筆。酒家先是給武松“滿滿篩一碗酒來”,“隨即再篩一碗酒”?!坝趾Y下一碗”,連飲三大碗,別人已是不勝酒力,他卻“全然不動”。只解了個渴。酒家不來篩酒。急得他敲著桌子連求帶索,酒家“又篩三碗”。“一連又篩了三碗”,“再篩了三碗”,最后酒家只剩下幾碗酒了。也是“盡數(shù)篩將來”,“前后共吃了十五碗”。下酒的熟牛肉“先切出二斤”,“又切了二斤”。這一連串數(shù)字,不是常人可以吃出來的,能產(chǎn)生的能量也非常人所能蘊蓄,只有赤手打虎的英雄才配這頓吃喝。
當武松飲了三碗酒后,酒家不肯為武松篩酒,并再三解釋怎的“喚做‘三碗不過岡’”,“‘透瓶香’。又喚做‘出門倒’。初入口時。醇酞好吃,少刻時便倒”,“這酒端的要醉倒人,沒藥醫(yī)”,“你這條長漢,倘或醉倒了時,怎扶的你住”。但武松只是輕笑。一點都不相信,“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說”?!靶莸煤B說”,“要你扶的不算好漢”。這番一來一往的對話。起一石雙鳥的作用。一是好酒壯英雄,側(cè)面襯托了武松酒量大得驚人,喝得讓好心的酒家驚心動魄。二是為下面酒家告訴他前面有猛虎攔路傷人,武松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做引子。
二、“十五碗”誘導著故事走向高潮
武松因酒家說這酒怎樣厲害,自己喝了十五大碗都感覺沒事,愈加不相信酒家的話。他手提哨棒便走。酒家趕出來叫住,告訴他岡上有老虎攔路傷人,只能已、午、未三個時辰結(jié)伙過岡。他已錯過了過岡時間,不如在他家歇下來。明日結(jié)伙過岡,武松以為酒家是在誑他的住宿費。到了岡子下,見一刮去了皮的大樹。上面也寫著大蟲傷人,行人須結(jié)伙過岡的話,他還是以為“酒家詭詐,驚嚇那等客人,便去那廝家里宿歇”。武松體格強健,禁得住如許烈酒,所以雖然走了好長一段路,酒力還未發(fā)作,酒家所講的“出門倒”“少刻時便倒”的話一點也得不到驗證,促使他認為樹上刮皮寫下的這些話也是酒家騙取住宿費的招數(shù)。如果他此時已覺醉意,興許會在意酒家的話。
當他到廟前看了官府印信榜文,知道岡上確實有虎傷人時,酒力已隱隱開始發(fā)揮作用——膽從酒邊生。為了維護好漢的面子,不被酒家恥笑,他自言自語地說:“怕會么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那得會么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边@是略有點顧慮時借酒壯膽而說出的自慰話,非常契合酒醉之人欲冒險的心態(tài)。
這段曲曲折折的心理描寫入情入理,扣住了武松出門在外不輕易相信他人的防備心態(tài),但多喝了酒后他有點冒失魯莽、任性好勝。作者用細膩之筆將武松一步步往景陽岡上帶。
三、“十五碗”為故事的發(fā)生設(shè)定了最佳時機
“十五碗”為故事發(fā)生的最佳時間埋下了伏筆。景陽岡武松打虎這個故事是以時間先后為線索的。武松是“當日晌午時分”走進店中。由于前后共喝了十五大碗,吃掉了四五斤牛肉。吃到“未末申初時分”,錯過了過岡的午未時分。如果不是十五大碗,只是小酌幾杯。那用不了兩三個時辰,挨不到申牌時分——“這輪紅日,厭厭地相傍下山”,武松即便上了景陽岡,可能大蟲還在林中潛伏未出。武松就沒有赤手打虎的好戲了??梢娮髡咚形渌傻囊贿B串“吃數(shù)”,還有另一層目的——和故事發(fā)生的最佳時間相照應(yīng)。
為了使時間和情節(jié)更加緊湊,作者又特意寫出十五碗的后勁?!拔渌烧撸纯淳朴可蟻怼徊讲缴夏菍印保驗榫屏Πl(fā)作,武松不得不放慢腳步,由“大著步”轉(zhuǎn)為“一步步上那岡子”,腳步一改,更加延緩了他上岡的時間。到了岡頭, “回頭看這日色,漸漸地墜下去了”——這正是大蟲開始出沒的時間。
此時,“十五碗”的后勁真正開始顯示了。武松“酒力發(fā)作,焦熱起來。一只手提著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開,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如果不是十五碗酒的后勁上來了,武松不被酒所困而“放翻身體”。躺在青石板上憩息醒酒,而是一路奔過林子。就不會給老虎嗅著的機會,也許他就不會和大蟲謀面了。
作者通過正面描寫和環(huán)境烘托相結(jié)合,精心設(shè)定故事發(fā)生的最佳時機,武松與大蟲就在那一刻遭遇。
四、“十五碗”演繹著故事的激情和結(jié)局
作者下筆為武松圈定“十五碗”,不但為了襯出武松出眾的虎膽,而且為了寫出他驚人的酒力。當岡上吊睛白額的大蟲撲地跳了出來。武松驚得“酒都做冷汗出了”。形象地描繪出武松在應(yīng)急的情況下瞬間就完成了酒食能量轉(zhuǎn)化為氣力的過程。
武松“掄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中劈將下來”,這“掄”“劈”二字有雷霆萬鈞之勢。將酒肉蓄積而成的能量頓時釋放出來。先前喝酒時“倚哨棒”,欲起身時“綽了哨棒”。立起身“手提哨棒”,酒力發(fā)作時“將哨棒綰在肋下”,酒醉時“把那哨棒倚在一邊”,這些看似贅筆,其實都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陪襯動作,“掄”“劈”兩個主動作須有“倚”“綽”“提”“綰”等幾個動作的襯托,才見力度。
為了盡現(xiàn)武松的勁力和本事,作者在文中又特設(shè)了一個關(guān)子——讓他手中失掉武器,“逼”他上演景陽岡上赤手搏虎的好戲?!爸宦牭靡宦曧懀貙⒛菢溥B枝帶葉劈臉打?qū)⑾聛怼?,哨棒立即折做兩截。武松沒了哨棒,只有放開手腳,舍命相搏:順勢揪住大蟲頂花皮,往下一按,盡氣力納定,掄起鐵錘般的拳頭,在一連串的剛勁的動作中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捍衛(wèi)生命的過程,“真乃山動地撼。使人毛發(fā)倒卓”(金圣嘆評)。武松在顯盡英雄本色的同時,酒食所蓄積的能量全部釋放出來了,當他“就血泊里雙手來提(老虎)時。那里提得動”,“手腳都疏軟了”。
整個打虎過程,懸念陡生,波瀾起伏,扣人心弦,但作者主要用意還不只在此細處,而是為了使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更為合理。實際上如果沒有武松赤手搏虎這個情節(jié)。他是用硬武器一下子就殺死老虎,就與他在景陽岡下的豪吃暢飲不相稱,也與前面一系列的伏筆襯托不相匹配,就會造成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的藝術(shù)缺陷,這也是作者在文中沒有讓武松帶樸刀等利器,而是一根當時人用來防狼掮東西的哨棒的原因。
作者的錦心細勾不僅體現(xiàn)在“景陽岡武松打虎”等小情節(jié)中。而且體現(xiàn)在小說的大架構(gòu)中。例如武松的“十五碗”和赤手打虎。作者就安排了前后照應(yīng)之筆。翻開《水滸》往前看,武松在小說里出場是在柴進家里,“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顯出了他嗜酒使性的暴烈性格。在《景陽岡武松打虎》中,當酒家不肯再為他篩酒時。武松焦躁道:“休要引老爹性發(fā),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這鳥店子倒翻轉(zhuǎn)來。”很明顯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個呼應(yīng)。再往后看,武松在景陽岡上酒后赤手打虎又是為后來快活林里赤手打翻蔣門神做了一個楔子,打虎還是鳴鑼開場,真正的好戲還是后頭的打蔣門神。打蔣門神時。他也是一路喝酒,不要小盞兒吃。也是大碗篩來,共吃了四十來個碗。(施恩家的酒碗乃精細之具??隙]有景陽岡下茅店里的土碗那么大,可見作者是何等的心細。)到了蔣門神的店子,形同景陽岡上,“酒卻涌了上來。把布衫攤開”。也是赤手空拳。三拳兩腳,就把不可一世的蔣門神打在地上直叫饒?!笆逋搿敝P此時才算真正寫完了。
劉勰說:“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內(nèi)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文心雕龍·章句》)《景陽岡武松打虎》就是這樣一篇精心剪裁、錦心細勾的經(jīng)典之作。這三千多字的“十五碗”之筆。前后勾連,有呼有應(yīng)。明筆難到之處,暗筆侍候補充。情節(jié)起伏跌宕,結(jié)構(gòu)緊密合理。細節(jié)娓娓道來,沒有繁冗拖沓。敘述引人入勝,不露離奇生造之跡。故事發(fā)展節(jié)節(jié)相依。不留突兀牽強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