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建設》2007年第10期發表了《緊箍咒能戴嗎?》一文,作者的觀點是“‘緊箍咒’是一種咒語,它既不能‘戴’也不能‘套’,而是用來念的。”本文從認知隱喻的角度認為。“緊箍咒”不僅可以念,還可以戴、套、頂、摘……
誠然,《漢語大詞典》對“緊箍咒”的釋義的確如《緊箍咒能戴嗎?》一文作者所言,指的是《西游記》里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戴的金箍縮緊,使他頭疼難忍。但這只是“緊箍咒”的本義,作者忽略了《漢語大詞典》中另外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即“常用以比喻束縛人或使人難受的事物”。并且詞典隨后還舉了作家葉紫《豐收》一書中的例子:
(1)生活的緊箍咒,隨即把這整個的農村牢牢地套住。
顯然,這里的“緊箍咒”已不再是一種咒語,因為它已經和動詞“套住”搭配,具有“工具”的功能。我們認為。這種語義演變實質上是一種主觀化認知隱喻的結果。
小說《西游記》中“緊箍兒”使用了3次,“緊箍咒/緊箍兒咒”30次,這時“緊箍兒”和“緊箍咒/緊箍兒咒”的概念義是很分明的。前者是戴在頭上的金屬圓圈。后者則是咒語。為什么后者的語義發生了變化呢?認知語言學完形原則中的相似原則認為,相似的物體(形狀、功能)常常被感知為同類事物。“緊箍咒”憑借“金箍”間接地發生“緊”的作用,在人們的心理印跡上似乎是“金箍”的“自主”行為,因為“金箍”比“咒語”更具有可感知性。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說,二者在外力作用所產生的功能上具有最大關聯性,這便是“緊箍咒”語義擴大的認知基礎。隨著概念隱喻的泛化,“緊箍咒”的“束縛人的東西”這一用法開始突顯,并逐步占據了主要地位。
筆者檢索統計了北京大學漢語言學研究中心兩億多字的現代漢語語料,得到“緊箍咒”例句82例。筆者對“緊箍咒”分三個義項分別進行了統計,這三個義項是:
①咒語。共18例,占21.95%。如:
(2)農業縣在同念“一本經”,如此念下去,這本經就會被念成郊縣的“緊箍咒”。(文件名:\當代\報刊\人民日報\1994\94Rmrb4,txt)
(3)八十年代初,政府不再念這個緊箍咒了。(文件名:\當代\報刊\報刊精選\1994\02.tXt)
②頭(具體物)上的緊箍。共46例,占56.1%。如:
(4)哼哼哼,戒指掉都掉了,我又能咋辦呢,真是的,下次只能買個跟緊箍咒一樣緊的給某人了。(文件名:\當代\應用文\哈佛管理培訓系列全集\哈佛經理的謀略.txt)
(5)不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套在土地上的“緊箍咒”便取摘不下,土地仍會是死水一潭。(文件名:\當代\報刊\人民日報\1995\Rm9507a.txt)
③束縛人(思想)的事物。共18例,占21.95%。如:
(6)從各方的態度來看,所謂“公平自由貿易”不過是企圖約束對手的緊箍咒。(文件名:\當代\報刊\人民日報\1995\Rm9505b.txt)
(7)“廉政卡”、“擋箭牌”、“緊箍咒”三者之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有著密切的聯系。(文件名:\當代\報刊\人民日報\1995\Rm9509a.txt)
盡管以上我們是按三個義項分別統計的,但實際上義項②和義項③的關系十分緊密,因為某些具體的事物常常具有抽象的比喻義。這一點在例句(7)中體現得最為典型:例(7)中和“緊箍咒”并列的還有兩個具體的東西——“廉政卡”和“擋箭牌”。“廉政卡”指一個具體實物是毫無疑義的,但 “擋箭牌”此時已不指具體的盾牌,而是“推脫或掩飾的借口”(《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因而這里的“緊箍咒”既可以看做具體之物。也可看做抽象的比喻義,實際上更傾向于后者。因此,義項②和③應該可以合并為一個,即借具體事物表現抽象比喻義,這時它就可以很自然地跟動詞“戴”“套”“摘”“上”“安”“頂”“丟”等,以及名量詞“個”“道”“根”等搭配使用了。一些作者特意給“緊箍咒”加上引號以標明使用的不是它的具體義,而是由具體事物引申來的抽象義。在82例“緊箍咒”中,共有39例使用了引號,占到47.56%。筆者又做了一個小規模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共30人,均受過正規大學本科教育),請被試者回答“孫悟空頭上戴的東西叫什么”,結果有16位被試者認為孫悟空頭上戴的是“緊箍咒”(包括寫成“金箍咒”的)。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緊箍咒”的語義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轉喻。也許有人會說,這種“錯誤”可能是受電視劇《西游記》臺詞的誤導所致。筆者沒有調查電視劇《西游記》的臺詞,也認為沒有調查的必要。因為即使電視劇中把“緊箍咒”當成了“金箍”,那也是編劇和臺詞制作者的理解,而他們也正是普通的用語大眾。因此充其量是媒體擴大了這種用法,歸根結底還是語言演變的內部機制在起作用,基于此我們認為,“緊箍咒”屬于正常的語義擴展。
結論:詞義不是一成不變的。認知隱喻是詞義演變的重要理據。是新的語言意義產生的根源。“緊箍咒”由最初的“念”發展到“套”“戴”等,正是人的主觀認知在發生作用,它符合語言演變的一般規律。因此當前文本中的靈活使用沒有錯。正如本文標題所表明的,“緊箍咒”不僅可以念更可以戴。后一種用法已初占主導地位,并有繼續加強之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