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腦疲勞不能僅靠睡眠解乏
產生疲勞的性質不同,消除疲勞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一味睡覺,不僅不能消除疲勞,還可能使疲勞加重。專家還解釋,腦力工作者因長時間用腦,容易引起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而使大腦出現疲勞感,這種疲勞為腦疲勞,常表現為頭暈腦漲、食欲不振、記憶力下降等。此時,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不是睡覺,而應該適當地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打打球、做做操、散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有氧運動,以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使大腦的氧氣供應充足,疲勞會自然消失。專家還提醒大家,活動的強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再產生體力疲勞。
如果出現了輕微的腦疲勞現象,也不必過分緊張,應放松身心,學會科學用腦,做到勞逸適度,同時也可以做一些適量的腦部運動。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簡單的健腦術:
按摩術:①全身放松,閉眼靜心。用右手中指輕輕點揉眉心,時間是3分鐘。②全身放松,閉眼靜心。用雙手中指同時輕輕點揉太陽穴,時間3分鐘。③全身放松,閉眼靜心。用雙手食指同時輕輕點揉雙耳耳垂后凹陷處18次。如產生大量唾液,可分三口慢慢將唾液咽下,以滋潤五臟六腑。④全身放松,閉眼靜心。用雙手食指輕輕按摩后腦玉枕部位,時間是3分鐘。
拍打術:一旦出現腦疲勞,應立即放松身心,可用雙手五指輕輕地拍打頭部。注意事項:①拍打力量一定要小,最好以無聲為度,②要用指頭而非掌心輕輕拍打發梢,能不接觸頭皮,效果更好;③時間是3分鐘。
吐納術:用鼻輕輕地吸一口氣,意想自己納入全宇宙一切輕靈之氣;用口慢慢地呼一口氣,意想自己吐出全身心所有穢濁之物。以上為1次,可反復吐納36次。環境宜清新而寧靜,意念宜輕巧而淡雅。
健身時這些信號要警惕
頭暈鍛煉時出現不正常的頭暈癥狀,應警惕心腦血管疾病。在健身活動中,除了進行某些旋轉動作外,都不應出現頭暈。若發生持久的頭暈,就不要勉強繼續活動。中老年人若出現這一問題,應進行一些心腦血管方面的檢查。
頭痛頭痛主要與神經、腦血管等方面出現的問題有關,有部分腦溢血患者發病前期就表現為無征兆的頭痛。中老年人在鍛煉時出現較明顯的頭痛癥狀后,應停止鍛煉,并盡快進行神經與腦血管疾病檢查。
氣喘氣喘在運動中是一種正常現象。運動強度增大,氣喘的程度也會加重,但經休息后可恢復正常。如輕微活動就喘,且休息很長時間還不能恢復,這就屬于異常現象。
口渴運動后感到口渴屬于正常現象;大量飲水后排尿較多,也是正常身體反應。但如喝水多仍口渴不止,在流汗不止的情況下,小便次數仍然很多,就屬于異常現象。如出現上述癥狀,最應注意的是胰腺功能而不是尿道、膀胱功能。
疲乏健身活動后感覺疲乏是正常現象,一般在活動后休息15分鐘應有所恢復。如果持續數日不能恢復,應減少運動量。如減輕運動量仍持久疲乏,應檢查一下肝臟及循環系統。
疼痛剛開始運動的人、長久停止運動后又恢復運動的人以及變換運動形式的人,都會出現某些部位肌肉酸痛。肌肉酸痛一般不會引起功能障礙,若疼痛發生在關節或關節附近,并有關節功能障礙,這就不正常了。應停止活動,檢查關節有無損傷。
久不運動,鍛煉要提前一周熱熱身
對于平時工作忙,不經常登山的人來說,利用假期去爬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登山的強度很大,長時間不運動的人應該提前熱身,才能有效避免登山時出現的各種問題。
專家指出,為了讓身體更好地適應高強度的運動狀態,最好在登山前1—2周開始加大運動量。平時鍛煉要兼顧力量和平衡,力量鍛煉以下肢為主。下肢力量的提高,可采取長跑、負重下蹲、單腿下蹲、立定跳遠、爬樓梯等多種方式。
登山前,也要做充分的準備活動,把膝關節和踝關節活動開。剛開始速度要慢,在平緩的路上走10—20分鐘,等身體出汗后,再加快速度。鍛煉結束后做做伸展運動。
腳踝扭傷是登山時最常見的損傷。這時,不要使勁揉搓腫起來的地方,涂抹一些紅花油后,馬上下山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