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中有兩件事情永遠需要,永遠不會完結,一是愛,二是知識。愛什么?熱愛科學、熱愛教學、熱愛學生。什么是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安全,知識就是幸福。知識可以改變人生,也可以改變世界。
——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四中考察時說
目前的“四假”問題關鍵是假記者,正是有了假記者,才產生了假報刊、假記者站和假新聞。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11月10日談繼續深入開展整治“四假”專項行動
大學本科、研究生,都可以自學、自考,駕照,為何不能自學、自考?
——深圳居民樵彬依據《行政許可法》打贏了和車管所的官司,“申領駕照必須通過駕校報名,不受理個人申請”這一慣例有望成為歷史
我認為一個人在一個公司就是追求兩點,一是待遇問題,二是個人的自我價值能夠得到實現,如果后面一點做好了,我相信可以避免人才流失。
——中國巨人網絡公司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創辦人史玉柱在被問及很多公司上市后都出現人才流失的問題時,如是回答
當前的素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誤區,比如“鼓勵”人說假話、缺乏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和對人格的尊重。
——重慶師范大學學者張育仁在西南大學“雨僧講壇”開講“雜文家眼中的素質教育”,尖銳地批評當下的“素質教育”
我認為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長。
——楊瀾談婚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事,但對文學的愛和永不放棄可能是我們共同的心事。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上如是說
做好“借”字文章,借腦袋、借人才、借智慧、借資金,就是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幫助企業發展,我覺得絕對是聰明的做法。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語錄
人生的意義止于人生,你不要悲切,有不做夢的,沒有夢不醒的。
——王朔《致女兒書》
中國出版業走向世界不能總是倒騰祖宗的那些東西,中國出版業走向繁榮更不能總是靠出“教輔”發財。在未來一兩年內,兩億多學生教材就要變為公益性,靠教材發財的時代將成為歷史。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和網友交流時說
如果所有大人都能遵守我們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社會風氣就會好得“一塌糊涂”!
——五年級學生李禮怡這樣認為
如果能,我想用這輩子給兒子鋪一個城市“窩”!
——當記者問一個來自河南的民工有什么樣的夢想時,他如此回答
廣告已經非常精于此道,它們使用大量的隱喻來激勵大家擁有這種渴望:你所占有的東西越多,你的幸福就越多。如此看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怎么好意思不追求上進,怎么好意思不追求財富,怎么好意思不仰望精英。
——書評人鉑程齋說
人世間痛苦的事,莫過于上班;比上班痛苦的,莫過于天天上班;比天天上班痛苦的,莫過于加班;比加班痛苦的,莫過于天天加班;比天天加班更痛苦的,莫過于天天免費加班……
——流行于上班族間的段子
舊口號:寧可家破,不可國亡。
寧添十座墳,不添一個人。
新口號:控制人口數量,關愛地球母親。
家庭子女多,小康會滑坡。
——計劃生育口號的變遷
這是打算給我提供房子,還是讓我露宿街頭?
——北京市公安局規定,廣大出租房主要做到“五不租”,包括不向“違背生活規律的可疑人員”出租住房。一位需要常常上夜班的網絡編輯如此反問
一切草木,皆有選擇各自生存狀態的自由。
——普通中國婦女吳幼堅成為國內第一個公開支持同性戀兒子的母親
我今天的成功和過去的失敗有很大關系,我的成功沒有偶然因素。
——史玉柱回應外界的種種評論和猜測
責任編輯 彭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