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4年生于湖北十堰,母親在糧食局工作,父親在一家公司上班,我上面還有一個哥哥。
高中畢業(yè)后,我考取了武漢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yè)后分到家鄉(xiāng)一個不錯的企業(yè)。工作一段時間后,我突然厭倦了平淡如水的生活,萌發(fā)了去南方闖蕩的想法。征得父母的同意,我背著簡單的行裝,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雖然懷揣大學文憑,但沒有工作經(jīng)驗,我在人才市場轉(zhuǎn)了幾天,也沒找到理想工作。兜里的錢已屈指可數(shù)時,我不得不委屈自己,到一家汽車配件公司做業(yè)務。
盛夏,我頂著烈日四處奔波,推銷汽車配件。市場競爭太激烈了,跑破了五雙鞋,也沒推銷出幾個,倒搭了不少錢。無奈之下放棄了那份工作,進入一家企業(yè)網(wǎng)的市場部。
一天,一位大學同學找到我,說深圳有家新開的獵頭公司需要人手,問我是否感興趣。我還是頭一次聽說“獵頭”兩個字,覺得很新鮮,答應試一下。
第二天,我在市政府附近一個高級寫字樓見到了獵頭公司的劉總。他簡單問了我的經(jīng)歷,之后列舉了做業(yè)務中會碰到的幾件事,問我怎么處理,該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態(tài)度。由于我做過幾個月業(yè)務,所以沒太費勁就答上了。先后談了兩三次,劉總終于露出滿意的笑容,拍拍我的肩:“小伙子,做獵頭是份很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希望你隨著公司一起不斷進步,盡快成為優(yōu)秀的獵頭……”
上班第一天,劉總詳細向我介紹了公司怎么運作,我該做些什么,并建議我多看點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外界對獵頭公司的理解很片面,認為我們是挖墻腳的,是壞人。做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這是一份很具有挑戰(zhàn)性的職業(yè),它很鍛煉人,我相信你的素質(zhì)會在不長時間內(nèi)有一個質(zhì)的提高。當然,想做個優(yōu)秀獵頭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你不要心急,先好好學習一段……”
學習的第一項內(nèi)容是接電話,獵頭面對的不外乎兩種人——一是委托挖掘人才的客戶,二是要“挖”出的人才。工作步驟一般有三:一是電話聯(lián)系,溝通好關系,爭取面談機會;二是面談,獲取對方詳細資料,達成基本意向;三是通過頻繁接觸,深入了解,爭取合作。
打電話是第一個也是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別的獵頭打電話聯(lián)系客戶時,劉總都把我叫到一旁旁聽,讓我仔細留意別人打電話的語氣、語調(diào)、用詞、表達方式、態(tài)度……他告訴我打電話一定不能讓人感覺到他受到了騷擾,應該讓他覺得是在接受幫助,在為他提供一個好的發(fā)展機會。
三天后,一家客戶委托我們尋找一個銷售總監(jiān)。通過對同行業(yè)同級別人員的橫向搜尋,我們選擇了一家大型商場的銷售總監(jiān)作為獵取對象,劉經(jīng)理指派我去“獵取”。
那天早晨,在打電話之前,我喝了一大口啤酒為自己壯膽。電話接通了,對方正是我要找的人,他很客氣地問我:“你找我有什么事?”我的心開始撲通撲通地跳,說話也語無倫次了:“我是獵頭公司的,受公司委托想為您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不知您是否有此意向……”
我磕磕巴巴地把要說的話全說了,對方沉默了一會兒才說:“對不起,我對現(xiàn)在的工作非常滿意,沒有想離開這里的想法,你另擇英才吧!”然后,啪地撂了電話。
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冰點,人也像泄了氣的皮球。幾天來學的談話技巧一點兒也沒用上!如果當時稍微鎮(zhèn)定一下,以平和的語調(diào),先和對方簡單溝通一下,取得他的好感乃至信任,再明確表達自己的意圖,也許能取得進一步面談的機會,可現(xiàn)在說什么都晚了。我怎么這么笨,連話也不會說了?劉總一直在旁邊聽著,他沒有埋怨我:“做我們這行失敗的時候很多。失敗不是壞事,關鍵是應從中吸取教訓,爭取失敗的次數(shù)逐步減少……”
我意識到自己離一個合格獵頭還相去太遠,決定先從打電話練起。別人打電話時,我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聽,拿著紙筆把談話內(nèi)容記錄下來。一有空閑,我就抓住同事做模擬試驗,還買了大量演講、交際方面的書,每晚讀至深夜,并做讀書筆記。一個月后,我終于能輕松自如地和對方講話了,劉總也開始放手讓我獨立工作。
機會終于來了。一次,一家電腦公司委托我們尋找一個產(chǎn)品經(jīng)理。經(jīng)過縱向搜尋,我們鎖定了一位在某家軟件公司任職的副經(jīng)理。打電話過去,對方是位女士,一聽我是獵頭公司的,很好奇,當即表示:“行,我們中午見面,我請你吃飯。”第一次出去見客戶,我心里很緊張,提前15分鐘來到帝王大廈附近的一家火鍋店。不長時間,走進一位穩(wěn)重、端莊的30多歲的女人:“你是小黃吧,獵頭公司的?”“對。”我慌忙站起來,她已先伸出了手,握手、落座、點菜之后,她開始很好奇地問我公司的情況以及我為什么選擇這一行。看得出對方是個很有修養(yǎng)又很開朗的人,漸漸地我的緊張感消失了。我們很輕松地談了起來,沒想到我倆竟是老鄉(xiāng),而且畢業(yè)于同一所中學。越談越近乎,她不但給了我詳細的個人資料,表示會考慮我們?yōu)樗x擇的新職業(yè),而且說她丈夫是博士,是搞軟件開發(fā)的,如果有更好的職業(yè)他也會重新選擇。沒想到第一次出門就一箭雙雕,穩(wěn)住了客戶又為公司獵取了一個新資料,我異常興奮。
雖然最終對林女士的挖掘沒有成功,但公司卻為她丈夫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林女士也成了我的朋友,她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為她找到一份更滿意的工作的。
2000年11月,一家新開業(yè)的頗具規(guī)模的主要營銷家具的跨國公司,委托我們尋找一個商業(yè)物流總監(jiān)。由于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客戶,將來長期合作的機會很大,劉總非常重視,決定親自出馬。經(jīng)過橫向搜尋,劉總選定一家中日合資企業(yè)物流部門經(jīng)理胡先生為首席獵取對象。劉總和胡先生溝通后,商定20日在帝王大廈附近一個高級咖啡廳見面。
不巧的是,19日劉總的妻子突然分娩,劉總不能去見胡先生,就把這任務交給了我。雖然劉總事先跟胡先生說明了情況,但在去見胡先生的路上我的心還是七上八下的,我對他了解甚微,劉總在我出發(fā)前只在電話里跟我聊了幾句關于胡先生的情況。約好八點見面,我提前半個小時到了帝王大廈旁的星期五咖啡廳,熟悉了一下周圍環(huán)境,7:50我給胡先生掛了電話,告訴他在哪個座位,哪個臺。
不長時間,一位30多歲,看來很精明的廣東人來了,握手問好后,我們坐下來開始慢慢聊,從談話中我了解到他的一些情況。胡先生是個很健談的人,幾分鐘過后,我和他像朋友一樣侃起了政治、經(jīng)濟甚至足球。不知不覺一小時過去了,我突然發(fā)覺跑題了,趕緊改變話題,談到工作。
胡先生說他本意不想跳槽,他在目前這家外企已工作了五年,很有感情,而且他對現(xiàn)在的薪水、待遇比較滿意,再有我們提供的那家公司又是家新公司,他覺得心里沒底。我開始耐心勸導他:從待遇方面,新公司開出的薪水是原工資的兩倍,住房、子女就學問題也一并解決;從發(fā)展空間看,您現(xiàn)在就職于一家外企,是個部門經(jīng)理,但到新公司做的是總監(jiān),將從原來的半決策者變成決策者;從前景看,目前家具行業(yè)發(fā)展迅速,新公司管理很先進,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鹿緦Α拔锪鳌狈浅V匾暎闳绻^去一定能被委以重任……
胡先生開始動心,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把詳細資料給了我,并談妥了第二次見面的時間。與胡先生分手時,已是半夜,我終于順利完成了劉總交給我的任務。此時我心里的喜悅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后來胡先生又側(cè)面了解了新公司的情況,確信其有很好的發(fā)展空間,2000年底,胡先生正式進入新公司。由于這次合作相當愉快,那家公司又與我們簽下了幾份委托合同。
自從做了獵頭,我的腦子一直沒閑著,總在想如何“達到目的”,我的喜怒哀樂也都維系在工作的成敗得失上了。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12月20日。那天很冷,我穿著很厚的衣服去一家港資企業(yè)談合作事宜。此前我和幾家大公司的老板接觸過,大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因為這種合作畢竟是對雙方都有益的事。那家港資企業(yè)規(guī)模不大,我一點也沒有壓力,自信很容易就能和老板談妥。
秘書小姐把我領進經(jīng)理辦公室,一位40多歲,身體有些發(fā)福的香港人斜坐在沙發(fā)里。“您好經(jīng)理,我是人力資源公司的……”我恭恭敬敬地向他打了招呼并遞上我的名片。
經(jīng)理仍斜著身子,一眼也沒看就把名片扔在一邊,接著胡亂翻了一下我遞上去的資料,用懷疑的口氣問:“你們公司在哪兒?大不大?共有幾個人?”看他那居高臨下不屑一顧的樣子,我心里很生氣,但表情依舊很平靜。我耐心介紹了公司的情況,并列舉了和許多大企業(yè)合作成功的事例,經(jīng)理在我敘述時,一直晃動著椅子,斜著眼看著我……
我講了半天,他突然把一份英文資料扔給我。“給我把它譯成中文。”他硬邦邦地說。我英文雖然不錯,但那是份英文產(chǎn)品說明書,里面有很多我不懂的專業(yè)術語。經(jīng)理見我疑惑的樣子,輕蔑地說:“不懂吧?回去把英語學好再來跟我談,你們公司的人都像你這樣素質(zhì)差嗎?”我的臉一陣發(fā)燒,面前的他學識未必比我高,真想和他理論幾句,但“訓練有素”的我忍住了,我坦然地收回資料,客氣地說:“那好吧,改日我再來拜訪,相信有一天你會選擇我們公司的。”
走出經(jīng)理辦公室,正好趕上停電,我不得不從25層一步步往下挪。連餓帶累帶氣,我似乎一步也走不動了……
從那以后,我又拾起了英文書,開始重新學習,因為我知道素質(zhì)高低不僅代表個人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公司利益。
還有一次冒險經(jīng)歷,令我無法忘記。2001年初,一家電腦硬件開發(fā)公司委托我們尋找一位開發(fā)經(jīng)理,經(jīng)過多方查詢,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合適人選。那人姓趙,就職于一家比較大的企業(yè)。但趙先生明白我們的意圖后直截了當?shù)卣f:“我現(xiàn)在在這里挺好,暫時不考慮跳槽。”我覺得很可惜,因為趙先生可謂電腦奇才,目前的那家公司給的薪水太低。我又和委托我們的公司商量一下,他們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爭取把趙先生“挖過來”。
一天下午,我打電話約趙先生到一家咖啡廳見面,趙先生接到電話頗感意外,但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來見我。等了半天,趙先生終于來了。我遞上名片和公司的資料后,開始詳細講跳槽將帶給他的巨大實惠。就在趙先生眉頭開始舒展的時候,突然闖進幾個人,為首的一個(后來知道他是趙先生所在公司的董事長)一把奪過了趙正在看的資料,撕個粉碎。他晃動著我的名片,兇狠地說:“小子,我記住你名字了。如果他跳槽,有你好看。膽子也太大了,敢從我手下挖人,你問問這一片,哪個不怵我?”旁邊幾個人惡狠狠地盯著我。看來不說“好話”肯定出不去了,我鎮(zhèn)定了一下,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誤會!誤會!我僅僅想找趙先生聊聊。”董事長斜眼看著我:“我不喜歡什么人力資源公司的人和我的員工聊天。滾,別讓我再見到你。”我夾起包,狼狽地走出咖啡廳,那一身冷汗,至今還記憶猶新。
雖然經(jīng)歷了風險,我仍沒放棄對趙先生的挖掘,但由于他顧慮太多,最終未能成功。
做獵頭快半年了,感覺干這行兒實在太累,每天要搜集大量信息,有時要和客戶應酬到很晚,周六周日也經(jīng)常無法休息,心情更是無時無刻不隨著工作的成敗而變化,我簡直成了專門“琢磨”人的有“問題”的人。做獵頭接觸的大都是碩士以上的人才,他們優(yōu)秀的素質(zhì)強烈地刺激、激勵著我,我開始不斷充實自己,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我發(fā)覺在交流中如果能在某方面與他們達成共識,就為最后成功挖掘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
由于說話太多,嗓子經(jīng)常痛,但我的口才越來越好,思維也變得敏捷了。我在半年內(nèi)已成功挖掘了四個銷售總監(jiān),五個物流總監(jiān),十幾個高級工程師,在深圳獵頭業(yè)已小有名氣,北京一些獵頭公司甚至想挖走我。但我打算將來自己開個公司,因為我手里掌握著大量人才資源,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該如何交人、用人。我堅信將來自己一定會是一個出色的老板,不信的話到時候再來采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