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近期在多個場合釋放了加息的不同信號,這種信號使得投資者們小心翼翼。不可否認,加息預期已經成為壓制市場信心的主要因素。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加息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投資者還應該把關注投放在貨幣政策的緊縮空間上,而不應過多關注一次不確定的加息。
緊縮性的央行貨幣政策預期是目前對市場心理影響最大的一個主要利空因素,伴隨著近期市場的持續下跌,市場對加息的不安猜測始終揮之不去。
正因為此,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分析和研究,能夠更好預判短期內市場行為預期的發展方向,也可以對分析階段性走勢格局,以及中期內的資金供求關系做較好鋪墊。
分析央行貨幣政策走向的一個主要信息在于對央行行長近期的發言表態,我們通過總結發現,央行行長近期發表的講話實際上釋放了多重信息。實際上,隨著時間推移,央行加息的不確定性增大。
第一次是在發改委提高油價和電價后,周小川表態將用更加有力的貨幣政策應對通脹,這讓市場的加息預期陡然增大。
但其日前又表示,信貸控制政策主要是為控制通脹而采取的臨時措施,并不是中長期的政策取向,周小川重申中國將逐漸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值得一提的是,周小川在回答記者關于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還是價格趨勢的提問時指出,雖然經濟學理論說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但實際上取決于人們如何去理解。
最后,在周一央行行長再度表態,盡管投機資本的流入令人擔憂,提高利率仍然不失為對抗通貨膨脹的一種選擇。他稱中國央行在運用貨幣工具時擁有多種選擇,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央行票據,存款準備金等等方式。當被問及在中國是否有調節利率對抗通脹的余地時,他表示,一切皆有可能,他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從央行行長近期的一系列講話中,我們發現其實際上是在釋放多重信號,雖然以物價為主要目標的貨幣政策目標短期內不會改變,但是央行行長的模糊表態,實際上代表加息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
08年以來,中國投資、出口的實際增幅都同比有所放緩,消費比較平穩,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總體上放緩了奔跑的速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初步判斷,2007年可能是此輪高速經濟增長的峰值,到2008年后可能會逐步回落。
這意味著,目前管理層政策要同時面對經濟增長放緩和物價上漲的雙重矛盾,而過度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風險是加息導致借貸成本上升,這將進一步加深經濟的頹勢,甚至將波及金融業。這也讓管理層在加息和提高保證金率的同時,難免會投鼠忌器。我們看到,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最高層已經一改前期抑制過熱的基調,開始逐步關心如何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其中主要意圖正是針對目前經濟發展大幅度滑坡的可能性,宏觀政策的基礎正在改變。
所以雖然央行貨幣政策目標直指平抑物價為主,但是經濟政策總體方針的調整無疑要考慮更多復雜因素,這大大干擾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央行加息決策所面臨的復雜性大大增加。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加息的可能性可能并不像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預期的那樣大,但是由于其可能性依然存在,加息必然是現階段蒙在大部分投資者心頭的一道陰影。尤其在市場資金供求相對緊張,投資者心理相對脆弱的現階段。
不過和加息相比,從中長期來看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目前經濟增長下滑趨勢日益明顯的壓力下,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空間可能日益縮減。從這個角度上而言,為一次不確定性加息的擔憂,而忽視了調控放松的中期趨勢改變有點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