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關注的目光中,“A股第一權重股”中國石油于2008年4月18日破發。此后的破發成為股市里的家常便飯,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市場低迷,買氣不足。未料想,時隔不久,出現股票跌破凈資產,市場價格信號失靈,人氣恐慌。畢竟,與破發比起來,破凈要更悲壯。
隨著股指的持續下跌,“破發”已成為股市中的一種常態,像大洋電機在上市的第二天就“破發”了,因此“破發”不再是股市里的新聞,除非新股上市當天即“破發”或開盤即跌破發行價。

比“破發”更悲壯的是“破凈”。因為新股的發行價格,在詢價機構與一級市場申購資金的哄抬下,常常有被高估的現象。許多上市公司的發行價市盈率都定位在二、三十倍以上,有的甚至在四、五十倍以上。因此,面對股指的持續下跌,在整個市場的市盈率都跌到20倍左右的情況下,那些發行價市盈率高企的股票跌破發行價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但凈資產則不同,那是上市公司最真實的價值所在,是上市公司總資產扣減了總負債后的結余,是貨真價實的。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最悲慘的事情莫過于自己手持的股票跌破凈資產了。
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事情確實在股市里出現了。繼“破發”之后,“破凈”也向投資者走來。據不完全統計,截止7月2日,股價“破凈”公司已有10余只。其中,股價較每股資產折讓幅度最高的深天健日前最低價為7.30元(復權價為7.44元),其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每股凈資產為10.03元,最低股價較每股凈資產折讓了2.59元/股,折讓幅度高達25.82%。
如果說只有某一家公司的股價跌破凈資產,人們還不能對熊市做出準確判斷的話,那么當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破凈”之列,或逼近凈資產的時候,那么這個熊市的信號是十分明確了。目前的股市就處在熊市之中,實際上目前股指的跌幅也證明了這一點。從去年10月的6124點跌到如今的2627點,股指大幅下跌了57%,這一跌幅已經超過了2001年至2005年那輪大熊市55%的最大跌幅。
因此,面對多家公司的股價“破凈”,面對股指57%的跌幅,任何認為目前股市還不是大熊市的觀點,都是不尊重客觀現實的。作為管理層來說,必須要正視這樣的現實,必須認識到當前股市形勢的嚴峻,而不應被非熊市論所誤導,以至作出錯誤的政策決定。
股價跌破凈資產,這也意味著投資者所蒙受的巨大損失。股價跌破凈資產,也即市凈率小于1。而從新股發行時的市凈率來看,一些股票的發行價市凈率就在2~3倍,5~6倍不等,而市場價市凈率更是在5~6倍、10~20倍。市凈率從5~6倍、10幾倍一路下跌到零點幾倍,這一路下跌的就是投資者損失的巨大資產。
股市跌破凈資產,也表明了目前政策救市之必要。救市,不僅僅是拯救92.51%的投資者,更是對中國股市最基本價值觀的拯救。當上市公司凈資產都不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在哪里?如此一來,投資者的信心何在?中國股市又如何能給投資者一個美好的未來。
所以,面對股價“破凈”,管理層更有救市的必要。如果任憑股價“破凈”繼續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破凈”的行列,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陷入到“破凈”的泥潭里,那么中國股市就真的要推倒重來了,但是,推倒容易,重來就不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