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使原本美麗的鄉村城鎮頃刻間變成了廢墟,廢墟下面不知埋葬了多少無辜的生靈!許多父母失去了孩子,許多孩子沒有了爸爸媽媽,幸存下來的人生活在永失親人的痛苦中。災難的陰霾籠罩著人們,特別是那些失去家園、失去學校、失去老師和朋友的孩子們,小小心靈怎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創傷?
同時,我們未親歷災難的孩子們,也在電視和家人老師的談論中,在各種獻愛心的活動中,間接地感受到災難的恐怖。 “地震”已經成為突如其來,又快速印在他們腦中的新詞匯。
如何讓孩子們擺脫內心的憂傷和恐懼,如何讓他們的脆弱變為堅強,如何讓他們對災區孩子的關愛成為自主自然的行為?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繪畫是對內心情感的釋放與抒發,可以無邊無際地把自己的想像、把藏在意識深處的痛苦表達出來。所以,繪畫在發達國家中成為兒童心理干預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兒童還無法像成人一樣用語言傾訴宣泄的時候,繪畫的疏導作用更加顯著。
我們的行動開始啦!所有藝術兒童工作室的孩子們都要為災區的小朋友畫一張畫,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安慰和祝福,而且這張畫還要送到四川小朋友的手中,讓他們看到畫,就知道北京有一個小朋友在關心自己,就會堅強起來、快樂起來!一幅畫交一個朋友,兩幅交兩個,當孩子們聽說自己的畫能交到災區的小朋友手里,都興奮起來,有的說,我要畫100張,交100個好朋友!
當孩子們動筆畫的時候,很自然地,你一言我一語說著災難的事情,他們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說的最多的是自己如何逃生,要躲在廁所里,還是躲在桌子下,都說著地震啊千萬別來這里,看來,他們內心已經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5歲半的楊宗翰在畫畫時選用了一塊塊的黑色,開始說是山上掉下來的大石頭,也正是他此刻內心的真實寫照,可畫著畫著變成了一列火車,他肯定地說:“這是開往災區送食品的火車,火車上裝有好多食品,有面包、水果,方便面……而且方便面都是我泡好的。這列火車到了災區后,小朋友們可以直接吃了,不會挨餓了!”
6歲的王一個畫了一個在喊媽媽的小女孩,大眼睛里流露著痛苦,紅色小嘴里伸出的舌頭,象征著小女孩聲嘶力竭的呼喚!最后,個個說,她一定能找到媽媽的。
4歲的林浩然畫得格外認真,投入,而且畫面色彩特別清晰,不再是以前那樣涂鴉式的畫畫了。當我問他畫上為什么點了那么多的綠色小點點,他告訴我說,“這些小點點都是房子,是送給災區小朋友們的房子,我希望他們都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不會再住帳篷了!”多么天真的想法啊,讓人感動!我對他說你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他聽了很高興,興奮地說:“老師,我還要畫,畫好多的房子,讓災區的每個人都有一個溫暖的家!”浩然連著畫了三張帶有不同綠色小點點的畫,希望災區的小朋友都能有一個家,都能快快樂樂地生活!
孩子們知道自己的畫能夠為災區的小朋友盡一份力、送一份溫暖時,是那樣地投入、那樣地忘我!他們內心對災難的恐懼已被愛的力量所替代,他們的焦慮也隨著色彩而消逝。隨著心緒的釋放,畫筆下盡顯出美麗的想像與色彩。
妞妞在畫中用紅色、桔色和黃色三種色彩做了有趣的組合,表示著通往新家園的彩色道路。這是一幅閃爍著明亮色彩的畫,點燃著人們內心的希望。
咪咪的畫面里充滿了綠色,綠色的天空,綠色的草地,綠色的樹林……樹枝上有一只小鳥在自由地歌唱,唱出對災區人們的美好祝愿,唱出地震帶給人們的恐懼與憂傷。
有的孩子用了自己認為最鮮艷的色彩,冰冰的畫中彩色的水果滿天飛,說是飛機空投下來的,住得最偏僻的孩子都能吃到,連失蹤的大熊貓也能吃到。
我們的孩子在繪畫中逐漸恢復了快樂輕松的想像,在關愛他人的過程中也讓自己更加堅強l
此次孩子們的所有繪畫作品都參加了由藝術兒童工作室組織、媽媽們參加的義賣,義賣所得善款已變成500套一應俱全的繪畫用品捐贈給青川縣橋樓鄉中心小學的500名小朋友。孩子們的作品也送到了中心小學的學生手中,還被掛在簡易過渡房的教室墻面上,讓教室有了美麗的色彩。災區的孩子們看到這么漂亮的畫,心中有說不出的快樂,每張小臉都樂開了花,也迫不及待地打開畫具,要畫出自己心中的情感世界……
我們確信藝術不僅能創造美、不僅能化解傷痛,更能傳播內心的關愛,藝術的力量并不強大,但卻溫柔而深刻,如同每個孩子和每對父母心中最無私的那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