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元
又名錫元,曦元。1947年生,山東諸城人。1969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深圳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文人畫研究所所長,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旅游聯誼中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認真”沒飯吃

亞明老師詼諧,談到畫畫和做人,說畫家人品重要,做人要認真,但話鋒一轉說畫畫不能“認真”,他的意思是指畫面僵、死、無生氣意趣,特別“文革”之后創作上的教條、刻板之風。他說一故事:孔子到某地游學,肚子饑餓,派弟子去村上討飯吃.弟子問一老翁,老翁聽說是孔子的學生,說:“我寫個字你認,認出來就給飯吃。”便寫個“真”字,弟子看了,便說:“先生,這是個‘真’字。”沒想到,老翁搖頭,說:“回去問你老師去!”弟子納悶,回來見孔子,孔子嘆息一聲說:“回去,認‘直’、‘八’二字!”弟子回去,果然拿了飯回來,弟子不解,孔子曰:“‘認真’沒飯吃!”事出何典不知。
勿求脫太早
我從陳大羽先生學畫,老師幫助制定各階段計劃,讀書、寫字、臨畫、刻印,時間既久,難免跳入先生“樊籬”,作品貌似老師,自己很著急。有次和老師談及此事,老師說“勿求脫太早”,并建議臨吳昌碩、趙之謙,臨漢印#8943;#8943;
當時,有種理論叫“打進去”、“打出來”,即下功夫,學其一家,“打”進門去,之后再下功夫博學多樣,“打”出門來,正如少林功夫。理論容易理解,但現實確難,談及當時很“紅”的幾家,不少自西畫入手,不必研習筆墨,而直接追求畫面效果,更有甚者,用洗潔凈、撈水紋、電熨斗等“特技”制作,如此習畫,不需入門便可。
大約1979年,浙江舉辦潘天壽的個人展,我被潘老的筆墨所懾服,當時站在展廳,深深感到潘天壽筆墨的震撼力。弄不懂具有什么樣的智慧和功力才能畫出這樣有九鼎之力的線來,看到吳昌碩題語“天驚地怪見落筆”,確有天驚地怪之嘆,后又見吳昌碩曾擔心潘天壽“求脫太早”,覺有開悟之感。風格是自然形成的,如有風格何必去求,如無風格求也無用,求來之“脫”并非真脫。觀美術史,有求脫而不脫者,有不求脫而脫者;有說不脫而實脫者,亦有說脫而實不脫者。
一點似羲之
讀書史,知有“一點似羲之”的掌故,說大書家王獻之年幼時練書法,用盡三缸水,日習夜練,后覺有進步,拿去給他母親看,母親翻看一遍,指著一字的一個點說,“唯有這一點似羲之”。誰知這一點原是羲之所為,獻之在將字拿給母親看前,先拿去給王羲之看,看到某字時,羲之見少了一點,便順手拿筆補了一點,誰知這“一點”讓明眼人一眼看出!以前覺故事而已,難免有些演義。但有一次江蘇畫院給一賓館畫布置畫,某中年畫家畫丈二《鐘山曉霧圖》,亞明老師過來看,畫家讓亞老師批評,當時只有我在場,亞老師說了一些意見后,說山石畫得弱,便拿起筆,順手皴了幾下,畫面頓生精神。后來宋文治、魏紫熙老師等過來,異口同聲說:“這幾筆皴得不錯!”畫家不說,但我心里明白,這“不錯的幾筆”恰恰是亞明老師畫的。
“可愛”而“可怕”

1991年香港榮寶齋出版我的畫集時,我在扉頁上寫道:“畫如其人,多么可愛而可怕的字眼,做人時還在掩飾,而畫卻全盤托出了!”
在香港講學時,常與友人論畫之雅俗,某日論及某畫家,大家認為其畫俗不可耐。后又談及其人,也正如畫一般,吹牛拍馬,阿諛奉承,見風使舵,諸如此類,當然這些又使他取得了“成功”。后大家把畫說成“心電圖”,心正則畫正,心歪則畫歪,反之亦然,故古人有畫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說。我則以為,做人時尚可做些姿態,而畫筆卻不會掩飾,或者畫筆難以掩飾也難說。我曾做游戲,叫人找一人的字來,我并不認識此人,我按字說出寫字人的性格、聰明度、作派、年齡、學識等,與該人實際不差上下,來人大驚。我說,我在解讀“心電圖”也!
阿拉“白相相”
一次在南京看朱屺瞻先生畫畫。他伏案理紙,手拿斗筆,飽蘸濃墨,然后眼不看畫紙,信筆在紙上“亂涂”,邊涂邊說“阿拉白相相”(上海話,即我玩一玩),涂完才看畫面,邊看邊說:“瓦特哉,瓦特哉(即畫壞了)。”一邊講一邊略加數筆成一片荷葉,再加花莖數竿,一幅濃墨荷花躍然紙上!中國畫的魅力就在這里,看上去漫不經心,游戲一般,實際上苦心經營。對高手而言看似游戲,卻筆筆有法,筆筆適度,整個畫面加一筆即多,缺一筆又少!此種精神內涵是畫之最高境界!
十余年前,有人埋怨中國畫家外出辦畫展時現場揮毫,使外國人一看,覺得中國畫這么容易,幾分鐘一幅,便把后來賣不起價歸罪于此!但實際上也未必,這些年,中國國內書畫市場逐步興起,中國人的價值觀主導,一掃此種顧忌。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訂某書家一幅字,書家要他一年后取。一年后來取時,書家理紙磨墨,然后筆走龍蛇,寫他所訂之字,來人自然有些不快,覺早知如此,不如一年前即時寫了給他。書家知其困惑,便請他去隔壁,打開門來,見滿屋都是廢字紙,來人隨手拿一張,原來寫的都是他所訂之字,這才恍然大悟。中國有句古語:“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如西方人不知此理,而由此看低中國畫,那只是他們不懂而已,不必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