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這個銀行業巨頭已經巨大到無論是監管者、客戶還是股東都不允許它倒下的程度,甚至重要到不允許其持續顫動。因為,花旗就是現代銀行的化身!
“Citi never sleeps”(花旗從不歇息)——這是在美國三部門聯合拯救花旗的方案被通過之后,出現在全球幾乎所有擁有花旗分支機構的各大國家媒體中的一則廣告。
不過,他不僅僅是廣告,對于沒日沒夜參與拯救談判的花旗高管們而言,沒有人會比他們睡得更少。
“現在安全了。”經過兩個未眠夜,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潘迪特(Vikram Pandit)舒了口氣。
華盛頓時間11月23日午夜,美國財政部、美聯儲以及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24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對花旗集團提供一攬子救助方案,主要包括撥款200億美元購買花旗集團優先股和3060億美元的風險貸款及有價證券擔保。
在花旗集團提供的一份書面材料中,潘迪特將其稱之為“美國政府和花旗史無前例的合作”,將有效應對市場信心不足和近期花旗股價下跌問題。
3000億拯救
花旗以2萬億美元的總資產處于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之間,是AIG的兩倍,在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2億個客戶。
顯然,花旗這個銀行業巨頭已經巨大到無論是監管者、客戶還是股東都不允許它倒下的程度,甚至重要到不允許其持續顫動。
除了向花旗展現慷慨之外,美國政府別無選擇。

救助方案細節如下:從7000億美元的TARP計劃撥款200億美元購買花旗集團優先股,其提供年利率8%的股息;財政部和FDIC向花旗提供3060億美元的風險貸款及有價證券擔保,主要包括住房抵押貸款、商業房地產貸款以及其他資產。而花旗將向其增發共70億美元優先股,提供年利率8%的股息,作為此次擔保的費用;花旗必須承擔這些資產造成的最初290億美元損失。其后的損失將由美國政府承擔90%,花旗承擔剩下的10%。其中財政部最高承擔50億美元損失,FDIC最高將承擔100億美元,其余的則由美聯儲承擔。
其中,來自不良資產清理計劃的200億美元、來自70億美元中的優先股費轉換成為資本金的35億美元和由資產擔保而釋放的160億美元,都將顯著增強花旗的核心資本充足率。
而且,該措施因不會增加現時的財政負擔而不需要經過國會審批,可以立即落實。
巴克萊資本銀行業分析師Jason Goldberg認為這一救助計劃比拯救AIG和兩房更為強有力:“政府已經從以往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了,這將為投資者減少更多的痛苦和壓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沈建光也表示:“該措施與布什政府任由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破產而使金融市場加劇惡化形成鮮明對比,亦顯示新政府已吸取救市態度搖擺不定將嚴重損害市場信心的教訓。”
“重點應該放在維持金融穩定上,而不是追究究竟該做哪些懲罰上。”花旗首席財務官Gary Crittenden將這一拯救計劃解讀為是政府未來將進一步穩定市場的暗示,他認為必要的時候政府還將給股票持有人以更多的保護。
不過在別無選擇中,美國政府還是做了不少取舍和選擇。美國財政部部長鮑爾森強調:“我們不會去購買那些風險貸款或者有問題的有價證券的。”
在最初的9月份公布的救市計劃中,7000億被認為是用來購買銀行的問題資產的。比如此前瑞士政府救助UBS時就采用將其價值600億的問題資產從其資產負債表中剝離。作為回報,UBS向瑞士政府發行了60億美元的可轉債。
但是這一救助方式廣受質疑。
“最初的購買問題資產的建議并不可行,因為你并不知道如何評估他們的價值。”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教授Geoffrey Wood表示。
于是最終呈現在方案中的“3060億美元的風險貸款及有價證券擔保”,被認為是一項創新的救助措施,花旗需要為這一保險產品支付一定的費用。
此外,參與談判的人士透露,監管當局還考慮過投資300億美元在花旗上,包括15億美元的優先股和15億美元的普通股。鑒于在公開市場購買普通股會增加那些短期內賣出花旗股票打算逢低再進以獲取股價下降帶來的收益的投資者的壓力,這一方案最終被放棄。
徘徊的恐懼
隨著方案的宣布,花旗的股價也從宣布之前那一周的每天下跌,到11月24的反彈飆升,盤中一度上漲62%,達到6.14美元。
“在花旗銀行面臨清盤的厄運之前,美國當局已經積極推出救助措施,這不僅及時地防止了花旗倒閉在金融市場掀起新一輪的恐慌,而且意味著有國家的信用作為支持,以后將不會有重量級的金融機構倒閉。前者有效地防止了金融市場通過自我實現的特性加劇金融動蕩,后者則從根本上緩解了金融市場中極度恐慌的情緒,并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沈建光表示。
但是恐懼依然存在,即便是11月24日花旗股價大漲,其現在的股價水平也仍然低于美國政府接到花旗救助請求時股價的45%。市場數字表明信心并未完全恢復。
來自花旗競爭對手的人士指出,美國政府的優先股計劃并不能吸收花旗將來的任何損失,除非普通股已經完全崩盤。他認為給美國政府優先股的分紅計劃也將吞噬花旗未來一部分利潤。
該資深銀行業人士表示:“這一計劃給予花旗一定數量的氧氣呼吸和審視一下自己的選擇,但對于痊愈,則不足夠。”
甚至有分析人士戲稱,恐怕花旗還會再次擁有“不眠之夜”。
平靜的花旗中國
11月25日、26日,花旗集團的金融教育峰會在北京舉行,其亞太區眾多員工齊聚北京。沒有人愿意對救助計劃做過多的評論,與會者心照不宣地“只談金融教育”。
不過,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歐兆倫,11月25日還是表示“花旗(中國)流動性很好”。
同一天,花旗(中國)副行長唐仕敏(Stephen.r.Thomas)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也是剛得知這一消息不久。我想它對我們的幫助會是強有力的,是個好消息。”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24日刊登了公司董事長歐兆倫致客戶的一封信,稱銀行的資本金充足率遠高于監管部門8%的最低要求,存貸比遠低于75%的上限監管指標。
他表示,全球各國政府為積極應對這場金融危機向金融系統提供了明確的支持,中國客戶在花旗的存款是絕對安全的。
信中說,該行對一些極端狀態下的潛在風險進行了仔細的評估,就花旗現有的資本、流動性和持續強大的現金流狀態而言,即使在這一困難時期,花旗也完全有信心將財務狀況保持在一貫強勁狀態。
花旗在華目前有8家企業銀行分行,24家個人消費銀行網點,超過3500名員工。花旗集團在華投資的金融業主要是浦發銀行(3.78%)2.14億股;廣發銀行20%,并擁有經營管理權;另外持有一些地產項目。
在11月25日金融教育峰會的開幕式上,第一次來到北京的花旗集團金融教育主管W.Bryan Lewis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當下,金融教育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這距離美國政府拯救花旗僅過去兩天時間——既是一個強調又是一個警醒。
亞太市場松氣
美國政府出手拯救花旗銀行,令亞洲市場松了一口氣,認為環球金融體系避開了一場災難。
不過,亞洲股市的金融公司股票繼續下跌,反映了投資者對銀行業問題的持續擔憂。
批評者說,拯救計劃最終將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這無疑是在獎勵銀行,冒不可接受的商業風險。
中國廣州市的廣發證券公司首席研究員余曉宜說:“這挑戰銀行業的現行條例,并可能影響公平競爭。”
不過,許多人歡迎這項拯救全球金融體系的措施。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學家全德健指出:“如果他們不伸出援手,虧損情況將難以想象……規模比雷曼兄弟大許多。”
花旗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就進軍亞太市場,其亞太辦事處今年第三季的收入達到44億6000萬美元,凈收入6億9500萬美元。
亞洲一些銀行持有花旗擔保的債務或投資,但總數不詳;其他銀行可能與花旗沒有直接關聯,但卻會因為對手蒙受虧損而受影響。
分析員亨賽克說:“我們不知道數額有多大,但(亞洲對花旗的)暴險程度肯定很大。”
盡管亞洲銀行所持有的房貸擔保證券,比美國和歐洲許多銀行來得少,但投資者仍拋售亞洲銀行股票。
韓國最大銀行國民銀行(Kookmin Bank)的控股公司KB Financial集團股價暴跌了11%;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股價下跌2.4%;在香港掛牌的匯豐銀行跌3%;中國平安保險滑落4.9%。
還能救多少?

若說General Motors(通用汽車)等三大車廠代表五、六十年代美國在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Citigroup(花旗集團)就是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經濟龍頭的象征。從美國到歐洲到中國,從香港到亞洲及其它新興市場,幾乎任何重大的商業融資協議、集資活動、金融市場變革都看得到花旗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有不少人甚至說,花旗就是現代銀行的化身!
只是,現代銀行的化身也逃不過近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最嚴重的銀行業危機的沖擊。對人心已極度虛怯的美國以至全世界來說,花旗這個名字有豐富的象征及實質意義。一旦花旗倒下,將有更多投資者及存戶質疑美國及全球銀行體系是否健全,將有無數的銀行、投資銀行、企業及私人客戶蒙受重大損失,令金融及經濟秩序難以再維持。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美國政府經過周末的反復談判及考慮后定出極罕有的大規模拯救方案,一方面注入新資金加強花旗的財政實力,另一方面為花旗的不良資產包底,總值高達三千多億美元,從而消除市場對花旗可能因“有毒資產”太多而財政不穩的憂慮。
這是美國政府繼拯救房利美、房貸美及AIG后另一次大型救市行動,七千億救市基金在多次注資、入股及貸款后則剩余三千多億美元可用。
問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拯救行動并未能讓金融市場回復較正常及穩定的運作,金融體系的資金黑洞仍然在不斷吞噬金融機構的資金、資本及穩健性。原來被視為較穩健的傳統商業銀行如花旗、渣打也成為被質疑、被沖擊的對象。結果渣打銀行要宣布供股集資以增加銀行資本,花旗則要由美國政府出面拯救。若果這樣的信心危機繼續向其它大型商業銀行擴散,若果有其它大型商業銀行集團要被迫找尋各種方法救亡,信貸緊礎的問題固然難有改善,經濟衰退固然會進一步惡化,各國政府包括美國政府能否繼續力挽狂瀾,拯救受困機構避免倒閉,拯救金融體系避免崩潰也是疑問。
斷臂求生
最新消息是,花旗集團已決定出售其在日本的一個分支機構——日興-花旗信托銀行。
從12月初開始,花旗將通過招標方式確定買家。據悉,三菱UFJ信托銀行、住友信托銀行和瑞穗信托銀行等相關機構可能參加競標。預計賣價在數百億日元(約95日元合1美元)。
據悉,日興-花旗信托銀行擁有資本金200億日元,今年9月底時的從業人員為136人。1993年其成立時名為日興信托銀行,2001年被花旗納入旗下并改名。
此前,花旗集團已經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5萬多人。有報道說,遭裁員業務單位也包括其在日從事個人證券交易服務的日興證券公司。該公司將在40歲以上的員工中募集提前退職人員,并將壓縮管理層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