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在奧運大舞臺上完美謝幕的時候,下一站—倫敦上場了,緩緩駛進的雙層巴士、一群青春四溢的舞者、曾創造了國際唱片歷史的麗安娜·路易斯與吉米·佩奇的和諧二重奏、大衛·貝克漢姆的臨場一踢、結尾出現的五彩雨傘,不論這些獨特的倫敦元素在8分鐘閉幕表演里被賦予了怎樣的意義,毫無疑問的是,倫敦作為第三十屆奧運會舉辦方,將在下一個四年里成為世界新的關注點。
關于倫敦在閉幕式上的亮相,張藝謀曾說:“倫敦的八分鐘亮相創意很好,最好的創意是不依賴于主辦國提供的舞臺和平臺,倫敦就非常巧妙地運用了‘雙層巴士’這一極富倫敦特色的交通工具作為舞臺,這是一個流動的舞臺,幾乎不受所謂的場地限制。”
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奧運會歷史上唯一在1500米項目上兩次奪冠的運動員,他曾經逆轉乾坤,為倫敦奪得了第三十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在接受《奧運經濟》采訪的時候,他提前揭秘,第三十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將以現代的方式詮釋倫敦文化和倫敦價值,并在整個奧運會和殘奧會中著力突出對于運動員的關注。
兩個8分鐘同一個故事
在閉幕式8分鐘表演中,倫敦奧組委開創了一個先例,因為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一國奧組委在兩個“8分鐘”表演中使用同一主題和許多相同的演職人員。倫敦奧組委解密,奧運會閉幕式上的表演體現的是從倫敦到北京的旅程,而在殘奧會閉幕式上,則意味著從北京到倫敦的歸家之旅,其實這是同一個故事的上下部。
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恢宏隆重相比,倫敦的閉幕式表演則較平民化,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激情,早在2005年投票日前,《泰晤士報》就在一篇評論中曾寫道:“巴黎是好,但巴黎只是個博物館,里面都是老邁的東西。而我們倫敦卻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而這種青春的氣息,在奧運會和殘奧會的8分鐘表演中,表現無遺。
英國砍兜口舞團、動物西部族舞團和英國皇家歌舞院舞蹈演員們在舞臺上隨性而舞,表演嘉賓麗安娜·路易斯、吉米·佩奇、大衛·貝克漢姆、鼓手切麗絲·奧塞、酷酷的“尼爾森”勛爵在臺上本身就是青春的同義詞,觀眾在舞臺上很難找到真正的主角,但在這8分鐘的時光流動中,倫敦確實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2012年倫敦奧運會進行時
距2005年7月6日倫敦被授權為奧運舉辦城市已有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之間,擁有越來越多奧運元素的倫敦緩緩地向著奧運之城挺進。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主要由兩個組織負責,一個是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及殘奧會組織委員會,這個機構為私營機構,主要負責2012年奧運會的籌備和舉辦工作,其資金來源主要來自于私營部門,將通過贊助、票務、轉播權及銷售商品等途徑籌集20億英鎊;另一個為由政府資助的奧運交付管理局,主要負責建設新的奧運會場館并按時交付使用,他們的預算主要來自政府部門。
目前倫敦奧組委已經確定了六個重要的國內一級贊助商:英國勞埃德信托儲蓄銀行集團、法國電力能源公司在英國的子公司、阿迪達斯、英國航空公司、英國電信及英國石油公司,此外,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已簽約成為倫敦奧運會二級贊助商。
當問及塞巴斯蒂安·科通過剛剛閉幕的北京奧運會獲知了哪些中國本土企業時,塞巴斯蒂安·科脫口而出說出了兩家企業的名字,生產徽章的華江文化以及熊貓煙火,據悉,在北京奧運會上斬獲頗豐的北京華江文化有限公司此時又擁有了另外一個身份:倫敦奧運會徽章品類的獨家特許經營商,是倫敦奧組委批準的全球三大特許經營企業之一,而熊貓煙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趙偉平也曾于奧運會閉幕式的前一天晚上與倫敦市長和倫敦奧組委官員溝通過2012年倫敦奧運會焰火的燃放權的問題,很可能,在下一屆奧運會,熊貓煙火要遠赴異域,渲染出倫敦開幕式的絢爛之夜。
申奧大逆轉
如果不是塞巴斯蒂安·科,或許倫敦的第三次奧運之路要走得更遠一些。當初,共有五個城市爭奪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巴黎、倫敦、紐約、莫斯科和馬德里,而巴黎在五個城市中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盡管評委拿著選票的手尚懸在空中,但似乎巴黎更有吸引選票的魔力。不過,當2004年5月塞巴斯蒂安·科取代芭芭拉·卡薩尼成為新的奧申委主席的時候,一切都發生了逆轉。
塞巴斯蒂安·科上任后,內外兼攻,一方面積極博取國內人民對倫敦申奧的支持度,另一方面則走遍全球游說國際奧委會成員,在上任后的8個月內,塞巴斯蒂安·科徹底改變了倫敦的申辦綱領,積極突出倫敦的國際都市形象和深厚體育文化背景,并把重點放在激勵倫敦兒童、乃至全球人們熱情投入運動事業上。2005年2月6日,國際奧委會評估對倫敦進行了實地考察,繼而在6月份的國際奧組委的評估報告中,倫敦獲得了巴黎相同的評語:“很高水準”。
2005年7月6日,國際奧委會第117次全會在新加坡舉行,這一天將投票決定哪個候選城市將獲得第三十屆奧運會的舉辦權。莫斯科、紐約、馬德里在前三輪的投票中先后出局,最后的一輪投票,將是倫敦與巴黎的雙雄對決,投票結束一個小時后,公布了投票結果:倫敦54票,巴黎50票。
“當我12歲的時候,我走進了一個非常大的學校大廳,當時一臺黑白電視機播放墨西哥奧運會110米跨欄的比賽……”很多人依然對塞巴斯蒂安·科這段聲情并茂的奧運陳述記憶猶深。國際奧委會委員海博格后來表示:“很多被倫敦陳述打動的委員,是‘用心而不是用腦’去投的票。”來自意大利的委員布魯諾·格蘭迪也認為,倫敦是靠塞巴斯蒂安·科最后的精彩陳述,贏得2012年奧運會舉辦權的。格蘭迪說:“他陳述的方式與眾不同,不是照本宣科地閱讀,而是用心在演講。他曾經在賽場上勝利過,而今他依然以一種屬于運動員的方式,一種自然而真實的方式取勝。”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塞巴斯蒂安·科在800米比賽中以0.45秒的劣勢輸給了史蒂夫·奧維特,以銀牌得主的身份站在了領獎臺上。奧維特挑釁地說了一句“你永遠不是一個保持紀錄的選手”, 頗受刺激的塞巴斯蒂安·科在隨之的1500米比賽中吸取上次失利的教訓,在比賽中提前加速,跑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奧維特僅得銅牌。
翻閱塞巴斯蒂安·科的履歷,不論他在賽場上對于金牌的偏執,還是在申奧進程中偏執地決勝獅城,由古推今,在他的主導下,我們應該能夠期待到四年后另一場精彩的奧運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