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全球網球四大滿貫公開賽的歷史,你會發現每一個名字都具有著百年的沉淀。溫布爾登、法國、美國、澳大利亞這四大賽事,早就成為眾口皆碑的網球賽事。他們有厚重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忠實的觀眾、幾乎所有的大牌球星,擁有成功網球賽事所擁有的一切。而當5年前,中國網球公開賽第一次亮相世人的時候,讓人們尤為驚愕的是其“向第五大滿貫邁進”的目標,相信在其掌門人張軍慧的的身上,“口出狂言”的評價已經是手下留情了。但中網也的確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眷顧。2004年的首站,是北京乃至中國第一個高級別的網球賽事,同時,中國女子網球雙打選手李婷與孫甜甜在一月前剛剛獲得了雅典奧運會的金牌,這是中國網球史上前無古人的突破。如同丁俊暉成名后中國人開始追逐斯諾克一樣,國人對網球關注也逐漸升溫。再加上籌辦奧運會的舉國環境下,僅僅5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已經走過了其他賽事需要奮斗30年的歷史。“第五大滿貫”也好像距離中國近了許多。

講述:張軍慧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總經理
奧運經濟:中網在5年的運作過程中,獲得了哪些成績,目前影響力?
張軍慧:中網到今年已經是五個年頭,可以說是蹣跚起步,2004年在北京落地開始運作,回想起來也是記憶猶新。最開始北京沒有場地,沒有運作經驗,臨時搭建的團隊,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但第一年的觀眾就很踴躍,場館的運營與賽事的管理還都是很不錯。在第一年是與TOM開始合作的,我們提出了一個口號“向第五大滿貫”邁進,這個目標當時是倍遭爭議。有的人不理解,我們是向第五大滿貫邁進,有一個目標,至少說明我們有這個想做將軍的心。很多人都提出了反面的看法,中國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影響,場館設施等等都是問題。我也理解,確實四大滿貫中最年輕的澳網都有105年的歷史,確實差距非常的大,但是我們一直堅持朝著這個目標去走。經過5年的努力,也已經初見成效,現在中網已經敢稱自己為前8大。
從明年中網就會全面升級。2009年,除了四大滿貫之外,ATP(國際男子職業網球協會)、WTA(國際女子職業網球協會)將會推出4個超級賽事,分別是馬德里、邁阿密、印第安威爾斯和中國網球公開賽。在亞洲,中網已經是首屈一指的賽事,這一成績的獲得與我們過去5年的積累是相關的,特別是我們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在賽事組織和商業開發上也獲得了很多國際品牌的認可,比如奔馳、索愛、勞力士、松下等知名企業都與我們簽訂了贊助合同。特別是像勞力士與奔馳這種企業在全球都有贊助網球賽事的歷史,它們能夠傾注一個新興地區的行業賽事,也說明了這些深知網球文化的企業對于一個賽事的認可和對市場的關注。這也反證了ATP與WTA對我們的認可,贊助商的評價有時候比它們的觀察更細致。從這些方面看,中網在近年來正在逐漸地走好。
我們剛做完票務的總結,過去五年來賽場的觀眾一直是逐漸的遞增,今年日均流量達到16000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預選賽的游客大幅度的增加,達到10000人,這是因為我們在預算賽中融入了很多娛樂的元素,比如我們的開幕式、嘉年華、美食大道等等。很多人的傳統體育消費觀念在逐漸地改變,過去那種單純在比賽時來觀看一兩小時比賽的消費觀念逐漸轉變為體育休閑的理念。觀眾在這里可以有一整天的休閑時間,不光可以觀看比賽,還能在期間吃喝玩樂。形成一種娛樂的氛圍,這就與國外的網球大賽的氛圍基本相近。這也說明我們文化體育產品的消費觀念也在改變,所以在開賽第一天觀眾可以達到10000人足以說明很多進步,包括國外的賽事,開賽頭一天時觀眾都不會很多。
網球比賽要用明星吸引人,要用精彩比賽吸引人,也要用更多的網球文化元素去吸引人。四大滿貫比賽中絕大多數球迷都不會去挑明星,會到處觀看,也不刻意地去挑人,就是從比賽當中去享受,他要的是那種感覺,他們也懂網球。中網的改變,今年尤為突出,從單日的數量,人群場內的消費觀念上都有很大的改變。
除此之外,我們的贊助收入也在增長,今年增長了24%。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勢頭。在參賽球員中也要比以往的表現更好,今年的女子球員中世界排名前10的來了6位,男子球員在邀請時排名前5的全都參加,最終羅迪克獲得了冠軍,世界第一的揚科維奇獲得女子冠軍。
從這一屆整體的走勢看,我們在向著國際頂級賽事的方向走,也向著我們第五大滿貫賽事的目標靠近。這里還有一個標志性的象征就是中網的賽事組織上第一次實現了男女比賽在同一周進行。以往的比賽是第一周進行男子,第二周女子。現在的賽制已經與大滿貫賽制完全一致,在賽事的組織有很多細節方面需要注意,因為男女賽事有不同,在賽場轉換上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這些問題我們都得以圓滿完成解決。這也為明年中網的全面升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這幾年的運行,我們整體的賽事,運行服務,贊助商的合作包括觀眾對我們的認知都已經基本上可以接受了。當然,與大滿貫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大滿貫是百歲老人的話,我們只是剛剛壯年。5年之內的運營能到壯年已經很不容易了,明年的升級還是有很多內容要調整,明年的比賽將會轉到奧林匹克網球場舉行,今年還是在北京南城的光彩球場。現在ATP與WTA也提出了奧運網球場地也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要求,與全球公認的商業化賽事要求還是有所不同,奧運網球場目前還是比較單純的比賽球場。商業色彩比較淡,在舒適度、娛樂化、近距離感受、商務活動等方面要求,比如高端的商務人士會要求有VIP包房,有香檳供應,有休閑娛樂的設施等等,對于這些方的要求面我們在場館中會做相應的調整。
總的來講,5年走來,能得到各方面的認可,我們也算是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2009年的升級奠定了基礎。當然這與奧運也有直接的關系,城市、球場等硬件方面的提升就不用多說,更多是軟件方面的轉變。從領導、主管部門,各相關單位、廣大受眾他們對體育的認知和對體育發展觀念的提升改變,對于我們賽事有很大的幫助。
奧運經濟:中網的市場開發情況?
張軍慧:網球運動所具有的優雅、高品質和貴族氣息使我們在贊助行業的選擇上有自己的特性,我們通常會在手表、汽車、飲料、家電包括醫藥行業選擇合作伙伴。還有金融機構、保險機構。這類的行業對于網球比賽會比較感興趣,因為他們的客戶與網球的觀眾在一定范圍內有高度的融合度。企業方面的選擇上更是簡單,以中網這個等級的賽事,合作企業一般都是行業的領軍人物或者至少是前三甲的企業。奧運會的贊助商排他性的做法已經被很多大型賽事所借鑒,我們也一樣。中網的贊助商分三個級別,入門級的白金贊助商、再高一級的鉆石贊助商和最高級別的首席贊助商。像北京奔馳就是今年中網的首席贊助商,它的企業標識與中網的融合度是百分之百,在推廣過程中是完全曝光。中網的商業開發在第一年挺艱難,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是以20%以上的額度遞增,在贊助商中與奧運會贊助商也有重復的企業。2008年的贊助金額,白金70萬美金、鉆石120萬美金、首席贊助350萬美金。
贊助商的支持我們當然會有很好的回報,中網是一個國際賽事,在國內的轉播是與CCTV5在合作,國外的轉播Usport和ICE幫我們進行一些轉播工作和轉播銷售工作。所以傳播觸及的范圍還是非常好,電視轉播是體育賽事最好的回報。另外我們會做一些訂制的推廣。從每年3月份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全年的中網推廣活動,涉及到全國的十個城市。未來還將退出中網的業余網球聯賽、為企業訂制的高端沙龍、這些推廣活動都會跟企業有相對緊密的聯系。從公共類的宣傳到線下的活動都可以涉及,這些活動基本上可以滿足企業從品牌、渠道、客戶等方面的推廣需求。
比較有趣的一個活動是我們推出的中網拉拉秀,屬于拉拉隊隊員的一個活動。我們在大學校園里選拔了100個大學生,青春靚麗的女孩子們,她們在比賽的時候作為拉拉隊員的引導員。決賽的時候還會現場帶動表演網球的拉拉操,這個項目是與服裝贊助商KAPPA合作的。KAPPA公司每年都會為拉拉隊員設計新的隊服,這些拉拉隊服的款式也作為他們在當年的新款上市,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還增加了與它相近的款式服裝的銷售。在大學生市場上,KAPPA是很受歡迎的一個品牌。另外一個合作伙伴青島啤酒,每年在中網的賽事期間都要舉行青島啤酒日,他們有一個在奧運會期間制作的大篷車,今年的中網上,大篷車也開到了中網賽場外舉行演出,搞網球游戲、啤酒狂飲競技。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的活動。包括青島啤酒、喜力、嘉士伯這些啤酒品牌都很積極的參與網球比賽的贊助。
奧運經濟:參加中網的球員在國內有沒有商業的開發?
張軍慧:目前我們在運作的球員中有伊萬諾維奇,今年與新浪網在中國推出她的中文博客,很受關注。也有企業表示了想與她合作的意向,但是在國際上,這些大牌球員的身價是非常高的。很多中國企業對他們的價格還不是很了解,而且我們的企業有時候對球員在應用上不是很了解。有些企業在合作上通常就是短期的一個合作,甚至是老板的一時興起的想法。在合作的方式上一定要考慮清楚,這些球員平時不在本土,很少甚至無法參加商業活動,就是簡單地應用他的一張照片,就要花費幾百萬,這個投資是具有很大風險的。
奧運經濟:成功的體育賽事應該具備哪些要素,您如何看待奧運會后中國體育市場?
張軍慧:網球賽事的成功與所有體育賽事的要素是一樣的,要有球星,明星效應不可缺;要有好的競賽體系和競賽管理,像網球是全球排第二位的良性的競賽體系,它有管理、積分、晉級、高獎金等;第三是強勢媒體的加入。就是這三個要素決定了一個賽事能否成功,當然這其中還包含了專業性、細節管理等方面,首先得具備這三個要素。
奧運經濟:每年中網的運作費用和收益情況?
張軍慧:賽事的直接運營成本是七千萬左右,收入上接近持平。
奧運經濟:談談第五大滿貫這個目標?
張軍慧:什么時候可以達到第五大滿貫這個目標的確很難回答。但是中網是最具有成為第五大滿貫賽事的先決條件。現在除了四大滿貫賽事外,國際上還有四個超級賽事是最有可能成長為大滿貫級別的賽事。這四個超級賽事有兩個在美洲,一個在歐洲。而歐洲已經擁有了兩項大滿貫賽事。由于本州很近的距離有了大滿貫賽事,在其附近就很難再產生大滿貫賽事。大滿貫不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概念,所謂大滿貫籠統地講就是囊括了區域內所有與網球相關的人和事物。在亞洲目前沒有比中網更好的網球賽事,這是中網最有希望成為第五大的關鍵之處,地域性很重要。在歐洲近距離地擁有溫網和法網兩大賽事已經很難得了,這是在歷史上溝通的不便,這兩個國家有悠久的網球歷史等種種原因才出現。除此之外,網球的商業化發展最快的時期在美國,美網比賽已經成為美國網球所有賽事的代表。澳大利亞也是全國統一管理,它的網協是董事會制定,澳網是所有賽事的頂端,所以也不太有希望再有大滿貫的出現。綜合地講,中網還是最有希望的。當然大滿貫不是一個口號,需要人們的認知,從心里的認可。我們現在還是有差距,這個目標我認為也是很有希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