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甌海區澤雅鎮石橋村的村民潘永友和妻子像往常一樣,開始忙碌著做老豆腐了。潘永友夫妻倆已經做了七年的老豆腐,習慣了早起。
做老豆腐過程比較繁瑣。首先要磨豆子。把磨好的豆糊放入鍋中燒熟后舀進紗巾過濾掉豆渣,瀝出豆漿。往豆漿里點鹽鹵是做老豆腐的最關鍵的一道工序,耗時也最長。點了鹽鹵的豆漿即成了豆花,經過七八次的點制和打豆花,待水清花白時,把豆花連水倒入紗巾瀝水,然后包扎壓榨。壓榨好的老豆腐像一個大磨盤,用刀劃分成一塊塊后放入另一個干凈的木盆中。農家的老豆腐就這樣做成了。
晨曦中,出水的老豆腐白嫩細膩,豆香四溢,勾起人的食欲。用刀切一塊嘗嘗,鮮美中有著淡淡的咸味。所謂老豆腐,就是這種農家用鹽鹵點制而成的豆腐。澤雅農家人都會制作這種鹽鹵豆腐,是莊稼人的平常生活技能之一,就像把番薯曬成番薯棗,把米粉搗成米糕這么普通。如果你要問老豆腐到底年齡有多老了,村里最年長的老人也答不出來,他們會說阿太手里就有了。
在農村,老豆腐自古以來就是一道經典的農家菜,以前農家過年的時候才做這種豆腐,很多人只在童年吃過。近年來,隨著澤雅休閑旅游業的日漸紅火,來回味農家菜的游客不斷增多,一些農家特產開始變得緊俏,其中老豆腐的需求量尤其大,澤雅農家人從客人喜愛老豆腐的眼光中看到了商機。
石橋村是一個專產老豆腐的產業村。石橋村毗鄰澤雅四連碓造紙風景區,來往游客多。除了像潘永友這樣純手工制作鹽鹵豆腐的農家外,去年3月,當地農民還聯合籌建了一個老豆腐制作有限責任公司,注冊了商標。一年來,石橋老豆腐產業發展迅速,村里日產老豆腐約2000公斤,每天早上8時左右,所有豆腐即被從遠近趕來的客戶購買一空。如今,全村從事豆腐加工的村民有近百名,占全村在家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老豆腐已成為石橋村特色農業生產的一個亮點,一把致富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