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0%,農村的發展對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可以說,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而農村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農村的教育決定了中國的未來。因此,正視當前農村教育綜合改革面臨的問題,大力改革與發展農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是新世紀我國農村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我國農村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內目前的主流觀點,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方財政困難,教育投入少,辦學條件差。由于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地方經濟的發達程度直接影響基礎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在“老、少、邊、窮”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難度極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現象依然存在;許多農村教師工資水平較低,城鄉教師實際收入差距大。
(2)農村中小學輟學率有所反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造成:一是現行教材與農村實際脫節,學生學習困難,成績差;二是教學資源貧乏,教育教學質量差,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厭學情緒大;三是部分教師缺乏師德師風,嚴重違背教育規律,師生抵觸情緒大。這幾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長支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當然,家庭經濟貧困、家長對子女的學習缺乏遠見、新的“讀書無用論”等因素也是造成學生中途輟學的主要原因。
(3)農村學校師資總體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由于國家對農村和城市學校建設的投資不均衡,導致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惡劣,教師待遇差、工資低,許多骨干教師流向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
(4)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5)農村中小學布局不盡合理。
(二)農村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為什么會出現上述困難?這里如果要歸結起來,應該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結合國內目前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現行的教育體制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應試教育在農村根深蒂固,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制度下,更是把農村的中小學生引上了應試的道路,使原本就脫離農村實際的教育走得更遠了。
(2)農村教師的待遇不高,激勵機制不合理,造成農村教師隊伍素質不高,影響了農村教育質量。
(3)單純的以學校為主要場地的單向教育模式,使學生缺少接觸、了解、認識、適應社會的機會。
(4)政府投入經費不足。雖然我國各級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連年增加,但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村教育全面發展的需要,并且沒有有效的經費投入監督機制,尚未完全落實的“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也不能保證充足的教育投入。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大多數縣財政薄弱,難以有更多的資金投向義務教育。
(5)資源分配不公平。目前的教育資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6)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不協調。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農村教育并沒有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一直在沿襲城市教育的發展模式,缺乏農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教學內容缺乏聯系地方實際,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