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政府背后一間狹長的養殖場里,碩大壯實的滎經長毛兔們,正瞇著紅眼睛等待開飯。“寶貝些,多整點!”鐵籠子外,一位年逾四十的農民大哥,一邊樂呵呵地念叨著,一邊把新鮮的菜葉放進籠子。
看得出,這位名叫段治坤的農民大哥,心情不錯。
剛剛獲得了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聯合授予的“2007年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段治坤的心情當然好。
“我養兔子,從未虧過本”
三言兩語的閑聊間,便覺得46歲的段治坤,很自信。 “我是縣上最早的長毛兔養殖戶之一。”段治坤笑道,“到現在為此,已經養了27年的兔子,其間從未虧過本。”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段治坤開始飼養長毛兔。那時候,長毛兔養殖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對這些毛茸茸的兔子,人們既不了解,也不知道飼養它們到底能不能掙到錢。“要搞養殖,就要先看行情。”擁有多年禽畜飼養經驗的段治坤在開始飼養之前,主動了解分析了長毛兔的市場行情,覺得只要技術好,從這行當“盈利沒問題”。于是,段治坤18歲那年,開始養他的第一批兔子。“第一次,我養了兩只。”
“搞養殖,最重要的是懂技術,了解動物的習性,防治疫病,提高飼養品質。”從小就喜歡動物養殖的段治坤深諳此道。為此,段治坤把當獸醫的父親拉來做自己的“專職顧問”。光靠老父親不行,在“經悠”自家兔子的同時,段治坤也忙著給自己充電,縣上和川農大的技術專家們,成為他常常討教的對象。各種各樣的科普書籍,從滎經縣到四川省的養殖講座培訓,都是段治坤的老師。
通過各種渠道學來的科學養殖知識,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再加上“早做準備早預防”的憂患意識,既給了段治坤經濟上的回報,也讓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自學成了“土專家”。“無論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兔毛100多元錢一市斤的行情,還是遇到價格波動,一市斤兔毛只賣18元錢的‘困難時期’,我養的兔子們,都沒有讓我虧過本!”
造福鄉里的科學“歹心”
通過十多年的辛勤付出,憑借著科學的頭腦和苦干的精神,段治坤成為鄉上的長毛兔養殖大戶,自家也邁入了“勤勞致富”的門檻兒。這時的段治坤,卻開始“打起別人兔子的主意”。
“1997年,對鄉上的長毛兔養殖,我起了‘歹心’。”段治坤開玩笑道。
那年,富裕起來的段治坤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家鄉的父老鄉親。“如何帶動鄉親們一起富裕?”這個問題就是段治坤口中的“歹心”。
為了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段治坤再一次求助于科學。多年的經驗和學來的科技知識,讓他想到了通過人工授精這一手段,來提高和優化長毛兔種群的產量。為了讓這一想法成功實行,他跑到川農大向畜牧專家請教兔子人工授精的專業技術,還專程到成都參加四川省畜牧獸醫總站舉辦的培訓,學習相干的專業知識。科學理論的支持,讓段治坤的設想有了實施的可能。于是,他自己掏錢購買種兔,建立了滎經縣天鳳鄉長毛兔種兔場,在川農大和縣上畜牧專家的幫助下,反復為鄉親們飼養的兔子進行人工授精,改良本鄉長毛兔,提高產量。
“為大家進行長毛兔人工授精,每只兔子收取五元的費用。這樣,既能提高長毛兔產量,又可以規避新品種高昂的更新成本,可謂一舉兩得。”段治坤說道,臉上帶著自豪,“鄉親們的反應非常熱烈,絡繹不絕地來找我幫忙,縣上其他鄉的養殖戶,也跑來找我。在長毛兔養殖行業,我在雅安市也有了點名氣。”
經過改良,農民們飼養的長毛兔產毛量更上一層樓。
邁向市場的致富腳步
品種的改良,產量的提高,讓鄉上的廣大長毛兔養殖戶歡欣鼓舞。而這時,段治坤的目光,則開始在另一個領域擴展致富空間。
2004年,開始在經營銷售層面思考致富路徑的段治坤,發起成立了天鳳鄉長毛兔協會,把注意力從單純的科學養殖擴展到了市場營銷,開始帶領鄉親們向市場邁進。“有了高產量高質量的‘產品’,能不能打開市場,保證銷路,就格外重要了。”段治坤說道,“要有規模,才有效益,把鄉上的兔毛集中起來出售,形成具有一定信譽的品牌,這樣才能讓更多的長毛兔養殖戶一起富裕。”
豐富的經驗,過硬的技術,可靠的保障,再加上保質保量的誠實信譽,讓“天鳳兔協”的種兔和兔毛逐漸進入到了雅安、西昌、眉山、樂山等地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效益。
2007年,天鳳鄉長毛兔協會轉制為滎經縣天鳳長毛兔專業合作社,從服務性協會轉變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實體,成為天鳳鄉飼養的滎經長毛兔打入市場的“拳頭”,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目前,鄉上三成以上的長毛兔養殖戶加入了專業合作社。
作為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段治坤,此時,又開始打起了“算盤”。
“2008年,我們計劃繼續努力,提高產量和保證銷路‘并排走’,才能保證廣大會員戶的收益。”提起未來的“戰略計劃”,段治坤目光炯炯,“我們要繼續向市場進軍,讓鄉親們一起致富!”
前幾天,自己獲得“2007年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的獎金一下來,段治坤就跑去買了臺電腦。
電腦店的老板對這位農民大哥說道,“你都四十好幾了,還耍這電腦干嗎?”
“我是給我們‘兔子專合社’買的‘辦公電腦’。”段治坤笑道,“等以后鄉上通了網絡,我們在網上就能把生意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