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池塘條件
可利用原有蟹池或龍蝦池,也可利用養魚塘加以改造。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水深為1.5m以上,水草覆蓋率達20%。圍攔網水域要求水草覆蓋率為35%左右,池底淤泥25cm左右,正常水位1.5m,汛期水位為2.0m。
2準備工作
2.1清整池塘
主要是加固塘埂,淺水塘改造成深水塘,使池塘能保持水深達到1.8m以上。消毒清淤后,每畝用生石灰75~100kg化漿全池潑灑,以殺滅黑魚、黃鱔等敵害。
2.2進水
在蝦種或翹嘴紅鲌魚種投放前20天即可進水,水深達到50~60cm。進水時可用60目篩絹嚴格過濾。
2.3種草
投放蝦種前應移植水草,使小龍蝦有良好的棲息環境。水草培植一般可播種苦草,移栽伊樂藻、輪葉黑藻、金魚藻及聚草等。種植苦草,用種量為每畝水面400~750g,從4月10日開始分批播種,每批間隔10天。播種期間水深控制在30~60cm,苦草發芽及幼苗期,應投喂馬鈴薯(絲)等植物性飼料,減少龍蝦對草芽的破壞。水草難以培植的塘口,可在12月移植伊樂藻,行距2m,株距0.5~1m。整個養殖期間水草總量應控制在池塘總面積的50%~70%。水草過少要及時補充移植,過多應及時清除。
2.4防逃設施
做好小龍蝦的防逃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具體的防逃工作和設施應和蟹鲌混養一樣,切不可認為龍蝦不會跑而不設置防逃設施。
3放養
3.1放養時間

龍蝦放養是以抱卵蝦為主,不宜放養幼蝦。實踐表明,如果在第二年放養幼蝦苗,成活率僅在15%左右,因此建議投放上年的抱卵蝦,時間在上年的9~10月底之前進行,鲌魚種放養時間宜放養夏花,在8月1日前進行。
3.2放養模式及數量
蝦種要求體色鮮亮,無殘無病,活動力強,第二性特征明顯。每畝放養20只/kg左右規格的蝦種1~1.5kg,放養2~4cm規格的鲌魚種,每畝投放1000~1200尾。
4飼料投喂
鲌魚餌料的來源有幾個方面:一是水域中的野雜魚;二是水域中培育的餌料魚;三是喂蝦吃剩的野雜魚(死魚);四是飼養管理過程中補充餌料魚,在生長后期餌料魚不足時,應補充足量餌料魚供鲌魚及龍蝦攝食;五是投喂配合餌料,許多養殖戶認為養殖小龍蝦不需要投喂,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實踐表明,不投喂的小龍蝦個頭小、性特征明顯、成熟快、顏色深紅,市場認可度低,價格也低。在充足餌料的池塘條件下喂養,長出的龍蝦個頭大,一尾龍蝦可達60g左右,顏色淺紅略帶藍色,市場非常認可,價格昂貴。
投喂量則主要根據小龍蝦、鲌兩者體重計算,每日投喂2~3次,投餌率一般掌握在5%~8%,具體視水溫、水質、天氣變化等情況調整。投喂餌料時翹嘴紅鲌一般只吃浮在水面上的飼料,投放進去的部分飼料因來不及被魚吃掉而深入水底,而小龍蝦則喜歡在水底吃食,可以起到養殖大豐收的效果。
5日常管理
5.1水質管理
水質要保持清新,時常注入新水,使水質保持高溶氧。池塘前期水溫較低時,水宜淺,水深可保持在50cm左右,使水溫快速提高,促進小龍蝦蛻殼生長。隨著水溫升高,水深應逐漸加深至1.5m,底部形成相對低溫層。
5.2施肥
水草生長期間或缺磷的水域,應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磷肥,每次每畝1.5kg,以促進水生動物和水草的生長。
5.3巡塘
每日巡塘,主要是檢查水質,觀察小龍蝦攝食情況和池中的餌料魚數量,及時調整投喂量;大風大雨過后要及時檢查防逃設施,如有破損及時修補,如有蛙蛇等敵害及時清除。
5.4病害防治
重視生態防病,如果發病,用藥要注意兼顧小龍蝦、翹嘴紅鲌對藥物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