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博
近200名學生因飲用礦泉水感染甲肝,誰是這起疫情的“元兇”?

2008年3月31日,地處貴陽市東郊的市屬高校貴陽學院暴發甲型肝炎疫情,先后有上百名學生因喝學校的礦泉水感染甲肝。
兩周后,貴陽市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貴陽學院院長龔振黔稱:截至4月14日,該院學生患甲肝病例有202例,其中確診198例,疑似4例。
這個寂寂無名的高校在一夜間聲名在外。甲肝病毒為何在校園大面積傳播?面對突如其來的肝疫情,當地如何應對?
暴發
自4月7日公開111例甲肝,當地媒體再也沒有報道最新的確切數字。
貴陽學院出現甲型肝炎疫情的消息,最早出現在當地一家都市類報紙上。
4月2日,這家紙媒刊登一則300字左右的消息稱:3月31日,貴陽學院開始出現甲型肝炎疫情,提醒市民加強預防。
“我當時覺得不那么簡單。”貴陽學院新聞專業的學生谷清川說,他看到學院醫務所門口停著幾輛面包車,不斷把“病了”的學生拉往當地的醫院,“每天至少要送走十幾名!學生”。
學生大規模“患病”,出現在隨后的幾天里。
據貴陽學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師稱,該院從3月31日首次發現學生患病后,到4月2日下午,僅僅三天,患病學生至少超過50多例。4月7日,貴州省衛生廳發出公告稱,自3月下旬以來貴陽學院已確診甲肝患者111例。
4月13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來到患病學生最集中的貴陽市第五人民醫院。
這是當地一家傳染病專科醫院,該院住院部一號樓四層樓的病房都住滿了病人,粗略一數,僅一層就擠著六七十張病床。
貴陽學院二年級學生黃韻冰住在一樓病房。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除了第三層外,一、二、四層住的大部分都是貴陽學院的學生。
黃韻冰4月6日被確診為甲肝。與其他同學的經歷相似,一開始他也懷疑是感冒,拖了兩天才被確診。
據黃韻冰回憶,4月6日前后,被查出患了甲肝的學生明顯增多,幾乎每天都會有十來個同學被送進來,原本兩個床位的病房,現在擠了5個人。
自4月7日公開111例甲肝,當地媒體再也沒有報道最新的確切數字。而患病的學生仍不斷增加,使得不少學生開始感到恐慌。

“玩笑”
愚人節的短信看起來并不是一場玩笑
“學校暴發甲肝,你快回校來打針。”
4月1日,住在校外的中文系學生劉強接到班上一個同學的短信,“肯定是愚人節的把戲”,谷清川嘀咕了一聲,沒理。
隨后幾天,劉強發現,學校的食堂門口、宿舍區的宣傳欄突然多了許多關于預防甲肝的宣傳標語,還陸續聽到有校內同學因甲肝而被送往醫院。
愚人節的短信看起來并不是—場玩笑。
“開始每天照鏡子,早上起來特別留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劉強說。慶幸的是,他的身體并沒有出現疑似甲肝癥狀。
谷清川就沒有那么幸運。“開始像是感冒。”他說,從3月31日上午始,他感覺發燒。下了課后,一個人回宿舍服了點感冒藥,下午接著上課。
第二天一早,谷清川便覺得腹脹,不想吃東西。他以為是胃病,就又去買了點胃藥。“到了第三天,肚子就疼得不行了,去學校醫務所檢查。當天晚上結果出來嚇了我一跳,是甲肝!”
“我一直不相信我會被傳染上。”谷清川喜歡踢足球,身體一直很好。
4月2日晚,谷清川被學校送入貴陽市第五人民醫院,與他一起送去的還有其他11位已確診甲肝的同學。
“3日開始,學校開始組織學生學習甲肝預防知識,并在學校食堂門口貼出預防甲肝的宣傳畫。”藝術系大一學生盧靜說,“除了聽知識講座,學校還開始給每個系的學生注射甲肝疫苗。”
貴陽學院院長龔振黔在貴陽市政府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證實,該院從3月31日首次確診甲肝患者,到4月2日下午,患病學生人數達到51例,其中確診31例,疑似20例。
當地一家報紙在4月初的報道中還稱,該院首次發現學生甲肝病情是在3月23日。當天,貴陽市南明區疾控中心在審核傳染病報告卡時,發現貴州省人民醫院報告2例貴陽學院學生甲肝。
“元兇”
衛生部門確認此次貴陽學院的甲肝疫情與飲用竹源牌桶裝水有流行病學聯系
與外界傳得沸沸揚揚不同,這家遠離市區的市屬高校顯得十分平靜。如果不是有戴著口罩、背著噴霧器的防疫人員在校園內噴灑藥水,一切似乎沒有發生。
“從4月初甲肝暴發后,學院便對患病學生采取了隔離。”貴陽學院院長龔振黔說在4月15日的新聞通氣會上說,3月31日,該院得到2名學生確診患甲肝疾病的報告后,立即向學院所在的南明區疾控中心作了報告。當日,市區衛生、疾控和衛生監督部門便趕到了學院,將2名學生送到附近的武警368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據介紹,3月31日開始,貴陽學院對校園進行了大規模消毒,并對全校一萬多名師生進行甲肝疫苗接種。
而追查仍在繼續——究竟誰是引發這起甲肝疫情的“元兇”?
疫情發生后的一周,4月8日,《貴州都市報》援引貴州省衛生廳的公告稱,“發生在貴陽學院甲型肝炎疫情病源系部分學生飲用的竹園牌桶裝礦泉水有問題,衛監部門已責令其停業整頓,各級疾控部門已對該校的1萬余名師生接種疫苗。”
公告中并未對“竹源”礦泉水究竟存在什么問題進行說明,一時間各種針對病源的猜測也層出不窮,貴陽學院不少學生表示,礦泉水成了學校衛生狀況差的替罪羊。
而在次日,上海的一家報紙在報道中直接指出,竹源牌桶裝礦泉水就是甲肝事件的“元兇”。
消息一出,貴陽竹源天然礦泉飲料有限公司提出了質疑。4月14日,該公司董事長劉蕓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他并沒有得到任何部門關于該廠生產的礦泉水造成甲肝的檢驗報告或通知。而且在學生病發前后,該廠的礦泉水檢驗均合格。
劉蕓說,礦泉水廠成立于1999年,是貴州省日雜品公司控股的一家股份制企業,現有職工100多人,公司證照齊全,而且具有QS認證(國家食品安全認證),每一批水都經過檢驗合格才出廠。
“不僅貴陽學院的學生在喝竹源礦泉水,連部分老師也飲用,為何發生甲肝的人中沒有老師?”劉蕓懷疑水是出廠后被二次污染所致。
由于遲遲沒有衛生防疫部門的正式公告,有說法稱,是學院食堂衛生狀況不佳引發此次甲肝。
4月15日貴陽市政府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貴陽市衛生局局長井緒西透露,不僅是貴陽學院,從4月8日起,貴陽市白云區貴州鋁廠、云巖區中天北京四中、修文縣城關二小等地也陸續出現聚集性甲肝病人。截至4月14日,全市共報告甲肝病人269例,確診246例。疑似23例。其中貴陽學院202例,確診198例,疑似4例。
在對這一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結論中,井緒西稱,“經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家調查,確認此次貴陽學院的甲肝疫情與飲用竹源牌桶裝水有流行病學聯系,是造成貴陽學院甲肝疫情的直接原因。”
對于具體原因,井緒西稱,“由于2月下旬為歷史罕見的雪凝災害天氣末期,凝凍融化,加上同期為持續陰雨天氣,地表水滲入或地下水污染導致竹源礦泉水公司的水源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期間受到污染,同時該廠在生產過程中消毒不嚴,成品水質量達不到衛生標準要求,引致學生飲用后發生肝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