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立 劉志茹
一、利用率低有三大因素
1、電子書籍的普及化。隨著網絡的逐步普及,電子書籍也應運而生。于是,很多網站開始推出品種繁多的電子圖書,很多雜志也推出了電子版本,個人博客也逐步盛行,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直接在網絡上進行閱讀。同時,能夠進行閱讀的載體也逐漸增多,比如手機,MP4等都可以進行閱讀,而且攜帶極為方便。電子書籍的閱讀方式逐步沖擊著傳統的書籍閱讀方式,學生去圖書館的人次自然就會減少。
2、學生閱讀的功利性。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中學生的升學壓力依然很大。因此,學生的閱讀越來越呈現出功利化的特點,比如為了找工作而閱讀,為了專門的考試而閱讀。于是,圖書館那些實用性很強的書籍往往深受大學生的青睞,中學生則喜歡教輔書和工具書,而那些人文性很強的書籍、學術性的雜志和書籍自然就被冷落了。
3、圖書館管理的低水平。目前很多學校建設好圖書館之后,對圖書館的功能沒有充分開發,對圖書館的利用缺乏長期規劃,對圖書館的宣傳缺乏力度,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不重視,導致圖書館難以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并對圖書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二、圖書館的傳統圖書資源緣何受到冷落
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圖書館館藏傳統圖書資源擔負著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的重要職責,在學校培養人才、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學校圖書館的傳統圖書資源利用率不高,圖書資源浪費嚴重,對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造成了不良影響。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數字化圖書資源對傳統圖書資源造成了沖擊。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相關的電子圖書,如超星、書生之家、時代圣典、Wiley等,各學科的數據庫,如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優秀碩博論文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庫、INSPEC等,以及一些特色數據庫紛紛設立。多數學校都購買了這些常用的數據庫資源。網絡日益發達,電腦在學生群體中逐步普及,極大地方便了讀者的資料收集和閱讀。他們可以不必去圖書館,只需要點擊鼠標就可以查閱相關的文獻和信息,提高了閱讀的效率。這些數字化圖書資源易于閱讀、保存、檢索和統計,信息量大,更新的速度快,而且價格相對便宜。這些都是傳統圖書資源無法比擬的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尤其是高校非常注重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而傳統圖書資源的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他們認為傳統圖書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但是效果卻不明顯。還有部分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將精力主要放在硬件建設上,將有限的經費主要用于修建豪華的圖書館大樓和擴充相關的設施,而忽視了傳統圖書資源的建設。
2、學校圖書館讀者對象單一,對傳統圖書資源需求不高。目前我國學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本校的教師和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學科的基礎知識,需要的是較多的工具書和少量的專業書。不少學生缺乏圖書的分類檢索知識,而圖書館提供的圖書檢索、分類等培訓和講座又較少,不愿意到圖書館借書。
3、傳統圖書管理體制使圖書資源便捷流通、高效利用受到制約。圖書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國家投入有限,資金緊張。同時圖書采購由圖書館統一負責,購書的周期較長,并且往往訂購回來的書不能反映各專業和學科的最新學術研究進展,而師生學習和研究中最需要的圖書又沒有,不能使傳統圖書發揮應有的作用。
4、近年來我國高校和中小學在校人數大量增加,而圖書館工作人員卻沒有相應增加,造成他們工作壓力大,能將日常工作做好就很不錯了,更沒精力對傳統圖書資源的管理和利用進行創新。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地方圖書館缺乏合作,傳統圖書資源不能共享。
5、傳統圖書資源日常管理中存在問題。圖書的檢索系統建設滯后,比如有的圖書館的查詢系統不能模糊檢索,實用性不強。一項調查顯示,在使用傳統圖書資源的讀者中,有56.9%以上的人不能迅速找到所需書籍,同時又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對借書期,加強反映本校學科優勢和特色的文獻資源的建設。其次,應健全服務體系,做好服務工作,使館藏資源充分發揮作用。限的規定過死,導致圖書的流通不暢,圖書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很多學校圖書館的館藏書庫都對讀者開放,由讀者自己到書架上找書,部分讀者在找書的過程中不遵守圖書分類規則,胡亂擺放圖書。其他讀者即使查詢到某書有館藏的信息,也很難找到它。
三、提高學校圖書館利用率的一點建議
在文獻資源建設類型上,應該兼顧紙本書刊和數字資源的建設,合理劃分用于紙本文獻和用于數字文獻的經費比例。同時,注重免費或開放獲取的網絡資源的采集和整合,加強本校自產文獻資源和原生數字資源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