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偉霞
多年來,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一直被各省所重視,它對于跳水后備力量的培養、推動跳水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一些學者認為“過早進行早期專項化訓練是運動壽命縮短、傷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時還會對少兒身體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并且會造成跳水運動員文化水平過低”;另一部分學者則對早期專項化訓練進行了肯定,但對于開始跳水早期專項化的年齡、手段等問題有所疑惑。因此本人就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手段等一些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1、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的涵義及意義
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是指從小開始進行跳水的專門化基礎訓練,使運動員打好專項運動能力所需的各器官系統的技能、運動素質、技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基礎,為今后專項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創造準備性條件。這一概念體現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早期專項化是基礎性訓練;二是早期專項化是準備性訓練,即為培養未來的優秀跳水運動員而進行的訓練。
每一個運動項目都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發展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少年兒童期間,有機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正處在旺盛的發展階段,但這種發展并非同步進行,而是有著一定先后順序的,即有機體在自然生長發育過程中客觀存在著各種運動素質發展快慢不一的差異,這種規律被稱為運動素質的敏感發展期。這一時期是專項能力提高的黃金時期,如跳水所需的協調能力、反應能力、對時空的辨別能力、節奏能力等,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快速的發展。如果這一時期以一般性全能發展的訓練為主體,就會貽誤專項素質發展的大好時機,所以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打好專項能力基礎是基礎訓練的宗旨,但在訓練中應根據運動員個人特點合理安排負荷強度及訓練手段。科學的早期專項化訓練所打下的基礎,無疑對未來發展運動技術水平起到直接作用。
2、競技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界限
隨著現代跳水的迅速發展,世界冠軍的年齡明顯年輕化,達到世界水平的訓練年限也有所縮短,因此開始跳水專項化訓練的年齡也相應提前,這是競技跳水的發展規律。《跳水教學訓練大綱》中對跳水訓練進行了階段劃分并有著年齡要求:初級階段7~9歲,中級前期10~12歲,中級后期13~15歲,高級階段16~17歲。初級階段的訓練任務是培養運動員的跳水興趣及基本技術。從早期專項化訓練的要領來看,可以把初級階段開始的年齡作為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開始年齡。
開始初級階段訓練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6歲,峰值在6歲,4~5歲開始參加訓練的人數有增多的趨勢。進入中級前期的運動員的年齡分布在8~10歲,曲線起伏不大,峰值不明顯,人數相對比較集中。跳水運動員過早進入專業化訓練的趨勢十分明顯,比大綱規定的年齡(10歲)提前1~3歲進入中級階段。因此可以看出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明顯提前。由此提出我國現階段競技跳水運動員開始早期專項化的適宜時間為5~6歲。
3、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早期專項化訓練對培養運動員跳水興趣,掌握跳水基本技術并充分利用各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如果教練員不加強對訓練的調控,必然會造成運動員的傷病增多,嚴重的可能會影響運動員的身體發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教練員在訓練中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是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關鍵問題。
3.1早期專項化訓練的目的是培養跳水運動員的興趣,正確地掌握專項基本技術,全面發展運動員各器官、系統的功能,通過技術訓練推動專項所需的相關身體素質發展。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應以技術訓練為主,專項素質與一般素質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3.2由于少兒特殊的生理、心理狀態,教練員應加強對訓練負荷的合理安排,對技術、素質訓練要嚴格控制訓練強度,每一項目的訓練時間不應超過40分鐘,訓練負荷應控制在運動員可承受負荷的60~80%之間。
3.3素質訓練中應以柔韌、靈敏、協調性的發展為主,不應進行大強度的力量及力量耐力訓練,技術教學應以直觀教法為主,利用游戲引導少兒跳水啟蒙訓練,培養濃厚的興趣。
3.4正確處理少兒跳水運動員訓練與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
4、結論
4.1競技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是跳水發展的必然規律,訓練中因種種原因而引起的運動員傷病增多,文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并不能否定早期專項化訓練本身對訓練產生的積極意義。
4,2現階段跳水運動員開展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應為5~6歲。
4.3少兒跳水早期專項化訓練是跳水訓練的關鍵時期,教練員應加強訓練調控,正確處理技術訓練與素質訓練的關系,嚴格控制訓練負荷強度,并注重少兒運動員的文化學習。